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0140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化解分级诊疗制度困境建议的提案)
时间:2018-07-09 15:13 来源: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字体:[ ]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化解分级诊疗制度困境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我省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情况

多年来,我省以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指导思想,围绕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总要求,运用医保、价格的杠杆和调节作用,积极探索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医疗资源整体利用效率和效益,取得了积极成效。2018年一季度,居民两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比例同比增长6.79个百分点,达53.02%;县域就诊率较去年同期增长1.48个百分点,达88.02%;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续性医疗机构转诊的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7.16%,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续性医疗机构向二、三级医院转诊的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0.38%,下转患者增长明显快于上转。

一是出台政策文件,加强顶层设计。我省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基层转诊预约服务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的通知》《关于推广江苏省人民医院与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开展院府合作经验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相关政策的通知》等文件,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探索基层首诊制度、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建立省预约诊疗服务平台、推进医保支付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推广成熟经验等方面,较为系统的提出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具体实施措施。

二是努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夯实薄弱环节。省财政不断加大县医院专科建设、基层机构特色科室建设经费投入,提高县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每年选派1000名左右卫生院和社区中心临床骨干、3200名乡村医生到县级及以上医院务实进修,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三是推动五大中心建设,打造危急重症分级防治网络体系。省级统筹规划五大救治中心建设的目标、数量、布局、建设要求,以中心为龙头、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构建融合预防、筛查、救治、康复、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分级防治和新型急诊急救网络体系。我省8家高级卒中中心进入全国高级卒中中心综合100强。

四是推进远程医疗,推进优质资源下沉。我委出台《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以城市三级医院和县(市)区域性中心医院为龙头,以重点临床专科及骨干医务人员为支撑,推进区域远程会诊中心、远程病理中心、远程影像中心、远程心电中心、远程培训中心建设,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医学影像诊断、远程临床检验资料共享、远程心电诊断、远程病理诊断、远程手术示教、远程重症监护、远程预约服务、远程医学咨询、远程医学教育、远程预防保健等远程临床医疗服务在县(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覆盖。据2017年统计,全省建有区域远程会诊中心39个、医学影像诊断中心64个、远程心电中心24个、医学检验实验室110个、病理诊断中心52个、消毒供应中心138个,远程培训中心18个,业务覆盖绝大多数县(市、区),带动了医联体内服务能力的提升。

五是完善转诊服务流程,推动分级诊疗。各地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建立医联体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按照医疗机构诊疗执业范围,明确各自收治病种,发挥各自优势,按照规范转诊、资源共享、连续管理、分级医疗、就近转诊、自主选择等原则,明确转诊条件、程序及具体要求,共同构建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一些地方上级医院对基层转来的病人实行“一免三优先”服务(免挂号费、优先安排门诊、优先安排检查、优先安排住院),对符合下转指征的患者及时下转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并提供患者基本信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下转的病人及时提供后续康复治疗和上门服务,并更新健康档案。

六是发挥医保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群众合理就医。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作为全省医保工作的主管部门,通过实行差别化的医保支付政策、实行住院起付线连续计算等措施,加强监督考核等方式,引导群众基层首诊、规范转诊。2017年全省参保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住院73.2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2%。2018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改革完善总额控制办法,结合医保基金预算管理,提高总额控制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约束性,将医保付费总额控制范围从住院医疗费用逐步扩大到门诊医疗费用。同时逐步使用区域(或一定范围内)医保及基金总额控制代替医疗机构总额控制。明确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之间的谈判协商机制,通过与区域内医疗机构集中式组团、按医疗机构级别类型组团、医联体整体组团谈判协商,合理确定总额控制指标、病种支付标准、费用分摊比例、医疗服务内容和支付结算方式等。

二、下一步工作

虽然我省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需要破解的问题,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庭冷落仍客观存在。下一步,我委将积极采纳贵委提出的宝贵建议,进一步加大分级诊疗建设推进力度,年内争取所有市、县(市)实现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全覆盖。

一是加快建立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资源的可及性和便利性,推动医疗资源合理布局、有效整合、有序流动。完善双向和分工协作机制,重点畅通向下转诊通道,上级医院对签约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服务,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下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和康复,为患者提供疾病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性服务。

二是强化公共卫生服务。把公共卫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作为重要职责,完善工作机制,健全服务体系,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突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发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作用,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疾病防控机制,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与服务。

三是开展紧密型医联联合体建设。落实省医改办《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我委联合省财政、物价、发改等部门出台的《关于推进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的通知》要求,在城市探索建立以三级公立医院为龙头,与若干区级医疗机构、康复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联合的市区纵向紧密型管理模式;在县域探索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做深、做细、做实医联体,为人民群众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周期、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四是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对医联体的支撑作用。我委将结合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统筹推进医联体相关医疗机构管理、服务等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医联体内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区域内居民健康信息数据,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医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服务。

五是进一步加强监督考核。积极开展考核评价,对在分级诊疗工作中积极探索并取得突破、形成经验或纵向比较进步明显的单位给予表扬并总结推广。严格落实重点工作跟踪和督导制度,通过调研、督导、评估等方式,及时掌握工作情况和进度,并认真落实责任制和问责制,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各项工作。

感谢宝贵建议,希望继续关注和支持我省卫生健康事业!

  

                           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8年6月2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