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民盟江苏省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改善我省戏曲文化生态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省文化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省文化厅、省财政厅《关于繁荣舞台艺术的意见》,积极做好戏曲传承发展工作。省文化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发挥江苏省舞台艺术重点投入工程、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和江苏省戏剧文学奖的推动作用;在全国率先设立江苏艺术基金,成立江苏艺术基金管理中心,每年投入资金5000万元。省文化厅重视戏曲进校园和送戏下乡工作,2017年全省文艺院团精心编排戏曲进校园演出400多场,组织送戏下乡惠民演出活动2740场,满足了广大校园师生和基层群众对戏曲的欣赏需求。
这些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年来全省艺术生产数量不断攀升,2016年全省文艺院团首演剧目47部,2017年上升到71部,今年计划103部,远高于上海、浙江、安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艺术质量也得到有效提升,涌现出一批现实题材精品剧目。话剧《雨花台》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13年、2016年,话剧《枫树林》、淮剧《小镇》连续两届摘得国家文华大奖;淮剧《小镇》选段《救赎》、锡剧《珍珠塔》选段连续两年参演央视新年戏曲晚会,习近平总书记等七常委以及在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观看;京剧《向农》担纲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闭幕大戏;歌剧《二泉》入选2017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锡剧《党的女儿》、淮剧《留守村长留守鹅》分别入选2015、201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
下一步,省文化厅将根据民盟江苏省委的意见和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做好戏曲文化生态工作: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戏曲文化生态建设
我们将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个创作导向,解决好“为谁创作”的问题;牢牢把握“四个讴歌”这个时代要求,解决好“创作什么”的问题;牢牢把握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个中心环节,解决好“怎么创作”的问题。
我们将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贯穿戏曲文化生态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戏曲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写人民、演人民、让人民来评价,使戏曲创作更接地气,作品更有生气,演出更有人气。
我们将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树立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鲜明导向,用优秀戏曲作品引领时代风气,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
二、加强戏曲艺术精品创作
我们将强化精品意识,加强规划指导和组织化推动,加强策划、选题、立项、创作、论证、修改等各环节的指导把控,努力推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戏曲作品。加强对现有戏曲作品的精雕细刻、反复打磨,进一步提高艺术质量,提升社会影响力。
我们将聚焦现实题材特别是“四个讴歌”,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组织开展戏曲创作,努力推出更多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的优秀作品,把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传递给人民。
我们将常态化组织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推动解决创作浮躁、脱离大众等问题,引导广大戏曲工作者走到生活深处、走进人民中间,从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实践中挖掘题材、汲取营养,用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抒写新时代的壮美画卷,讴歌江苏大地的发展变迁。
三、加强戏曲艺术推广工作
我们将认真落实相关文件精神,从江苏实际出发,精准发力,把保护和振兴戏曲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非遗保护体系和政府购买服务体系,让传统戏曲活起来、有传人、能常演。
我们将以地方剧种为重点,通过“戏曲专场演出”“非遗传承人戏曲专题讲座”“戏曲专题展览展示”等活动形式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和送戏下乡工作,全面普及推广传统戏曲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省大中小学校的传播和普及,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给广大村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
我们将充分利用紫金文化艺术节、第七届中国昆剧节、上海国际艺术节江苏文化周、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江苏文化周、全国基层院团戏曲汇演、调演等各类平台,打磨提升剧目质量,锤炼戏曲人才队伍。
四、完善戏曲艺术发展机制
一是完善戏曲评价机制。加强艺术评论建设,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引导戏曲工作者明确价值追求,引导全社会提升艺术鉴赏力。
二是完善戏曲人才培育机制。坚持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完善多层次人才培育机制,抓好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努力造就一支德艺双馨、专业均衡、结构合理、能力强劲的戏曲人才队伍。通过推广名家传戏的经验,精准传承,既传艺术也传精神。通过进修培训、名师带徒、岗位培训等方式,对专业人才进行文艺政策、文艺理论及业务知识的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江苏本省的戏曲创作、编剧、导演、作曲、音乐、舞美、灯光等各类高端人才和一线创作人才。
三是完善宣传推介机制。运用市场机制引导资源向戏曲优秀作品集聚,借助市场力量扩大戏曲优秀作品影响,推动戏曲优秀作品更好地占领市场、赢得受众、服务社会。充分利用中国艺术节、欢乐春节、紫金文化艺术节等载体,充分利用各类媒体特别是“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加大对戏曲作品和戏曲人才的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提升江苏戏曲的影响力。
江苏省文化厅
2018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