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14000319/2011-00269 分          类: 政府办公室(厅)文件 其他 通知
发 布 机 构: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 文 日 期: 2011-08-02 00:00:00
标          题: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省级基础测绘规划的通知 主   题   词: 基础测绘 测绘 服务 建设 数据
文          号: 苏政办发〔2011〕112号
内 容 概 述: 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省级基础测绘规划的通知
时          效: 根据《省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省政府文件的决定》(苏政发[2016]142号),此文件已宣布失效。

 

  苏政办发〔2011〕112号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

  “十二五”省级基础测绘规划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江苏省“十二五”省级基础测绘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一年八月二日

 

 

  江苏省“十二五”省级基础测绘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条例》和《江苏省测绘条例》、《江苏省基础测绘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省级基础测绘的现状

  (一)“十一五”省级基础测绘取得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江苏省“十一五”省级基础测绘规划》所确定的发展任务,我省基础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一是初步建成省级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立了江苏省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JSCORS)和B、C级卫星空间定位网。施测了覆盖全省的9757.5公里二等水准路线和5117.8公里三等水准路线。二是建成了省级遥感影像数据库系统。实施了全省10.26万平方公里的1︰2万基础航空摄影,引进了覆盖全省的高分辨率航天遥感影像。完成了我省20世纪30年代至今的航空影像扫描入库工作。建成了多源、多尺度、多时相的航空影像数据库。三是开展了1∶1万基础地理数据的更新和建库。更新了全省陆域4098幅1︰1万数字线划地图(DLG)、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型(DEM),更新了相应的数据库。组织实施了沿海滩涂区6000多平方公里1︰1万基础测绘数据采集与建库工作。四是促进了测绘成果的广泛应用。累计向社会提供平面控制点2.1万点次、水准点8300点次、1∶1万纸质地图1.96万张、1∶1万数字地图7.3万份次,总数据量达1.93TB。江苏省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向全省1500家单位提供适时动态空间位置服务。建成了长江三角洲地图网和江苏省地图网。开展了徐州、泰州数字城市建设试点,为数字城市全面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期间,我省基础测绘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但随着我省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测绘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基础测绘工作水平、服务能力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测绘基准体系还不完善,全球卫星导航连续运行参考站点设置数量偏少,似大地水准面精度还不够高;省级基础测绘更新周期长、现势性滞后,发达地区、一般地区更新周期长达3—5年;基础测绘长期投资不足,缺乏测绘新技术装备,生产集约化、自动化水平偏低,应急保障服务能力偏弱;基础测绘产品不够丰富,缺少湖泊、河流水下地形数据和部分海岛(礁)基础地理信息,省级基础测绘成果已不能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广泛需求。

  (三)“十二五”时期省级基础测绘需求。“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支撑。一是政府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基础测绘成果是全面、准确反映地理省情的重要战略性资料,是政府科学管理与决策的重要依据。政府在应对资源环境问题、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应对突发事件和进行重大工程决策时,需要大量地理省情信息的支撑。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信息化的发展亟需权威、准确、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从而实现各部门信息资源的集成、整合和共享,避免重复投资,促进各类信息资源的深层次融合与开发利用,建立信息资源社会合作和协作机制,提高社会信息共享水平。信息化战争和军队建设对基础测绘成果的需求也呈现出数量多、时间紧、要求高等特点,和平演练与战略部署均需全面、准确、详细地掌握目标的地理位置、高程信息、遥感影像等资料,基础测绘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需求。“十二五”期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3大计划对基础地理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础地理信息不但可以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而且是各类信息的空间载体,也是各类信息空间分析、空间统计的最终落脚点,在物联网、现代物流、卫星定位导航、软件和信息服务等行业具有广泛的需求。三是城乡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需求。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我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的重要体现。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工作均需大量的基础地理信息。太湖治理是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水环境综合治理,促进水质持续改善需要丰富的地理信息支撑。“十二五”期间,我省全力推进沿海地区大开发、大发展,围垦造田、港口建设等重点工程均依托于我省丰富的滩涂资源,迫切需要继续开展滩涂测绘工作,为我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基础性、先行性资料。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急保障的需求。“十二五”时期,我省按照率先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的要求,大力推进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港口、重要机场、铁路枢纽、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从方案论证、规划设计、工程勘测到建设施工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大量现势性强的基础测绘资料。准确全面的基础测绘资料是进行环境污染监控、突发事件应对、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灾害治理等工作的前提与保障,及时掌握基础地理信息,有利于政府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社会应急保障水平。

  二、“十二五”省级基础测绘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为主题,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以完善体制机制为重点,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测绘科技进步为抓手,以构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加大基础测绘统筹协调力度,加快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基础测绘共建共享和广泛应用,形成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地理信息资源体系与公共服务能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及时可靠的测绘保障服务。

  (二)发展目标

  测绘基准体系现代化。完善以卫星定位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大地基准建设,更新全省高程基准,提升似大地水准面精度到4厘米以内,满足全省高精度、地心、动态、统一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的基础保障要求。地理信息覆盖全面化。加快基础地理信息采集速度,拓宽基础地理信息资源覆盖范围,实现全省陆域10.26万平方公里及沿海滩涂基础地理信息全覆盖,实施省管5大湖泊水下地形测量工程。测绘成果更新快速化。充分利用现代测绘新技术,综合多种基础测绘成果更新方法,实现行政区划调整和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及重要桥梁、管线、水利等地理信息3个月内快速更新;2.5米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图每年更新1次;1∶1万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周期,苏南及苏中部分地区由3年调整为2年,其他地区由5年调整为3年,缩短基础测绘更新周期,提高基础测绘成果的现势性。测绘应急装备信息化。加强基础测绘能力建设,提高测绘装备信息化水平,配备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系统、无人飞机等现代化测绘应急装备,实现地理信息实时获取、自动处理及网络服务,初步形成24小时全天候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基础测绘服务社会化。大力拓展基础测绘成果服务领域,全面实现地理信息服务网络化,面向政府管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标准网络地图服务,初步形成全省标准统一、内容丰富、互联共享、快捷高效的测绘公共服务体系。

  (三)主要任务

  1.加快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对我省测绘基准进行现代化改造,形成高精度、三维、具有动态更新能力的覆盖陆海领域的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完善高精度大地控制网。加速改造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形成点位分布科学、数量合理的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向社会各界提供实时动态空间位置服务;推进现有基础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的转换;加密布设与需求相适应的卫星定位控制点,更新改造现有B、C级GPS(全球定位系统)网,满足各行各业定位服务的需求。建设新一代高程控制网。开展全省等级水准测量标志点的普查、补埋和水准线路的新建、优化、改建,开展二等水准复测,加密布测等级水准,缩短高程基准复测周期,提高我省高程基准的现势性,形成全省新的高程基准,满足我省地面沉降监测和工程建设的需要。开展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显著提升我省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

  2.丰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加强我省多源、多尺度、多类型基础地理信息的获取,拓展基础测绘覆盖范围,进一步丰富我省基础地理资源,初步实现我省陆地、水域、水下及沿海滩涂的基础地理信息全覆盖,形成快速采集、建库和连续监测能力,满足政府开展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完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体系。从满足我省城镇化发展、新农村建设、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沿海开发等工作的需要,继续加强基础航空摄影,持续获取多种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资源。在我国首颗高分辨率测绘卫星升空后,加强我省地面应用系统建设,有效解决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源的瓶颈问题。根据测绘应急保障和地形图测绘需要,配备中低空飞机、小飞机等多类型的数据获取设备,提升数据获取能力。采集完善我省沿海滩涂基础地理信息,推进省管5大湖水下地形测量,填补长期以来我省基础测绘的空白。逐步调整地理信息资源结构。随着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基础测绘公共服务也逐渐开始从传统地图服务向综合省情信息服务转变,综合省情监测将成为服务的主要手段,需要完善现有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标准,扩充要素种类,拓展地名地址、生态及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内容。

  3.加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加强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机制建设。深刻分析我省各类地理要素的变化周期,深入了解我省经济建设对基础地理信息现势性的需求,努力协调全省各方力量,建立适合我省经济建设需要、符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地理信息要素分类更新机制。科学布局基础测绘数据更新周期。综合利用多源、异构数据,创新基础地理信息持续更新方法,将我省1∶1万基础地理信息(DEM、DOM、DLG)更新周期由原先的3年至5年提升到2年至3年,2.5米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图每年更新1次;重要地理信息实现3个月内快速更新,显著提高我省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加快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全面开展全省陆地、海洋滩涂、水下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全面实现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的覆盖和更新,完成我省海域海岛(礁)的精确定位和测图任务,配合建设国家海岛(礁)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建立省、市、县更新联动机制,加大缩编更新地形图的力度。推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创新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方式,建立省、市、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联动更新机制,加快“十二五”时期形成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入库,实现数据更新、入库同步协同,全面提升数据的现势程度。

  4.加强基础测绘技术装备及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加快发展信息化测绘装备。对现有数字化测绘生产基地和地理信息中心进行技术升级与改造,围绕测绘应急快速反应的要求,配备先进技术装备,加强现代测绘技术装备与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集成,重点解决地理信息实时获取、海量数据快速处理、地理信息网络化服务装备滞后等问题,大幅度提升应急测绘保障服务水平。努力改善外业测绘技术装备。配备测绘新技术设备、野外交通运输工具、通信设施等野外测绘装备,提高野外作业生产装备和生活保障水平,改善野外生产生活条件,减轻野外劳动强度,提高野外作业测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5.提升基础测绘公共服务水平。丰富基础测绘公共服务产品。在深化传统地图服务产品的基础上,结合物联网、卫星导航、智能交通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发展高精度空间位置定位、测绘基准信息服务、地理空间分析与数据挖掘、多维动态可视化地图等测绘公共服务产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不同层次、不同应用的需求。建设地理信息网络公共服务平台。依据《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规划》的总体布局,在“十二五”前期,建成江苏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纵横交织的测绘数据网络为载体的全省三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满足政府管理决策科学化、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信息化等对地理信息实时、在线、一站式网络服务的需求。提升应急测绘保障服务水平。健全公共应急测绘保障服务体系,加强测绘应急预案建设,规范应急测绘工作流程,大力加强应急测绘装备能力、技术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确保测绘应急保障服务能够及时行动、快速见效。

  (四)重点工作

  1.测绘基准完善与维护工程。基于现有全省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在全省范围内优化现有站点空间位置分布,加密、调整站点20点,解决我省沿海等地区因网络边长跨度太大造成信号弱、服务不稳定的问题,建立数据实时处理和系统维护机制,为全省测绘行业和社会各界提供稳定、快速、动态的位置服务。加强全省测绘基准设施维护。地面沉降给我省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仅环太湖地区地面就沉降0.1米,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地面沉降造成的高程变化,使我省测绘基准精度面临严峻挑战。“十二五”期间,开展全省范围内369个大地控制点、3865个水准点测量标志的普查,完成测量标志点的补埋、新建工作,复测我省198个B级GPS网点和9758公里二等水准路线,提升我省平面基准和高程基准的现势性。利用最新地面重力数据、GPS网观测成果等资料,将我省似大地水准面精度提升至4厘米以内,满足海洋、地震、地勘、交通、能源等领域的需求。

  2.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工程。按照国务院要求,在2015年之前,完成现有基础测绘成果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的转换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管,提供坐标系转换技术支持和服务,完成本级基础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并向社会提供使用。组织完成JSCORS站点、全省B、C、D、E级GPS网点、天文大地网三角点及相关大地控制网点在内的20000个大地控制点的转换工作,并作为我省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起算成果向社会发布;完成省级基础测绘已有12261幅DOM、DEM、DLG产品和现有DOM、DEM、DLG空间数据库产品坐标系统的转换工作。

  3.基础航空航天遥感资料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完成全省21.4万平方公里0.25米分辨率的基础航空摄影,同步更新航空影像数据库。充分发挥卫星遥感影像获取时间快、覆盖范围广的特点,每年获取1次全省2.5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同步更新全省321幅数字正射影像图。从2012年起,开始实施资源3号卫星(测绘卫星)数据的获取、处理工作,为政府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效、快捷的测绘服务保障。加快低空无人飞行器航摄遥感数据的获取,确保重点、应急、高危等领域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需求。

  4.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工程。采用全面更新、要素更新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基础测绘快速更新机制,缩短基础测绘数据更新周期。“十二五”期间,我省行政区划调整和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及重要桥梁、管线、水利等地理信息实现3个月内快速更新;2.5米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图每年更新1次;1∶1万基础地理信息苏南及苏中部分地区2年更新1次,其他地区3年更新1次,并进行相应的基础地理数据库更新。实现基础地理数据库维护常态化,开展现有数据库的升级和测绘生产网络的改造,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化测绘服务需要。

  5.沿海滩涂及湖泊水下地形测量工程。利用高精度航空激光扫描技术补测我省沿海滩涂地区2000平方公里基础地理数据,连同“十一五”期间获取的沿海滩涂部分基础资料,完成基础地理信息在我省沿海滩涂的全覆盖。建立沿海滩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满足围垦造田、临港产业、人工岛建设等需要,为我省实施沿海开发战略提供基础测绘保障。组织实施省管太湖、滆湖、邵伯湖、洪泽湖、骆马湖6000平方公里水下地形测量工作,填补长期以来我省水域基础测绘成果的空白,满足环保、水利、渔业、交通运输等部门湖泊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6.基础测绘应急装备建设工程。开展地理信息实时获取、快速处理、应急保障、安全生产、生活保障、安全保密和网络服务等在内的装备建设。通过配置低空无人机航摄遥感系统、数码航摄仪、影像快速处理系统、地面激光扫描仪等现代测绘技术设备,实现基础地理信息获取准实时化,满足灾害应急处理及重要基础地理信息快速获取的需要。完成现有数字化测绘生产基地的升级改造,建成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生产管理、数据备份、安全保密于一体的信息化基础测绘生产中心,全面提升我省基础测绘应急保障服务能力。

  7.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作为基础测绘成果应用服务的重要设施,平台以分布式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为基础,以网络化的地图与地理信息服务为表现形式,以电子政务内外网为依托,最终实现地理信息资源“一站式”网络服务。采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等成果,构建地理信息全面共享所需的纵横交织的测绘数据网络;在现有法规、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建设包括数据、服务、应用和管理规范在内的标准体系;在省级基础测绘成果基础上,编制政务版、公众版地理框架数据;研发服务接口、目录管理、地图服务、数据交换和维护管理等12个服务系统;实现全省三级公共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互通和协同。建成若干示范应用系统,向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实现国家、省、市、县地理信息数据的共建共享。 

  8.地图编制与印刷工程。编制新版江苏省地图集,全面准确反映我省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省情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城市化进程和行政区划调整等方面的丰硕成果。更新我省1︰30万、1︰50万、1︰70万、1︰100万政区图,全面反映我省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行政管理、区域规划和经济建设等工作提供基础地图服务。编制我省“两会”专用地图,提供全面反映我省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专用地图。编制领导机关工作用图,为领导决策、应急救援、突发事件处理、抗洪抢险、节能减排等提供实时地图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基础测绘的组织领导。发挥省地理空间信息协调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基础测绘统筹协调和指导,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建立完善的基础测绘工作机制。坚持依法管理,完善基础测绘管理、成果开发利用、资源共享、安全保密等方面的法规政策。加强基础测绘质量监督,积极推行项目监理和质量检验监督制度,确保基础测绘产品质量。加强测绘成果保密管理,规范涉密基础测绘成果的获取、提供和使用行为。完善项目管理办法,加强基础测绘项目管理和绩效评估。强化基础测绘工作管理,优先安排需求量大的基础测绘项目。

  (二)加快基础测绘科技创新。以测绘基础研究和能力建设为重点,完善测绘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加强测绘科技成果的集成、转化和推广应用,发挥科技对基础测绘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测绘事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积极推进自主创新,鼓励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加快基础地理数据快速更新、海量数据快速处理以及地理信息网络数据公共服务等方面关键技术的攻关和推广应用。

  (三)强化基础测绘队伍建设。根据测绘科技发展趋势,建立健全结构完整、布局合理、职责分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基础测绘组织体系,实现基础测绘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强化岗位技术与技能培训,深入开展测绘文化建设,着力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建设一支人员精干、装备精良、技术过硬、保障有力的基础测绘队伍。大力实施“人才强测”战略,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加快测绘领军人才、高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建立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为基础测绘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和队伍保障。

  (四)确保基础测绘经费投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条例》、《江苏省基础测绘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将省级基础测绘投入纳入省级财政预算,建立健全省级基础测绘持续投入机制和稳定增长机制。省测绘、发展改革、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和监督,制定好基础测绘规划实施方案,做好财政预算和审核工作,确保基础测绘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切实加强对基础测绘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文件下载:苏政办发〔2011〕112号.do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对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207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对接沿海大开发加快推进徐宿连航道建设实现苏北联江通海的建议) 12-06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新闻发布会
媒体解读
视频解读
相关政策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