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网络系列发布•江苏改革开放进行时——
苏州专场:人间天堂的高水平全面小康之路
时间:2018-10-26 12:27 来源:江苏省政府办公厅 字体:[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大型网络系列发布•江苏改革开放进行时”苏州专场。本场发布的主题是:人间天堂的高水平全面小康之路

对于小康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第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说起小康,不得不说起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也不得不说起苏州市。从小康社会思想的最初验证,到小康社会建设的探索实践,苏州始终坚持走在前列。下面,让我们请出今天的发布人——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朱江,为我们介绍小康和苏州的故事。

朱江:谢谢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本场主发布人,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朱江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相信不少朋友到过我们苏州。苏州地处江苏省东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经济强、底蕴深、颜值高,是很多人对苏州共同的印象。下面,让我们首先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苏州。

【视频解说】经济强。2017年,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万亿元,位居全国城市第七位;在全国地级市中,多年来经济总量稳居第一位;县域经济发达,在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苏州下辖4个县级市,囊括了前五名中的三席,分别为昆山第一、张家港第三、常熟第四,另外太仓位列第七;下辖市区中,苏州工业园区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名列第一,并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

底蕴深。苏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古城至今2500余年城址未变;全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816处,其中国家级59处;拙政园、留园等9座园林和大运河苏州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昆曲、缂丝等6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是世界遗产城市组织中国唯一正式会员城市。历史上,共产生了51名状元,当代苏州籍和在苏“两院”院士达到121位。

颜值高。苏州拥有太湖四分之三以上的水域面积,太湖13个风景区有8个在苏州境内。拥有国家级5A景区5个,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平江、山塘历史街区分别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和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历史文化名街。城乡环境优美,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是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城市、首个国家生态城市群,也是中国唯一获得李光耀世界城市奖城市。

朱江: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其中第二步,就是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诗经•大雅》中有一句话:“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是可以考证的“小康”一词最早的出典。1979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借用“小康”这一概念。此后数年,邓小平又一再完善小康思想。就经济发展来说,邓小平提出,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8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样的目标是否科学,切不切实际?邓小平决定要做一些调研,首站就选择了苏州。

1983年2月6日,邓小平来到苏州,约见当时江苏省委、苏州地委和苏州市委的负责同志。邓小平问:到2000年,江苏能不能实现翻两番?问完江苏的同志,邓小平又问苏州的同志:“苏州有没有信心,有没有可能?”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如果苏州都“没有可能”达到他所构想的小康目标的话,那就说明小康目标是不切实际的,还要修改。时任中共苏州地委书记的戴心思,正是这一段历史的亲历者。

【同期声】戴心思 时任中共苏州地委书记:苏州能够翻两番,而且恐怕不要到本世纪末。可能就有5年可以翻一番,恐怕要提前10年、8年翻两番。

【配音】1978年的苏州,工农业总产值为65.59亿元,到了1982年底,工农业总产值已经增加到104.88亿元了,已经接近人均800美元。按照这个速度,不用到20世纪末,到1995年就能“翻两番”。

朱江:邓小平心中的疑问有了肯定的答案,非常高兴。回京后,邓小平兴奋地介绍所见所闻,并以苏州为例,描绘达到小康后的社会状况。可以说,邓小平关于“翻两番”“小康社会”的愿景,最先就是在苏州看到了可能。

朱江:作为小康社会思想的验证地,苏州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提前10年、8年奔小康!路径也很明确,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就没有小康!如何发展,苏州找到了两个可行的方法:一是依靠了上海的技术力量,二是发展集体所有制。由此催生了两个写进历史的词汇——星期天工程师和苏南模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苏南的一些地区,农村社队兴办的小企业开始如星星之火迅速发展起来。但大多数企业一缺技术,二缺设备,三缺市场门路,关键还是缺少懂技术、会使用生产设备的技术人员。于是,当时的乡镇政府和企业通过种种关系从上海、南京等城市工厂和科研机构借脑借智,聘请工程师、技术顾问和师傅,帮助解决使用机器、开发产品、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等难题。这些人员主要利用星期天兼职,所以被形象地称为“星期天工程师”。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活跃在苏南地区的“星期天工程师”,总数近10万人。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其中的一位。

【同期声:现场】哎呦,几十年了吧?身体好吗?身体蛮好的!    

【视频解说】上午,张家港市长江村老书记郁全和迎来了一位久违的老朋友朱汉荣。从打开车门见面到宾主双方落座,郁全和始终紧握着朱汉荣的手,不愿放下。

【同期声】郁全和 张家港市长江村原党委书记:看到长江村发展的恩师来了!(他)帮我们加班加点,来实际指导,所以我非常感动。   

【视频解说】时间倒回到1988年,当时的长江村正从农业经济转向发展工业经济。通过多方联系,他们对接上了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一个电梯空心导轨的国产化项目。不过,电梯空心导轨还没有国产的先例,别说相关的生产设备国内买不到,就连懂行的技术人员在国内也是屈指可数。

【同期声】周和兴 长江村电梯空心导轨试制团队成员:我们只有五个技术员、两台简易设备。 

【视频解说】机缘巧合,郁全和打听到当时担任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国产化办公室工程师朱汉荣的祖籍是张家港双山岛。一番联系后,朱汉荣被请到了长江村当起了星期天工程师。当时,上海与苏州之间还没有高速公路,而长江村也没有汽车。每次,朱汉荣从位于上海闵行的家里出发赶到长江村,单程就要半天时间。

【同期声】朱汉荣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原国产化办公室工程师:从我家到长途汽车站有30多公里,我要乘公交到长途汽车站,再乘到张家港港区。港区下车,他们就有自行车等在旁边,我坐在自行车后面到他们厂里。    

【视频解说】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朱汉荣几乎每个月都要来一次长江村,指导企业技术骨干研发生产设备,进行产品试制。在朱汉荣的帮助下,长江村12人的试制团队,研发成功国产第一根电梯空心导轨。  

【同期声】王岳邢 长江润发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在1991年开了一个鉴定会,得到电梯行业各个专家的认可。这个产品研制出来,填补了我们国内的空白。        

【视频解说】星期天工程师的智慧,帮助长江村掘到了第一桶金。此后,以电梯空心导轨为主导产品的长江润发机械公司,成为长江村的支柱产业。2010年,公司还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成为苏州首家上市的村级企业。据了解,20多年来,全国各地到长江村进行过技术指导的星期天工程师有100多人、1万多人次,其中来自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师超过30人。 

【同期声】朱汉荣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原国产化办公室工程师:今天,我到长江村看了一下,我觉得当时到长江村,找这个单位试制,我很欣慰。这个(辛苦付出)是值得的!长江村,我希望它做得更大,发展得更快。

朱江:事实上,当年苏锡常地区的乡镇企业,大多受过“星期天工程师”的点拨。正是这种点拨,加速了苏州乡镇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80年代,苏州下辖的6个县,成为全国乡镇工业发展最迅速、最有成效的地区。以乡镇企业为依托、以乡镇政府为主导,一种计划外工业化发展共同体模式——苏南模式,受到全国关注。1993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对苏州经济发展的长篇通讯《苏州跃起六只虎》,并配发评论。“六只虎”的说法,形象地概括了当时苏州6个县经济社会发展虎虎生风的勃勃英姿。这是乡镇工业经济活力的直接体现。1985年,苏州乡镇工业的产值,已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到80年代末,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将改革重点由农村向城市推进的同时,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敏锐的苏州人立刻嗅到了其中蕴含的历史机遇。完成了乡镇工业化原始积累的苏州“调转船头”,大力招商引资,大打开放型经济牌,全市经济奋力起飞。GDP总量从90年代初的300多亿元,接连“破关”,1996年,苏州以1002.14亿元的总量,首次跻身全国城市千亿元GDP俱乐部。到2002年,苏州只用7年时间,就完成了GDP总量由1000亿元到2000亿元的跨越,走出了一段举世瞩目的发展历程,并从实践中探索淬炼而成闻名全国的“三大法宝”——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

【视频解说】上世纪90年代初,张家港还只是长江边的一个荒僻沙洲。通过分析经济形势和周边县市发展态势后,张家港喊出了“工业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市建设超昆山,各项工作争第一”的目标。在“三超一争”干劲的引领下,张家港从长江边的“边角料”、荒沙洲,发展成为富裕文明、享誉全国的明星城市,形成了“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

【同期声】秦振华 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家港市委原书记:你基础差、经济差,你这个地方搞不起来!人家看不起的呀!下决心啊,利用自己的优势,黄金水道、临江达海。

【视频解说】上世纪90年左右,同样一穷二白的还有昆山。当时在昆山有个说法,叫“苏州城外半碗饭”,全县财政收入不到1个亿,排名苏州六县倒数第一,被称为“小六子”。

【同期声】吴克铨 昆山市委原书记:最后总结出来,这个“小六子”怎么会带上这个帽子?落后,就是没有跟上改革开放,没有搞工业,所以县委有个共识:无工不富 ,不能再单一地搞农业了,要发展工业。

【视频解说】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昆山人,通过自有财政资金、企业自筹、银行贷款、土地出让等渠道,没有伸手问国家要一分钱,在城东一块3.75平方公里的农田上,搞出了一个工业小区。短短几年间,昆山人“不等不靠、埋头苦干、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思想解放再解放,观念转变再转变,无数个“第一”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那个曾经一穷二白的“小六子”农业县,而今雄踞全国“百强县”的头把交椅。

如果说,“张家港精神”和“昆山之路”名震全国,那么,这紧接着诞生的“园区经验”,则更是树立了国家间政府项目合作的世界典范。1994年5月,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共同合作的开发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在姑苏城东破土诞生。园区建设借鉴新加坡经验,形成独特的“亲商、安商、富商”理念。从最早的一片片农田,到如今花园般的现代城区,一栋栋高楼大厦,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全国开发区中名列前茅,成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

朱江:时间砥砺信仰,岁月见证初心。“三大法宝”,是苏州全市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敢闯敢干、开拓奋进的生动写照,是在“苏州之路”伟大实践中培育、塑造的时代精神,也是推动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苏州永续发展的“传家宝”。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视察,殷切希望努力建设好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江苏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明确了新任务,也为苏州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苏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克难奋进、开拓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视频解说】在中共苏州市委带领下,全市上下团结一致、接续奋斗,五年来(2012-2017),苏州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0%和9.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8359美元提高到24052美元。产业结构实现“三二一”战略性转变,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提高7.8个和6.6个百分点。科技综合实力保持全省第一,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位居全国城市前列。新增市场主体66.7万户,新增上市公司45家,总数分别达到135.2万户和127家。苏州工业园区获国务院批准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和国家外债宏观审慎管理等试点成效显著。累计实际使用外资413亿美元,中方境外实际投资额每年均居全省首位。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政策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4号线建成投用,成为全国首个拥有地铁的地级市。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度降低,环境状况持续好转。在全国率先实施生态补偿,“四个百万亩”得到严格保护。

朱江:2017年10月1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深刻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要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苏州全市上下的强大共识和坚定行动。

【视频解说】在中共苏州市委的带领下,全市上下团结一心、砥砺奋斗,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大力推进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全力争当“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先行军、排头兵。

朱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苏州紧扣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筹做好稳定增长、创新驱动、改革开放、城乡建设、生态优化、民生改善等工作。2017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国城市前列,可以形象地概括为“七六五四三二一”:“七”是指地区生产总值排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天津之后,第七位。“六”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名全国第六。“五”是A股上市公司总数排名全国第五。“四”是指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在全国排名第四。“三”是出口总额排名全国第三。“二”是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仅次于上海,排名全国第二。“一”是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统筹做好稳定增长、创新驱动、改革开放等工作的同时,苏州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视频解说】扫地、煮饭、打扫卫生……上午,吴江区居家养老服务助老员陈阿姨,正在上门为浦根达老人服务。这些年来,浦根达老人一直和老伴两人居住,年纪渐长的他们干起活来很不方便。现在享受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让他们少了许多烦恼。 

【同期声】浦根达 吴江区居民:比如说搞油烟机,那个事情,老年人是很累的。这一次帮我解决了,一看干干净净,我是高兴的不得了。

【视频解说】作为全国首个富裕型长寿之乡,太仓市老龄化率位居全省前列。近年来,太仓逐步推动区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通过投入财政专项资金,将原先的乡镇敬老院升级改造为区镇养老中心。以沙溪镇社会福利中心为例,如今入住老人362人,是改造前的10多倍。根据民政部门计划,苏州将在3年时间内,在每个镇或街道都建设一个这样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 

【同期声】刘贵祥 苏州市民政局老龄办主任:对苏州市所有乡镇(街道)建有1所有一定床位的、为老年人能够提供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以解决大量农村和乡镇老年人、失能以后养老的去处。

【视频解说】目前,苏州全市千名老年人拥有各类养老床位47张,位居全省第一。在全国26个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综合考核中,苏州也位居第一。

为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苏州还探索实施市区长护险居家护理服务,让失能居民享受到上门服务。家住姑苏区的王老伯,今年74岁,因为脑梗后遗症常年卧床,生活无法自理。如今,他可以享受专业护工上门提供的头面部清洁和梳理、协助进食、协助进行简单肢体锻炼等20项服务。 

【同期声】周沛隽 姑苏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目前,对重度失能的人员,我们提供每月12次每次75元服务两小时这样一个服务;对中度失能人员是每月10次。这笔钱是由社保基金直接支付给护理机构,不需要居民花钱。

【视频解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加大教育资源供给,今年苏州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6所。科技城彭山实验小学校,是苏州高新区秋季开学启用的8所新学校之一。学校着力打造“科技”校园特色,每学期开设造物粒、3D打印、木工等创客课程,还将校园文化与苏州高新区大院大所资源紧密相连。 

【同期声】沈颖 科技城彭山实验小学校副校长:还可以通过触摸这些大院大所建筑物的照片,来听一听有关大院大所详细的介绍。这样就更能真切地了解到,他们身边有这样一些有着高科技含量的技术研究所。 

【视频解说】2015年创立的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则是苏州国际化教育的缩影,这是中国内地第一所、全世界第15所世界联合学院。作为一所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学校,目前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560多名学生就读。

创新社会治理是提升百姓获得感、满意度的重要方面。作为全省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试点地区之一,吴中区坚持“网格+网络”的社会治理工作模式,全区划分942个基础网格,配备325名网格巡查员,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和为民服务的精细化水平。

【同期声】吴彬 吴中区社会综合治理联动中心副主任:切实转变工作模式,变“被动”为“主动”,通过与我们接入的10余个部门,今后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各类民生事务,都可以通过我们的手机端平台,来进行实时办理。

【视频解说】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相城区拥有超过一半的阳澄湖水面,近年来,通过实施阳澄湖生态优化行动,相城区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263专项行动”中大力整治散、乱、污企业等手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阳澄湖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提升。阳澄湖综合治理,是苏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个侧影。近年来,苏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近5年来,全市全社会环保投入累计超过2900亿元,每年滚动实施环保十大工程,实施水、大气污染防治项目4500余项,黑臭水体、断面达标、危废处置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PM2.5浓度持续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生态福祉持续增进。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苏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扭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12-2017年的五年来,累计完成实事项目180项,总投资超过830亿元。帮助困难人员就业3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控制在2%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4和9.3%。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养老、医疗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大并轨”,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年均增长8.3%,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570元提高到875元。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普及率、人口覆盖率保持100%。人均预期寿命由81.77岁,提高到83.04岁。获批国家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去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苏州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了12大类27项主要指标和37项建设工程、提升工程。同时,还制定了《苏州市“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试行)》,通过明确切实可行的功能配置标准,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在基层落地、落实。苏州市的标准清单在省标准清单基础上,增加了基本养老和公共安全两大领域,并对49项功能配置标准作了提升,占总数的43%,使居民能享受到比省级标准更优的基层基本公共服务。

朱江:苏州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抓手,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的“隐性财富”。正是这一项项建设工程、一项项提升工程的高质量实施,让苏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实践,显得更有“质感”。

早在200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调研江苏时就说过:“像昆山这样的地方,也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江苏时,又特地重提这句话。从验证小康社会思想,到勾画现代化目标,历史显示出惊人的相似。从小康社会思想的萌生,到大步迈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州用40年风雨兼程,为我们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写下了一个生动的注脚。2017年9月,江苏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苏州市工作时提出,苏州不仅要成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杆,而且要成为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江苏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标杆。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苏州将继续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以锲而不舍的坚韧执着和时不我待的奋斗姿态,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主持人:刚才,发布人带我们回顾了苏州近40年来小康社会建设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从验证小康社会思想,到实践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州的发展历程,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一个缩影。到2020年,苏州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期待苏州亮出更加精彩的发展答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