索   引   号: 014000319/2009-01076 分          类: 政府文件 其他 通知
发 布 机 构: 江苏省人民政府 发 文 日 期: 2009-05-31 00:00:00
标          题: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轻工业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 主   题   词: 产品 技术 行业 企业 市场
文          号: 苏政发〔2009〕87号
内 容 概 述: 关于印发江苏省轻工业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
时          效:

   

  苏政发〔2009〕87号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轻工业

  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现将《江苏省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五月三十一日

 

 

江苏省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

  轻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承担着繁荣市场、增加出口、扩大就业、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引导我省轻工业优化结构、加快发展,根据国务院《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15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1年。

  一、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轻工业快速发展,企业规模和竞争力明显提高,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全行业从业人员已达150多万。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7991.6亿元(含烟草271.5亿元),居全国第4位、全省工业行业第3位;实现利税总额858.3亿元(含烟草226.6亿元)。涌现了一批带动力较强的优势产品和特色行业,家用吸尘器、自行车、电光源等10类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三位,燃气及太阳能用具、农林用五金工具、玻璃保温容器等一批特色行业高速成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批大企业集团脱颖而出。但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日益加深的影响,轻工产品出口受阻,企业经营困难、效益下滑、亏损增加,面临严峻挑战。与此同时,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一是贴牌产品多,自主品牌少。由于品牌培育力度不够、品牌经营方式落后,出口产品中贴牌现象相当普遍,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不高。二是生产能力强,研发能力弱。长期依赖劳动力、土地和原材料成本低廉形成的比较优势,研发、设计和市场开发能力薄弱,核心竞争力不强。三是资源消耗大,环境容量小。化学需氧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分别约占全省工业排放总量的1/3、1/4,减排任务艰巨。食品、造纸、皮革、电镀、家电、照明等节能减排重点行业的单位产值水耗和能耗、主要设备能源效率、污染物排放等指标,与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应该看到,我省轻工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逐步提高。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在轻工业领域的应用渗透,为轻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内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我省轻工业发展面临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全力保持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持轻工业平稳较快发展为首要任务,巩固国际市场,拓展国内市场,开辟新兴市场,保持国内外市场份额相对稳定。大力实施品牌化、标准化、集聚化战略,提升品牌经济比重,提高质量档次,推进产业集聚。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节能减排。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强化创新体系和品牌建设,进一步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产业规模和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前三位。

  (二)主要目标。

  2009至2011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分别达到9100亿元、10400亿元、120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高新技术产品和新产品销售率达到3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9%—10%;培育12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争创55个中国名牌产品、50个中国驰名商标。

  三、重点任务

  (一)突出发展重点,推进优势产业优化升级。

  以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提升食品、烟草、盐业、造纸、家电、塑料、五金、自行车、工艺美术,以及轻机、电光源、电池、陶瓷等重点行业和传统特色行业,加快发展产业链高端环节,着力解决产品同质化和档次不高的问题。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限制和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

  食品行业。积极调整食品的营养结构和功能结构,不断延伸产业链。加强功能性食品有效成分检测、现代食品组份分离、功能因子生物活性稳态化、高档酒酿造勾兑、新型安全节能包装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加快开发功能性食品,速冻、微波、保鲜、调味、中西式快餐等方便休闲食品,符合安全、营养、功能要求的定型包装等系列食品,粮、油、肉、菜、奶系列农产品和深度加工食品,以及具有浓厚地方文化底蕴的特色传统食品。

  烟草行业。以中式卷烟为发展方向,加快卷烟自主核心技术研究,促进设计系统化、加工精细化、控制智能化、生产集约化。推进卷烟调香、降焦减害、特色工艺及特种配套设备等核心技术研究。加强卷烟清洁生产、节能环保、工业废物无害化技术研究,在开发使用可降解、可循环、无公害包装材料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进一步提升“苏烟”、“南京”、“一品梅”等核心品牌价值,增加高档卷烟产销量,扩大高端市场份额,在中国烟草“双十”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盐行业。调整制盐工业组织结构和区域布局,运用矿卤日晒制盐、海盐塑苫、矿盐卤水净化精制等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综合能耗,推动制盐工业转型升级。依托区域内丰富的岩盐、海盐资源,加快向盐化工产业链延伸,推进盐碱配套、盐化联合。加强盐业行政管理和食盐流通网络体系建设,丰富产品结构,强化质量检测,实现渠道增值,巩固消除碘缺乏危害成效。

  造纸行业。大力开发三清滤纸、鞋垫纸板、纸杯原纸和票证原纸等各种高附加值纸张(纸板)和纸品,促进产业链向两端延伸。整合废纸资源,培育规模较大的废纸回收经营企业,加快建设大型废纸回收交易市场。开发利用稻麦草、芦苇、杨木边角料、桑树枝条等造纸原料资源的新技术,实施农、林、浆、纸一体化工程,建设生活用纸和包装用纸生产基地。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降低造纸废水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热电联产,提高能源利用率。

  家用电器行业。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研发优势,瞄准高新技术和高端产品,加强节能降耗、静音化和智能化技术开发,利用变频技术、混合动力技术、新材料技术,实施节能高档化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增加花色品种。支持研制市场成长性好的高技术、智能化家电产品,以及小批量、高性能、功能化、多样化和个性化小家电产品。

  塑料制品行业。加强改性、合金化、再生利用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先进塑料成型装备国产化,进一步扩大工程塑料、多功能塑料、工业配套塑料件、可降解和环保型塑料、塑料复合包装材料在电器、汽车、军工、农业、医学、环保和包装等领域的应用。

  五金制品行业。采用工业设计、表面抛磨光、表面二次加工、少切削、压铸无切削和冷挤压、高速冲压、新材料应用等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专利,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自行车行业。以重点企业为依托,构建行业共性技术开发平台,加强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碳素纤维等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不断推出新型高档、高附加值自行车品种,提升产品档次,向轻量化、功能化方向发展。采用锂离子电池替代电动自行车的铅酸蓄电池,推进清洁能源的应用。

  工艺美术行业。发挥江苏特色文化优势,应用漆器多色彩网印刷、彩色感光、玻璃钢立体成型、金属腐蚀和丝网印刷等专有技术,以及绣、镶、嵌、拼、贴等多种技艺和丝、棉、麻、木、泥、石等天然材料应用改性技术,开发符合市场需求、适应时代潮流的实用型工艺美术新产品。

  轻机行业加快推进关键装备国产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电光源行业加快研制大功率LED等节能产品,陶瓷行业进一步扩大蜂窝陶瓷等高技术产品的生产规模。

  (二)推进布局优化,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以地区资源和产业特色为依托,创建集信息、研发、培训、检测、交易和物流中心于一体的区域性产业制造与配套体系,使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产业集群内实现中小企业资源共享,全面提高产业的制造水平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推进产业集聚发展。盐行业发挥资源、区位、市场优势,推进镇江新区氯碱和精细化工、淮安盐化工园区、盐城滨海化工园区氯碱等项目建设,努力形成南、北、中地区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盐化工产业布局。酿酒行业以洋河、双沟、今世缘等企业为龙头,整合苏酒资源,支持企业上市,打造宿迁“酒都”。自行车行业通过推进协作配套,形成苏州昆山、太仓自行车产业集群、无锡锡山电动自行车产业集群、泰州海陵自行车零配件产业集群。皮革行业发挥丹阳、江都、吴江等地企业相对集中的优势,通过兼并重组,培育3—4个龙头企业,延伸现有产业链,打造一批高端名牌产品。工艺美术行业加快推动苏州刺绣、宜兴陶瓷、南京金箔、东海水晶、东台发绣、泰州乐器、常州梳篦、扬州玉器和漆器等产品的集聚发展,形成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集群。

  (三)提高产品质量,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保障机制。

  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加快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快速处置以及产品追溯、召回和退市制度,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出厂检验等环节控制产品质量,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大力整顿食品加工企业,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加强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对乳品、饮料、罐头、酿酒、发酵、焙烤、粮食加工、肉制品加工、食用植物油、食盐、食品添加剂等行业的重点企业,完善内部质量控制网络和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增加先进的原料检验、生产过程动态监测和产品出厂检验装备,特别是快速检验和在线检验设备。强化对产品和原料中农残、药残、重金属的监控和分析。全面清理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严格甜味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的监督管理。提高食品行业准入门槛,建立健全食品召回及退市制度,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四)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提升品牌经济比重。

  在食品、盐业、烟草、家电、造纸等重点行业,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立和完善品牌评价体系,加强品牌保护和宣传,通过会展、网络、公共平台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扩大我省轻工品牌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培育一批国家名牌和驰名、著名商标,品牌经济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

  充分发挥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提升雨润、洋河、隆力奇、维维、月星、“淮”牌食盐等一批轻工名牌产品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鼓励企业通过股权参与、品牌收购等方式,把自主品牌推向国内外市场。支持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推进我省轻工产品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通过优质名牌产品的出口,巩固美、欧、日等传统市场,开拓中东、俄罗斯、非洲、北欧等新兴市场。以食品、家电、家具、五金、皮革、照明电器、工艺美术等行业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区域性品牌影响力的轻工专业市场,充分发挥专业市场的带动辐射作用。

  (五)推行节能减排,为产业发展拓展空间。

  认真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实施方案》,推行《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批)》中的轻工行业节能技术。积极推广应用技术成熟、成本低的污水治理技术和节能技术。推行绿色制造,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和过程中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实施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并对副产物和废弃物实施资源化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提高原料利用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生产和消费环节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在盐业、造纸、玻璃、家电、塑料、电池等行业加快技术改造,推广成熟共性关键技术,鼓励企业采用节水、节能的新设备和新工艺,提高废纸、碎玻璃、废旧家电、废旧塑料、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率。在淀粉、味精、啤酒等行业,推广含糖有机质废弃物转化为生物油脂工程化技术、高级氧化—生物强化—膜分离等集成处理技术,实现水和其他废弃资源的再利用。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加快淘汰盐业、造纸、酒精、味精和柠檬酸等产品的落后产能。

  四、政策措施

  (一)开拓农村市场。

  抓住国家扩大“家电下乡”产品范围的政策机遇,把我省优势产品推向农村市场。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组建营销战略联盟,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农村乡镇建立联合销售网络,扩大我省轻工产品销售网点的覆盖面。鼓励和支持区域性的轻工产品流通市场建设。

  (二)加快“走出去”步伐。

  鼓励骨干企业通过股权投资、品牌收购、营销网络建设、研发中心设立等方式“走出去”,在美、欧、日等传统市场和中东、俄罗斯、非洲等新兴市场设立物流和分销中心。支持优势企业在中东、北欧、俄罗斯等有条件的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区。

  (三)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工业发展的各类省级专项资金要重点支持轻工优势行业、重点企业、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企业信息化和品牌建设,引导企业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支持农副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支持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和农副产品检验检疫设施建设,确保我省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拓宽融资渠道。

  构建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拓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并创新信贷产品,扩大中小企业贷款覆盖面,简化中小企业信贷流程。加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地方担保体系,建立和完善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和鼓励机制。

  (五)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食品、盐业、家电、家具、塑料加工、五金制品等行业的龙头企业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品牌价值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缩短技术开发周期,降低运行成本,使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五、规划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省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联席会议制度,由省人民政府领导牵头,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按照责任分工,加大产业组织协调力度,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调整和振兴目标的实现。各地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体制。

  (二)注重规划引导。

  各地要针对产业发展特色和市场需求状况,加强对轻工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做好重点发展领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各专项规划与国家、省总体规划的衔接,强化发展规划的指导性、约束性和权威性,引导轻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严格目标考核。

  建立规划实施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规划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各地、省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各自职责,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明确各项任务和措施的实施范围、期限,确保取得实效。

  (四)优化服务环境。

  按照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规范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简化办事程序。对纳入本规划纲要的重点技术、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在土地、资金等要素供给上予以支持。建立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为我省轻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五)强化人才支撑。

  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多层次人才体系。把握当前有利时机,积极引进食品、烟草、盐业、造纸、家电、塑料、五金、自行车、工艺美术等重点行业高层次人才。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提高产品研发、经营管理、生产操作等方面人才的整体素质。

  (六)发挥协会作用。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鼓励行业协会搭建专业化信息交流平台,加强信息统计、分析预测等基础工作。建立行业性应对机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以行业协会为依托,积极举办公益性轻工名牌产品展示、展评和展销会,为培育名牌产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文件下载及其附件:苏政发〔2009〕87号.do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新闻发布会
媒体解读
视频解读
相关政策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