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0429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提案)
时间:2018-07-30 13:21 来源: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字体:[ ]

林雅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代表着未来智能装备的发展方向。推进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和发展,对于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将工业机器人列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委围绕创新能力提升、关键部件突破、产业集聚发展、市场推广应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多措并举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

(一)注重顶层设计。省政府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下发的《关于更大力度实施技术改造推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意见》和《江苏省企业制造装备升级计划的通知》中均提出了一系列机器人产业发展目标。我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工作部署,在工信部印发《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后,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江苏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推进方案》,明确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二)突破关键环节。为提升我省机器人产业整机及核心部件的产品水平,适应产业向轻型化、协作化发展的趋势,我委于2014年、2016年分两次对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进行质量攻关,其中2014年以6关节通用型机器人为题,选择两种规格的主机产品和减速机、电机、驱动器、电缆等关键部件,组织质量攻关;2016年选择SCARA、桁架机器人等轻型机器人整机以及谐波减速机、控制器、一体化伺服系统等轻型化关键部件为题,组织实施质量攻关。两年共选择了12个项目进行攻关,累计安排资金2200万元。

(三)鼓励推广应用。在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中专门安排资金支持机器人应用,按照企业购置先进数控装备、智能(专用)装备、工业机器人以及支付智能化改造解决方案、各种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服务等智能化改造投入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或奖励,着力引导企业加快推进智能制造。2016年安排的255个大中型企业制造装备升级补助类项目,已购置智能设备49220台;有119个项目应用了工业机器人,占项目总数46.7%,共购置工业机器人4034台。

(四)成立行业组织。2014年9月,我省工业机器人企业以及相关单位发起了江苏省工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专委会的定位是行业非盈利性社团组织,现有33家成员单位,将努力建成功能齐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规范有序、覆盖全行业的服务网络平台。

(五)形成上下联动。省市县三级合力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南京、常州、南通、连云港等地专门纷纷出台了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南京市政府产业和科技专项资金每年扶持一批机器人产业发展项目,组织成立了南京市机器人产业联盟。常州市实施机器换人示范项目鼓励企业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和提升,每年优选50个项目,最高补助总额原则上不超过200万元。海门市设立了首期5000万元产业引导资金,鼓励技术创新投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海安县专项设立总额1亿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用于研发机构、高层次人才引进、设备购置补贴、首台套奖励等。

(六)加强行业管理。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17年度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企业公告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2017年11月9日,我委组织在南京召开了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企业公告申报动员会。会上,邀请了装备工业司负责同志对《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管理实施办法》等文件进行了解读,并解答了规范企业公告申报需注意的问题。各地经信委、有关机器人企业代表40余人参加了会议。日前,根据工信部网站公示结果,我省共有南京埃斯顿、昆山柏奥、江苏长虹三个企业列入拟公告的符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数量居全国前列。

二、机器人产业发展取得成效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及市场需求拉动下,江苏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据省统计局统计,2017年全省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99.6%。全省初步形成了机器人关键部件、本体集成制造和应用、专业化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机器人专用伺服系统、RV减速器、谐波减速器等关键部件已初步实现自主生产。目前,全省机器人产业集聚化发展态势明显,南京、无锡、常州、苏州、扬州等地都集聚了一批成长性较强的机器人企业,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集中在南京(江宁经开区、麒麟科创园)、苏州(昆山和张家港)、常州(武进高新区)等苏南地区,约占总数的73%。一是主机企业迅速成长。据初步统计,全省机器人研制企业70多家,拥有埃斯顿、熊猫电子装备等国内知名的机器人整机品牌,这些企业总体处于国内第二梯队主机企业的前列,与辽宁新松、广东广数控、安徽埃夫特等第一梯队企业有一定差距。作为国内工业机器人“四小家”之一的南京埃斯顿初步完成项目投入建设期,2016年又与意大利Euclid Labs进行战略合作,将在机器人三维视觉技术、机器人离线编程和智能操作技术等方面发力。金石机器人等桁架机器人生产企业稳步增长。科远、熊猫、杰瑞均已涉入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领域,那智不二越、安川、库卡-徕斯等外资主机生产企业分别在张家港、武进投资项目,初步完成项目建设期,销售收入和利税均出现大幅增长,经济效益和规模效应开始凸显。目前,包括埃斯顿在内的国产机器人本体企业仍主要通过在机器人下游集成应用方面的盈利,弥补在本体制造方面的亏损。随着市场井喷,机器人业务预计将持续实现盈利。二是关键部件初步自主。专用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控制系统、减速器、专用电缆等关键部件初步实现自主生产,埃斯顿(伺服系统、控制器)、汇川(伺服系统、控制器)、康尼(伺服驱动器)、振康(RV减速机)、绿的(谐波减速机)、科宝光电(专用电缆)等关键部件企业发展迅速,同比均超过10%。埃斯顿、华恒、康尼、振康、上上电缆等关键部件企业在省重点领域质量攻关项目的带动下,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水平稳步提升,市场形势向好。日本纳博特斯克在常州武进投资建设机器人专用RV减速机生产基地,预计对省内机器人减速机企业造成巨大冲击。三是集成应用发展迅猛。近年来,随着人工成本上涨、高级技工稀缺、安全生产要求提高以及工业机器人应用成本逐年下降,工业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涌现出苏州博众、江阴锦明、汇博、景曜、北人等一批知名集成应用商,工业机器人参与的一批典型示范应用项目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应。同时,由于成本、可靠性、业绩不足等方面的原因,江苏国产工业机器人在汽车整车制造、电子精加工等重点应用领域的业绩案例仍不足。

当前,随着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体系迫在眉睫,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将呈现大幅增长。与此同时,老龄化社会服务、医疗康复、救灾救援、公共安全、教育娱乐、重大科学研究等领域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作为全国制造业大省,江苏发展机器人产业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应把握国际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整合资源,制定对策,抓住机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我省机器人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下一步推进行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国家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制定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强组织领导和规划引导,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各环节、各方面相互支撑、共同促进的协同发展效应。

(一)健全产业协同创新体系。以“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产需对接、重点突破”为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联合主机生产企业、关键部件生产企业、系统集成企业、重点应用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培育组建面向全行业的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打造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载体。开展机器人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构建和完善机器人产业标准体系,加快研究制订产业急需的各项技术标准,支持机器人评价标准的研究和验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培育建立一批机器人检验与认证机构,推动建立机器人第三方评价和认证体系,开展机器人整机及关键功能部件的检测与认证工作。

(二)加强行业技术装备研发。聚焦智能生产、智能物流,重点发展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重载AGV等标志性工业机器人产品,引导我省工业机器人向中高端发展。围绕助老助残、家庭服务、医疗康复、救援救灾、能源安全、公共安全、重大科学研究等领域,重点发展消防救援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等标志性产品,推进专业服务机器人实现系列化,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实现商品化。加强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控制技术、伺服技术、视觉技术、力觉技术、在线检测技术、标定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全面提升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关键零部件的质量稳定性和批量生产能力。积极跟踪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提早布局新一代机器人技术的研究。

(三)加快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围绕汽车、电子、工程机械、数控加工、食品、医药、包装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万台机器人应用计划”,以项目推进、工程示范、行业推广为主要手段,推进机器人应用百项示范工程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机器人商业推广和营运模式。鼓励推广工业机器人,支持汽车、电子电气、机械加工、船舶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轻工家电、医药制造等行业企业针对部分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流程和产能瓶颈等生产环节,运用焊接、装配、涂装、分拣、搬运等工业机器人替代换岗,切实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一致性。鼓励应用特种机器人,支持民爆、化工、煤炭等特殊行业企业运用安防、排爆、巡检、救援等特种机器人替代换岗,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四)培育标杆龙头企业。在主机、关键部件、集成应用等机器人关键环节,开展产业链横向和纵向整合,支持主机企业整合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等产业链资源,通过联合重组、合资合作及跨界融合,加快培育管理水平先进、创新能力强、效率高、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持集成应用企业“走出去”,建立海外营销网络和区域营销中心,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资源配置和价值链整合。鼓励关键部件企业走“专、精、新”发展道路,加强与大型企业的协作配套。鼓励企业加强质量建设、品牌培育和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机和集成应用品牌。

(五)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围绕各地机器人产业基础条件和功能定位,建设一批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机器人产业基地。南京重点打造麒麟机器人产业园,推动江宁、六合机器人制造基地建设。常州发挥科教城产学研优势和武进国家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能力优势,完善机器人产业链和服务链,打造武进精密机器人产业基地。苏州加快建设昆山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张家港机器人产业园。无锡突出汽车装配机器人系统、自动焊接机器人现有优势,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徐州围绕工程机械等行业深度应用,加快机器人集成配套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南通加快关键零部件产业化,打造具有自主特色的专用机器人产业基地。扬州结合数控成形机床产业特色,重点发展板材加工等专用机器人。连云港围绕金属加工、船舶涂装等行业深度应用,加快机器人集成配套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

(六)加强资金政策扶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智能制造专项、强基工程专项等对我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通过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金等现有资金渠道,支持机器人关键部件研发、推广应用、产业基地、数字化车间和协同工作平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市(县)设立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共同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机器人企业在海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进行海内外并购。鼓励和支持工业机器人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通过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支持纳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的机器人推广应用,鼓励和支持金融资本、风险投资投向工业机器人产业。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各类人才计划,加快引进符合机器人产业导向、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吸纳海内外机器人领域高端人才创新创业。依托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促进骨干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加快中高端人才培养,提升企业人才队伍层次。鼓励和支持企业、院校和行业中介组织共同开展专业化人才培训,着力培养一批熟练掌握生产技术和工艺的高技能人才。加强大专院校机器人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加大机器人职业培训教育力度,加快培养机器人行业急需的高层次技术研发、管理、操作、维修等各类人才。

(八)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充分发挥机器人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服务机构等行业组织的作用,构建机器人产业服务平台,为机器人企业提供信息共享、展览交易、人才培训、交流合作等综合服务。落实国家工业机器人产业规范条件,促进各类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鼓励机器人产业向高端化发展,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机器人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建立机器人行业统计制度,探索建立机器人认证采信制度,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018年6月1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