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网络系列发布•江苏改革开放进行时——
盐城专场:一座正在生长的城市
时间:2018-11-20 16:27 来源:江苏省政府办公厅 字体:[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大型网络系列发布•江苏改革开放进行时”。

今天,我们来到全国唯一以盐命名的地级市——盐城。盐城,因盐得名、因海而兴,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洗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本场网络发布的主题是——盐城:一座正在生长的城市

下面,有请发布人——盐城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姚学龙,给我们讲述盐城砥砺实干、走向繁荣的发展史。

姚学龙: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本场发布人姚学龙。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走进盐城,回顾这片神奇的土地40年来不断生长、一步步迈向“强富美高”的发展历程。首先,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认识一下这座东部沿海新兴工商业城市。

【视频解说】盐城位于黄海之滨,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是江苏土地面积最大、人口规模第二的设区市。早在战国时期,盐城先民“煮海为盐”,海盐文化成为这座城市文明的根基和灵魂。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红色文化、铁军精神深深融入地域文化的血脉。盐城素有“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的美誉,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项目,已接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正式评估考察,将于明年提交世界遗产大会表决,生态文化的特色和内涵日益彰显。

盐城,一直面朝大海、神奇生长,每年以2万亩的成陆速度向大海延伸。伴随着沿海滩涂的不断淤长、发展空间的不断扩大,盐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群众生活持续改善。今天的盐城,已经成为中韩产业园地方合作城市、长三角城市群重要成员、江苏沿海中心枢纽城市,这颗镶嵌在沿海经济带上的“黄海明珠”更加璀璨夺目。

姚学龙:改革开放之初,盐城是一个较为落后的农业大市,是上海和苏南地区的“粮袋子”。40年来,盐城人民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转方式、提质效,推动农业大市向产业强市转变,以产兴城、产城融合,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在,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视频解说】1978年,盐城三次产业结构为58.4:24.4:17.2。1995年,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盐城正式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2000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服务业后起发力、增势强劲,盐城开始进入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阶段。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1:44.4:44.5。40年来,盐城产业结构完成了从一二三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实力不断登上新台阶。1978年,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8.6亿元,2005年突破1000亿元,2010年达到2000亿元,2012年上升到3000亿元,2015年超过4000亿元,2017年跃上5000亿元台阶,比改革开放初增长了273倍。今年上半年,盐城在全国GDP50强城市中排名第33位。

姚学龙:从以农为主,到以工兴市,再到产业强市,盐城三次产业不断生长,产业结构逐步升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发展,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传统产业正加快向现代产业转变、向中高端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盐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515”引才计划,建成一批高端研发平台,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视频解说】盐城一直是江苏乃至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优势明显,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方兴未艾,高效设施农业总量、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优质农产品畅销大江南北,射阳鹤乡菊海、大丰丰收大地、东台三仓等一大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盐城工业从“两农”工业起步,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了纺织、机械、轻工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结构。近年来,传统支柱产业加快转型,以汽车、电子信息、新能源为代表的主导产业迅猛发展,节能环保、大数据、高端装备、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年间增长了609倍,汽车累计产销突破500万辆,新能源装机容量、发电量均居全省首位,电子信息产业正向千亿元级迈进。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全国百强产业园区,获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韩国现代、摩比斯、法国佛吉亚、天合国能等龙头企业,对区域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盐城国家高新区入选全国首批、苏北唯一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东山精密电子、峰汇智联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见效。中国盐城环保科技城是全国唯一以“环保”冠名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盐城大数据产业园成为江苏首个部省市合作共建的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基地。

盐城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发展最快、吸纳就业最多。目前,现代物流、工业设计、金融、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日益壮大,旅游、养老、健康、体育、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互联网平台经济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现代服务业发展如火如荼,势头强劲。

姚学龙:产业繁荣兴旺、龙头企业崛起,让盐城有了更多的城市名片。上世纪80年代,盐城的燕舞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跨入全国大型工业企业500强行列,成为全国最大的收录机生产基地。1993年,苏北第一家村办企业集团——森达集团,荣获“中国鞋王”称号,“穿森达鞋,走成功路”成为时尚。进入新世纪,盐城“一部车”闪亮登场,“千里马”轿车是众多家庭拥有的第一辆轿车。而今,汽车产业已成为盐城的支柱产业。

【视频解说】1976年,退伍士兵胡友林将自己的一块“钟山”牌手表和军大衣卖了55块钱,迈出了江苏悦达白手创业的第一步。1991年,悦达在盐城成立,是苏北首家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大型综合性股份制企业集团。2002年,悦达集团与东风汽车公司、韩国起亚,重组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加入WTO后首个汽车企业涉外重组案例。随着DYK二工厂、三工厂的建成投产,东风悦达起亚公司已形成90万辆汽车产能。“十三五”期间,盐城将努力实现整车、零部件、服务业3个千亿目标,建成中国沿海汽车名城和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姚学龙: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生,城由业兴、业兴城强。盐城市区是在老盐城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3年建市时只有9.2平方公里、12.8万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内涵和功能不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显著增强,促进了产城深度融合。如今,盐城已经成为长三角Ⅱ型大城市,一座智慧、人文、生态、宜居的江苏沿海现代化中心城市充满生机活力。

【视频解说】建美“一座城”,带来一方兴。目前,盐城正在大力推动南海未来城组团、范公堤高铁综合枢纽组团、大洋湾生态组团、先锋岛生态组团和斗龙港生态组团等“五大组团”建设,进一步提升主城首位度。在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下,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全市城镇化率由改革开放初的5.2%提高到62.9%。一大批产业兴旺、宜居宜业的特色城镇和美丽乡村精彩呈现,智尚汽车小镇、数梦小镇、环保科技小镇、西溪影视文化小镇、黄海森林康养小镇、荷兰花海旅游风情小镇等,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的典范。

姚学龙: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旋律。1987年,护鹤女孩徐秀娟成为我国第一位为环保事业牺牲的烈士。她曾经守护的这方热土,孕育着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原始生态保持最好的海岸性湿地,兼有海洋、森林、湿地三大生态景观,具有“生物多样性”“地球之肾”“自然大美”等价值。现在,让我们走进大美湿地、畅游水韵盐城。

【视频解说】多年来,盐城人一直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盐城,拥有丹顶鹤和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鹤鸣鹿啼,构成了沿海滩涂上的独特美景。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建湖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大洋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盐都华都国家生态公园等森林湿地,成为人们旅游休闲、体验慢生活的好去处。

盐城人植绿、爱绿、护绿,从1983年到2017年底,全市林木资源总面积由148万亩增加到50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6.6%提升到22.28%。“一片林”让荒滩变绿洲,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绿色财富。

姚学龙:盐城沿海资源十分丰富,拥有江苏最长的海岸线、最广的海域面积、最多的后备土地资源。沿海兴、盐城兴。从古代兴灶煮盐、近代废灶兴垦,到当代滩涂开发、海洋经济发展,盐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沿海开发历史。2009年,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盐城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开放元素激活沿海动能,协调推进港口、港城、临港产业“三港”联动发展,建设沿海绿色产业带、城镇带、风光带和港口群,沿海经济迅速崛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视频解说】盐城境内海岸线长达582公里,占全省的61%以上;海域面积1.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50%以上;沿海滩涂面积683万亩,占全省的67%以上;沿海滩涂和海上风电场开发潜力占全省的70%以上,海洋资源富集,开发潜力巨大。2013年,盐城入选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我国沿海面积最大的、以“沿海资源保护开发与区域发展协同推进”为主题的国家级实验区。过去的盐城“沿海不临海”,没有1个万吨级码头,现在已建成21个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货物通过能力突破亿吨。国电投协鑫煤电、中海油LNG、辉山乳业、金光循环经济高科技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临港产业欣欣向荣。

姚学龙:绿色是盐城的发展底色,生态是盐城的最大财富。盐城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鲜明导向,大力开发绿色能源,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视频解说】盐城环保科技城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雾霾治理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全国大气治理前10强企业有7家落户盐城。在全国首创“风光渔”“风电车”“风电水”等新能源利用模式,先后入选全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海上风电)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城市。盐城大力推进旅游业与观光农业、健康养生等融合发展,先后获得“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特色魅力目的地城市”“美丽中国之旅十佳绿色生态城市”“中国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等荣誉。

姚学龙:近年来,盐城坚持不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问题导向,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抓好空气污染治理、水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湿地生态修复,切实保卫蓝天、碧水、净土,打造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宜业宜居家园。

【视频解说】去年12月12日,盐城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市区水环境治理、棚户区治理、违法建设治理和城市绿化、亮化、美化等“三治三化”专项行动。今年已完成21条黑臭水体整治,通榆河、盐龙湖活水通道加快建设。往日散发恶臭的河道,成为周围居民点赞的清水走廊。城区环境整治快马加鞭,农村环境提升一着不让,垃圾收运体系、生活污水管网、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环卫保洁机制等治理举措全面推行。东台市甘港村、大丰区恒北村、滨海县新安村,一幅幅让人记得住乡愁的幸福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姚学龙:改革开放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盐城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推进富民兴市,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件实事接着一件实事办,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充实,全面小康进程不断加快。

【视频解说】2017年,盐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15元,是1978年的134.6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11元,是1978年的132.7倍。全市居民储蓄存款为2894.7亿元,是1978年的2445倍。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有力拉动消费增长。40年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64倍,老百姓穿得更讲究、吃得更健康、过得更舒心。

姚学龙:教育资源更均衡、看病就医更方便、体育活动更普及、精神生活更丰富、社会环境更和谐……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惠及千家万户,托起了城乡居民的幸福生活。

【视频解说】改革开放以来,盐城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集团化办学工作荣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入选全国医改十大创新举措,公共体育设施市县镇村四级全覆盖。淮剧之乡、杂技之乡、书法之乡的文化品牌声名远扬,淮剧《小镇》获得国家文华大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累计有70人(组)当选“中国好人”。平安盐城建设成效显著,成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姚学龙:盐城社会保障工作一直走在前面,早在1983年,就开始试行劳动者自我保险制度。1995年,在全国率先建立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女职工生育等5种形式的保障制度。近年来,盐城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建立健全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老百姓的生活更有保障、更加安心。

【视频解说】盐城首创全国第一辆社会保障卡流动服务车,开发“掌上社保”APP,开辟“智慧E人社服务小站”,建成“五险合一”社保服务大厅。今年下半年起,以县(市、区)为单位,在苏北率先实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乡一体化,让“人人享有”幸福感体验更强。作为全国“救急难”综合试点市,盐城在全国首家成立市级社会救助中心,在全省率先建立困难群众托底救助制度,并实现市域全覆盖。棚户区改造扎实推进,农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家庭圆上幸福“安居梦”。

姚学龙:长期以来,交通不便是制约盐城发展的最大瓶颈,饮用水安全是盐城人民的心腹之患。1998年,盐城才开建境内第一条高速公路;2005年新长铁路通车,才结束“地无寸铁”的历史。如今,盐城集高铁、高速、航空、海港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正逐步形成,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建成供水,让盐城人民喝上了优质水、放心水。

【视频解说】构筑“一张网”,出行更便捷。目前,盐城已拥有南洋国际机场和盐城港大丰港区、滨海港区3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截至2017年底,全市高速公路395.5公里,公路总里程突破2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1.7万公里。市区建成57公里的内环高架快速路网。“高铁梦”即将实现,今年通往青岛方向的连盐快铁建成通车,明年通往北京、西安方向的盐徐高铁将全线贯通,后年通往上海方向的盐通高铁将建成使用,盐城将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和北京“一日商务圈”。引来“一桶水”,润泽千万家。作为盐城历史上最大的民生工程,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总投资约62亿元,总管网绵延213公里,主线于今年“七一”前夕建成通水,从83公里外扬州市宝应县引来的长江水已流入千家万户。

姚学龙: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多年来,盐城坚定不移打好脱贫攻坚战,积极推行精准扶贫、聚力扶贫、创新扶贫、阳光扶贫“四位一体”的扶贫模式,探索出一条解决相对贫困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有关做法得到中央肯定。

【视频解说】盐城黄河故道沿线,过去是一条有名的“贫困带”,如今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等产业,响水县西兰花种植、滨海县瓜蒌产业、阜宁县生态休闲旅游等,发展红红火火,沿线经济薄弱村和贫困户真正走上了脱贫致富“高速路”。

姚学龙: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盐城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明确了今后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和思路,就是要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战略,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开放沿海、接轨上海,绿色转型、绿色跨越”,确保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

沿海是盐城发展的希望所在。根据江苏“1+3”重点功能区布局,盐城将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的沿海区位优势,加快建设中韩(盐城)产业园和滨海港工业园区,突破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动港城港产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努力把盐城沿海建设成为集聚高端要素、参与高端竞争的开放引领区,打造东部沿海发展质量高、活力强的蓝色经济增长极。

【视频解说】盐城是我国三家中韩产业园合作城市之一,是全省韩资大企业最集中的城市。全市现有韩资企业近千家,近万名韩国人在盐工作生活。中韩(盐城)产业园总体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汽车、电子信息和新能源装备产业,积极培育临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致力打造中韩地方经济合作和高端产业合作的新高地,中韩对接发展战略、共建“一带一路”、深化贸易和投资合作的先行区。

滨海港工业园区坐拥淮河出海门户。今年10月6日,国务院批复《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标志着滨海港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正式纳入国家战略。盐城将紧紧抓住机遇,加快园区建设,突破重大项目,打造国家河海联动开发示范区、海洋循环经济绿色先进制造业增长极。

姚学龙:盐城与上海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先后有十几万上海知青来盐城工作、学习和生活。至今上海在盐城还有3个沪属农场、50多万亩“飞地”,在盐投资的上海企业近千家。盐城将策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为纽带,主动接轨上海,努力把盐城建设成为北上海“飞地经济”示范区和上海科创成果转化基地、上海生态旅游康养基地、上海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视频解说】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建于上海“飞地”之上,这是上海和江苏省级层面合作共建的产业园区,将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健康食品三大产业,着力打造国家级“飞地经济”样板区和合作共建示范区。盐城(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已有14家科技型企业入驻。最近,盐城在上海先后成功举办旅游推介会、服务业发展暨园区合作共建推介会,签约一批重大项目,提升沪盐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姚学龙:生态是盐城的“金名片”。盐城坚持走好绿色转型、绿色跨越路径,以存量调整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以增量提升推动发展质量提高,让绿色发展成为盐城转型跨越最鲜明的底色。

【视频解说】盐城将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东台、大丰、射阳在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海工装备等高端的先进制造业上持续发力;建湖、阜宁等内陆县坚持产业绿色化和生态经济化,提供生态经济发展的典范;响水、滨海抢抓全省产业空间重新布局的机遇,高起步规划建设现代化钢铁基地;大市区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环保科技、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都市经济、总部经济,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姚学龙:作为一座年轻的沿海新兴城市,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今天的盐城,正呈现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之势,生长的基础实、动力强、空间大,前景十分广阔。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盐城必将在改革开放新的征程上,谱写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的篇章!盐城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主持人:盐城是仙鹤神鹿眷恋的湿地之都。在这座正在生长的城市,830万盐城人民心中的梦想激情绽放,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描绘着“中国梦”的盐城新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