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网络系列发布•江苏改革开放进行时——
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专场文字实录
时间:2018-09-27 10:17 来源:江苏省政府办公厅 字体:[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大型网络系列发布•江苏改革开放进行时”。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我们本场网络发布的主题是“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有请发布人——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焦建俊

焦建俊:谢谢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本场发布人焦建俊。

焦建俊: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文化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直接关系民生幸福。促进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是内在要求,也是重要支撑。

焦建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深刻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树立新观念、确立新目标、采取新举措,形成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正能量。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时间轴,看一下江苏从文化大省走向文化强省的发展之路。

配音:1996年,江苏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目标;2001年,江苏制定了文化大省“十年发展规划”;2006年,江苏提出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2011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江苏明确了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三强”目标;2015年6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意见》,对文化强省的内涵进行了深化拓展,提出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和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两高”新目标。2017年12月,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了“文化建设高质量”目标,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打造文化标识、讲好江苏故事、建好精神家园,把文化强省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焦建俊:朝着文化强省目标,历届省委、省政府接力奋斗,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创造活力充分涌流、精神文化生活多姿多彩、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了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焦建俊: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思想文化建设,文化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体现,是在高度的理论自信和思想自觉上。改革开放以来,江苏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旗帜,坚持理论舆论统筹,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内化为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转化为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

配音: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40年前,《光明日报》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这篇文章的主要作者就是当时的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胡福明老师。在历史转折的“十字路口”,这篇文章就像朝阳划破了黑夜,以其承载的巨大的思想价值、非凡的理论勇气,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壮阔征程。

解放思想,不是解决一时一地问题的权宜之计。江苏的过去是在解放思想中不断奋进的,江苏的未来也必须在解放思想中砥砺前行。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脚步迈入了新时代,思想更要跟上新时代。一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正在全省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学习新思想、改革再出发、开放迈新步、发展高质量”,凝聚起全省上下建功新时代、实现新作为的强大共识和磅礴力量。

江苏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沿阵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实践的热土。围绕深入宣传和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系统总结江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启示,江苏先后组织编撰14卷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丛书、5卷本“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丛书、5卷本“迈上新台阶 建设新江苏”研究丛书、7卷本领导干部思维方法等研究丛书,在全国理论界产生重大影响;《精神之钙》《社会思潮怎么看》《新常态 新江苏》等通俗理论读物好读、解渴、管用,帮助读者正确认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矛盾,深入做好“怎么看”“怎么办”的时代问答。

“理论离老百姓有多近,就能在群众心中扎下多深的根。”“百姓名嘴”宣讲团、“我是党课主讲人”、“农家小院”都是全省采用通俗化、形象化语言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一个个生动缩影。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各地涌现了“村书记田头讲劲头”“百姓金话筒”“我是党课主讲人”“金山理论讲习所”等一个个老百姓倍感亲切的名称,开辟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走向大众的一条条有效路径,党中央的声音与人民的心声在同频共振中奏出最美妙的音符。

与改革开放相伴的基层党员冬训,已经走过了整整40个年头。现在,冬训工作范围已经由农村扩展到城乡基层,受训人员从260万增加到近400万,构筑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城乡基层党员联训的大格局,实现了冬训工作的提档升级。这块江苏思想理论建设领域有显示度、有影响力的“金字招牌”,真正发挥了理论武装“加油站”、基层工作“助推器”的重要作用。

党的创新理论既要有深度,也要有温度,这样才能走进广大干部群众心田。《时代问答》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品牌电视节目。围绕老百姓关注的“时代热点”,通过首席专家进行生动丰富的“深度解读”,实现了厚重思想理论的具象生动传播,激活了理论大众化的“一池春水”。

青年一代的思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江苏“马克思主义•青年说”走进全省高校,在青年学生中掀起一股与信仰对话的“马旋风”;通俗电视理论节目《厉害了,我的新时代!》《马克思是对的》,以鲜活、灵动、直观的电视形态解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赢得广大青年的点赞,很多观众评价“原来理论还可以这么讲”。

江苏是社科大省,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规模达十万人,各个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社科领军人才。目前,已表彰两届20位江苏社科名家,选拔培育20位青年社科英才,出版了江苏社科名家文库和青年社科英才文丛,一批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成为江苏社科强省建设的一张张鲜亮“名片”。

放眼江苏大地,思想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深入推进,“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16个基地”形成“雁阵”效应,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全面推进,全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示范学院、示范学院培育点有序展开,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深入人心。

焦建俊:文化建设高质量体现在精神家园的建设水平上,体现在把全体人民在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坚持以德树人、以文化人,大力实施“七大行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已在江苏大地蔚然成风。

配音:注重入耳入脑入心,持续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从最能形成共识的“爱、敬、诚、善”入手,日常化、具象化、生活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精准阐释解读、公益广告宣传、优秀文化滋养、道德讲堂涵育、公共空间浸润,有效凝聚社会价值共识。

配音:注重落细落小落实,持续推动公民道德实践。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和道德关切,积极搭建人们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载体,深化“八礼四仪”养成教育,推进“文明江苏”志愿服务行动,举办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建设诚信示范街区,引导人们把崇高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的道德实践。

配音:注重可敬可信可学,持续放大典型示范效应。一批让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标杆,生动体现了江苏精神文明创建的丰硕成果。全国时代楷模赵亚夫、开山岛“夫妻哨”王继才夫妇,全国重大典型连云港“雷锋车组”、王强等,在省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据统计,已有297人当选全国、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000多人当选中国好人和江苏好人,构建了多层次、广覆盖的典型示范群体,在全社会营造了学习好人、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

配音:注重为民惠民育民,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以张家港为代表的创建之路,正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生动范例。江苏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落实到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之中,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总体走在全国前列,尤其是创成17个全国文明城市,形成了扬子江全国文明城市群。传承文明,人人都在行动。广场舞者,舞出的不仅是身体的健康与心情的愉悦,还有时代的脉动与精神的传承。

焦建俊:江苏文化历来特色鲜明,多元文化兼容并蓄。吴韵汉风、水韵书香是江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禀赋,江南文化、金陵文化、维扬文化、楚汉文化和运河文化、扬子江文化等构成江苏文化的内在气质和特色风格。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立足于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努力繁荣文艺创作生产,各类文化盛事竞相绽放、各种文化创作枝繁叶茂,温婉古典、精巧别致之余,更彰显创新卓越、时尚气派的时代气质,属于江苏的文化标识更加鲜明。

配音:江苏各地拥有大量历史遗存,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数量众多,几乎所有市县都建有博物馆,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目前全省已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个、名镇27个、名村10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个、名镇13个、名村8个。

配音:江苏不仅拥有大量有形的历史遗存,也拥有大量无形的文化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积极实施传统戏曲振兴工程,出台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江苏地方戏曲保护传承列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推出一批原创剧目,复排一批经典剧目,启动以抢救性记录、数字化保护和数据库建设为内容的“记忆工程”,加强昆曲、淮剧、锡剧等传统戏剧扶持力度,使这些艺术瑰宝不断释放新的时代魅力。

配音:江苏依水而生、依水而兴,一条古老的大运河贯穿南北,塑造了江苏“水韵”特色、孕育了江苏的文化特质。大运河流淌着的不仅是奔流不息的河水,更重要的是绵延不绝的文脉。

配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秉承这一时代使命,江苏加强运河文化遗存保护、提升沿线人文生态环境、弘扬运河历史文化,系统化开展各项建设举措。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要使其成为大运河文化带的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成为江苏文化建设高质量的鲜明标志和闪亮名片”。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表示,要努力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地标性工程,为千年运河留下时代华章和江苏烙印。

配音:2014年,由扬州牵头完成世界文化遗产申请。着力打造苏州运河风光带、常州全景式运河遗产带、镇江“运河第一街”、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等文化生态项目。建设苏州大运河遗产展示馆、无锡大运河数字博物馆、常州运河记忆馆、淮安大运河水工科技博物馆等众多运河文化主题展馆,启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设,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大运河正绽放新的时代生机。

配音:江苏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编辑出版3000本江苏典籍、3000本江苏文库,这是历史上第一部江苏文化历史百科全书,将成为江苏为文化事业贡献的传世精品。

配音:“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江苏积极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系列工程,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活化利用、转化创新,努力让人们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流痕、留得住文化根脉。

配音: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围绕党的十九大、建军90周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公祭日等重要节点,积极创作推出叫好又叫座的优秀影视剧目和纪录片。影视剧《春天里》《秋之白华》《于无声处》《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白日焰火》,纪录片《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南京之殇》《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等文艺精品,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宣传效果。一大批优秀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和精品节目,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电视文艺“星光奖”等全国性奖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配音:一批重大主题的舞台艺术惊艳亮相。以大运河开掘、通航,隋、唐的朝代更迭为背景创作的歌剧《运之河》,荡气回肠、催人警醒,在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上一举荣膺六个奖项七个大奖,在欧洲巡演赢得广泛赞誉。歌剧《鉴真东渡》《拉贝日记》、舞剧《绣娘》、话剧《雨花台》、京剧《青衣》等优秀作品广受赞誉。

配音:近年来,“苏版好书”蜚声遐迩,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新闻奖、中国优秀出版物等奖项居全国前列,名篇佳作不断,长篇小说《推拿》《黄雀记》先后荣获第八、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赵本夫、范小青、毕飞宇、叶兆言、苏童、周梅森、曹文轩等文学大咖驰名海内外,“文学苏军”现象蔚为大观。

配音:高水平文化生产传播,最重要的是多出精品、扩大精品影响力。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提高内容质量标准,突出在提高原创能力上下功夫,推出了一系列充分体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江苏特色江苏精神的文化精品,用更多文化精品丰富和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焦建俊:城市书吧、农家书屋多起来了,音乐节、演出季旺起来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热起来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江苏文化服务建设最根本的落脚点。改革开放以来,江苏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力提升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普惠性。

配音:按照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为龙头,以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提升为依托,以村标准化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江苏大力促进公共文化设施高标准全覆盖。在全国率先推行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率先建成“省有四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的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南京图书馆、江苏省美术馆、江苏大剧院、南京博物院二期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建成使用。全省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已建成9937个,2020年将实现全覆盖。

配音:目前,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15个、博物馆322个、美术馆31个、文化馆115个,文化站1279个,其中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的总数均居全国前列,全省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1826.8平方米,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47.95%,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总数和有线电视用户总数均居全国之首。

配音:江苏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出台了我国首部促进全民阅读地方性法规——《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全民阅读促进会,连续举办十四届江苏读书节、八届江苏书展和八届江苏农民读书节,全民阅读活动的品牌效应日益显现,2017年全省居民综合阅读率达88.79%。

配音:为深入推进书香江苏建设,打造城市生活的“精神粮仓”,江苏积极探索“图书馆+新空间”“书店+新空间”“互联网+新空间”“公园+新空间”等各种业态有机融合的共享阅读新空间。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各类主题书店、城市书吧近1000个,南京城墙书吧、扬州24小时城市书房、江阴香山书屋、淮安知行空间等共享阅读新空间成为了城市文化的新名片。

配音:2017年,是农家书屋全面建设十周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一批全国示范农家书屋名单,江苏有15家光荣上榜!江苏从2006年开始推动在行政村建立农家书屋,并免费向农民开放。工程实施以来,江苏先后投入2.61亿元,向农村配送图书3200多万本、报刊144万册,配送配有数字阅读资源的电脑、大屏等12000多台。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建成农家书屋16501家,在全国率先实现行政村全覆盖。2013年起,江苏组织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出版物更新、数字化建设、与县级图书馆通借通还,推动农家书屋纳入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有效解决了农民读书难、看报难问题。

配音:40年来,江苏各地坚持把群众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文化建设成果切切实实惠及群众。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全省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达标率达99.95% ,全年开放时间不少于10个月,未成年人、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和低收入人群参观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实行门票减免。目前,全省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自上而下无障碍畅通,能够更广泛、便捷、高效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配音: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也是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先后举办了三届江苏文化艺术节、三届紫金合唱节、三届南京森林音乐节、三届江苏艺术展演月,创办了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扬子江作家周、曹文轩儿童文学奖评选等品牌活动,承办了中国京剧艺术节、中国歌剧节、中国昆剧艺术节等全国性重要文艺品牌活动,活动坚持亲民、惠民、便民,让高水平、高质量的文艺演出走进广大群众。

配音: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在徐州马庄村等6个基层单位设立“江苏文艺志愿者乡村服务基地”,与6个乡村艺术团签约进行艺术帮扶。全省各地广泛开展送戏、送书、送展览到基层活动,每年送戏2800场。组织“戏曲进校园”,连续19年将戏曲送进校园,无锡“小锡班”、苏州“昆曲进校园”公益演出广受欢迎。积极开展各类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组建省级文艺志愿服务分队38个,市县级文艺志愿服务分队265个,文艺志愿者共18000余人。自2008年以来,开展演出、展览、培训、讲座以及结对子、文艺指导帮扶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千余场,惠及群众200余万人次。

配音:全省各地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办法举措,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真正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文化上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配音:统计数据显示,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04年的258.55亿元,占GDP比重1.72%,增长到2016年的3863.9亿元,占GDP比重4.99%。目前,全省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7578家,其中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省广电集团、江苏有线等多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

焦建俊:通过刚才的一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文化产业这一“幸福产业”,正快速成长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江苏持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有力,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配音:江苏大刀阔斧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理顺了市场和政府的定位,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江苏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省广电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等持续做大做强,规模和影响力在全国同类传媒集团中名列前茅。全省广电网络实现“一省一网”,凤凰传媒、江苏有线、幸福蓝海A股上市,江苏文投集团暨江苏大剧院运营管理公司成功组建运营,省属文化企业资产总规模近1200亿元。

配音:宜兴市湖㳇镇,有氤氲千年的茶香。由一家建于1958年的国营老茶厂改建而来的阳羡贡茶院,打造成茶文化综合体。游客从自己采茶到动手制茶,直到亲口品尝一手制作的阳羡茶,从中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配音:《西游记》是一部充满神奇色彩的古典神话小说,更是文化产业发展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位于淮安的西游记文化体验园,以西游记文化为内核,特色化、差别化发展,着力打造与上海迪斯尼、北京环球影城相比肩的国际一流主题公园。 

配音:文化魅力在于特色,卖点也在于特色。江苏各地注重从地域特色文化中挖掘资源,着力培育特色、彰显个性,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

配音:作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一大批商务商贸、金融科技、文创旅游等优质资源在这个区域内高度集聚、复合叠加,形成“一核、两轴、多园区”的开放式空间格局。“一核”是夫子庙,“两轴”是秦淮河、明城墙,“多园区”包括广电越界文化创意产业园、朝天宫历史文化街区、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南京国家领军人才创意产业园、门西历史文化街区、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等。园区总占地面积7.29平方公里,现入驻文化企业超过1700家,其中龙头文化企业12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43家。以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为代表,全省还有16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4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44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个省级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9个省级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70%的文化企业落户在各类园区和基地中,产业集聚示范效应日益凸显,构筑起一个个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地。

配音: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堪称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典型样本。开园不到5年,这里便集聚了500多家国内外影视制作公司,承接《捉妖记》《变形金刚4》《星球大战7》《星际迷航3》等影视拍摄制作450余部。无论是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的兴旺,还是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的成功突围,都绝非偶然。近年来,江苏把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关于加快提升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水平的意见、关于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二十条政策措施等,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制造、建筑、信息、农业、体育、健康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开拓文化产业发展新空间,“文化+”的速度越来越快,文化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

配音:当下,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发展迅猛,互联网文化产业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风口”。江苏文化产业创新步伐坚定有力,新兴业态呈快速增长之势。

焦建俊:四十年物转星移、岁月如歌。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历史的新征程上,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进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的最好纪念。

焦建俊:面对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江苏文化要创造新的辉煌,就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上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进一步形成高度的文化自信自觉、进一步促进高水平文化生产传播、进一步打造高显示度的文化标识、进一步实现高效优质的文化供给、进一步推出高峰性文化大家大作,不断把文化强省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焦建俊: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团结一致,在文化建设高质量新征程中阔步向前,奋发有为,江苏文化强省建设必将展现出振奋人心的崭新气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必将更加丰富美好。

主持人:江苏自古文化底蕴深厚,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当代,对中华文明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我们相信江苏一定能在文化强省建设道路上阔步向前,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感谢收看本期节目,敬请关注下一期——推动人民生活高质量专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