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福波:我的乡村我的梦
时间:2018-09-05 09:48 来源:省扶贫办 字体:[ ]

2016年2月25日,我作为新一届省委驻涟水帮扶工作队省纪委派出队员,驻点帮扶涟水县保滩镇洪荡村。出发的那天,初春的阳光温暖地洒在广袤的苏北平原上,一股莫名的压力涌上我心头:扶贫队员怀抱春天的希望而来,该如何播下这希望的种子,为村民们带来丰收的喜悦?

这是一个典型的苏北经济薄弱村,无集体经济、无集体资源、无发展大户和带头人。由于信任未建立,加上基层老百姓接受新鲜事物较慢,低收入群众对精准扶贫持冷眼观望态度。我的第一次滑铁卢就出现在农户分布式光伏动员会上:面对60多名低收入农户喊破了嗓子宣讲光伏扶贫,报名者却寥寥无几。初战失利让我明白:没有信任就不会有参与,没有参与,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我必须尽快和乡亲们拉近距离,建立信任。

我每天走村入户访贫问苦,利用慰问老党员和困难群众的机会和他们拉家常听取建议,多次召开全村党员会议和低收入户会议,以公开获得认可,以实绩赢得肯定。先后协调5万元资金改善村卫生室的医疗条件,争取交通部门扶持资金80万元修建村组道路,争取上级资金200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调动多方资源捐资助学近10万元……这些工作和村里的变化让大家逐渐接纳了我这个扶贫书记。特别是帮助五组村民老洪家这件事,更是拉近了我和村民间的距离。2015年,老洪妻子去世,大女儿读大学,小儿子患有罕见的“脆骨症”,一家三口相依为命。我到村后主动联系县残联,协调给小朋友评残事宜,还联系同学帮忙安排小朋友的取骨钉手术,动员多方力量捐资助学。后来我为他家安装了6000瓦光伏,每年可增收6000元。这些真诚的帮助换得了老洪一家三口和村民们的信任,老洪女儿2016年底面临就业时多次征求我的意见,现在,老洪逢人就为我点赞。正是这一个个微不足道却又将心比心的帮助,使得村民不再把我当外人。信任建立后,我明显感到与村民的沟通更顺畅,低收入户对帮扶项目的参与也更积极。

路是走出来的,成功是干出来的,脱贫攻坚也是如此。在两年的帮扶过程中,我旗帜鲜明地提出以创业精神干扶贫。创的什么业?不是为自己发财致富的小业,而是为了让2410个村民过上更好生活的事业。

既然是创业,就要从零起步,开辟新路。我们村一穷二白,发展村集体经济必须借助外力,走高效农业之路。2016年6月,我们争取到省财政扶持部分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的200万元资金。2016年12月,我带镇村干部去安徽安庆潜山实地考察后确立了瓜蒌种植项目,同时也与合作方签订了保底价收购协议。既然是创业,就要吃苦流汗,正视困难。我多次跑部门办手续求支持,多次辗转反侧甚至彻夜未眠。每遇下雨刮风天气我都异常紧张,时间长了,队友们给我起了个外号:“四怕队员”(怕风怕雨怕旱怕偷)。既然是创业,就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基层两委班子是否坚强有力、敢于作为,对于经济薄弱村的脱贫发展至关重要。我很庆幸有一群肯吃苦愿奉献的村干部,在瓜蒌项目乃至其他帮扶项目的实施中,他们始终是我倚靠的中坚力量。在这个团队中,我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携手并肩、攻坚克难,彼此鼓励、相互补台。既然是创业,就要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积极性。在瓜蒌项目实施中,我召集全体村组干部开会,明确了村干部用工待遇,同时每晚安排村干部看护值班,这些工作也都明确了劳务费用,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从长远来看,还需要把每一个村干部和涉及土地流转的村民的利益与集体利益捆绑,确保人人齐心协力。

扶贫工作必须有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但扶贫项目不能依靠情怀。为了确保帮扶项目长效稳定增收,我在帮扶实践中特别注重把握好几个方面。

面向市场布局。申请到发展村集体经济的200万元扶持资金后,我们意识到不能搞稻麦两季等传统农业种植,必须发展附加值高的现代高效农业。瓜蒌作为药食两用的农业品种,近年来市场需求量较大,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目前项目一期160亩,2018年将实施二期,总面积超500亩,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数十万元,同时有效带动一批低收入农户就业。

挖掘自身潜力优势。我村临近新淮涟路地块区位优势独特,是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旅游的理想之地,但长期以来无人问津。2016年以来,我们先后投入帮扶资金平整土地,同时申请省林业局绿色乡村示范点扶持资金改善绿化,多方面优化地块基础设施,筑巢引凤效果明显。2017年6月,我们引进淮安璞趣园公司进行地块开发,一期投入500万元建设“璞趣园”亲子研学基地,即将开园。

坚持政策导向。近些年,分布式光伏扶贫受到国家大力推广,发展分布式光伏扶贫可谓恰逢其时。2016年,我向市县有关部门争取70万元建设99千瓦规模的村集体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一年已累计发电超10万度。分两批在19户低收入农户屋顶安装了分布式光伏,每年可为一个低收入家庭增收3000-6000元不等。

一年多前,洪传建小朋友告诉我他的梦想是长大以后探索宇宙的奥秘,如今在各方援助下,他已重返校园,家境也正在逐步改善。这两年来,我心中一直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就是我们村实现脱贫,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现在,我的帮扶任务即将结束,洪荡村的面貌也得到了较大改善。我始终坚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脚踏实地的行动,梦想就一定能实现,正如雨果所说,“没有什么比信念更能产生梦想,没有什么比梦想更能孕育未来。今天的乌托邦,明天的肉与骨”。


作者简介:宋福波,男,省纪委法规研究室副处级纪检监察员,2016-2017年度江苏省委驻涟水县帮扶工作队队员、保滩镇洪荡村第一书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