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打造美丽宜居新江南
时间:2018-01-19 08:35 来源:新华日报 字体:[ ]

记者近日从常熟市获悉,该市新材料产业园(江苏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规划环评已获省环保厅批复,园区边界500米防护距离内已无居民等敏感点,整改工作已完成。

对一个城市来讲,“生态是底色、发展是根本、富民是核心、产业是基础”。“如何让生态底色更显眼,环保部门担负着环境监管‘总控台’、环境执法‘防火墙’、环境建设‘执法官’的重要角色和职能。”常熟市环保局局长顾玉芬说,常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好执法监管“三步棋”,提升江南水乡“颜值度”,致力追求“生态越美丽—发展越兴旺—百姓越幸福”的均衡协调发展之路。

当前,基层面临部分环保权责边界不清等问题,常熟落实“企业、部门、属地”三大责任,破解难题。当地环保部门坚持一手抓执法、一手抓服务,连续3年举办全市环境技术交流会、生态文明论坛,1650多家企业、7300多人次参加。率先开展企业环境标准化建设,实现企业培训全覆盖。开展企业“法人学法”,推进企业环保信息全公开,试点“第三方体检”,对症下药解决企业最欠缺、最急需的问题。

常熟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67个部门为成员的生态文明领导小组。出台成员单位职责清单、绩效考核办法和“一票否决”制度,先后建立“水气土”三个十条联席会议制度等30多项联动机制。成立“263”专项行动办公室,由发改部门牵头“减煤”、经信部门牵头“减化”、水利部门牵头落实“河长制”和黑臭河整治、农业部门牵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环保部门牵头治理挥发性有机物和环境隐患,既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又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

“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够不到”,是长期以来困扰乡镇行政管理的“老大难”问题。2015年常熟作为全省镇域执法改革试点,集中下放13个部门603项行政处罚权,其中环保39项。各镇先后成立综合执法局。2016年在全省创新建立镇(街道)政府主要领导生态环保工作报告制度,实现行政管理关口前移、执法监管力量下沉目标,大量环境问题解决在最基层,打通环境执法监管最后一公里。

健全“司法、网格、公众”三大联动体系,常熟编织环境执法“天罗地网”。新环保法实施以来该市查处环保案件逾千件、处罚金额超6200万元,办案数和处罚金额均在同类县级市中名列前茅。出台联席会议、联络员会议、联合执法和联动办案等配套制度,定期举办环保司法联动培训,提升联动办案能力。去年以来办理31件环境违法涉刑涉拘案件,是过去两年办案总和的两倍多,形成打击违法排污的高压态势。

2015年,常熟在全省率先开展环境监管网格化工作,全市配备150多名专职环保网格员、320多名村(社区)兼职环保网格员。2016年创立企业环保监督员制度,全市460多家重点企业全部设立专职环保监督员,去年推广到一般企业,并完成多轮法制及业务培训,实现市镇村企四级网格全覆盖。近两年,基层环保网格员巡查发现并督促整改各类环保问题560多件,充分发挥巡查员、调解员、督促员和宣传员的作用。

强化“科技、信用、管理”三项手段,常熟努力打好“组合拳”,答好“综合题”。借力科技提效能,建成7个空气和2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建48个水气自动监测站,构建覆盖全市的环境质量动态监控体系;信用评级显威力,率先开展环保信用评价工作,每年向社会公布环保信用“红黑榜”,建立多部门协作的环保信用信息综合运用机制;创新管理控源头,积极推行环评制度改革,先后制定出台建设项目准入负面清单、环评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等改革文件,推行“3540”“一张网”“不见面审批”等工作,全面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能。

推进生态环境源头减负、系统治理、科学管理,“精致常熟”正越来越美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