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0629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扬子江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提案)
时间:2018-09-07 11:17 来源: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字体:[ ]

王振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扬子江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发展,注重统筹部署,强化顶层设计,积极开展相关战略和思路研究,印发实施了《关于加快建设扬子江城市群的意见》(苏发〔2017〕27号),《意见》明确提出要以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为导向,加快形成聚集协同效应,重点建设全球产业创新高地、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国际开放门户、绿色生态美丽家园、先进文化发展示范区、体制机制改革排头兵的战略定位。目前,我委按照《意见》起草形成了《扬子江城市群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一、关于统筹规划主体功能区,构建立体交通网络主导的集约型现代城市群

1、强化主体功能定位。一是提出要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在市县精准落地,合理划分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强化政府空间管控能力。城镇空间要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鼓励空间功能混合和土地利用复合。农业空间以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为核心,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逐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生态空间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明确保护重点和分类分级管控要求,实行最严格的产业、环境及用地准入制度,逐步退出与生态保护功能无关的建设用地。二是提出要坚决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总要求,突出绿色发展、转型发展、集约发展导向,把修复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加快构建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协同打造水韵生态人文风光带,共建绿色生态廊道,全面提升绿色发展质量和整体宜居魅力,着力建成长江经济带示范性绿色城市群。

2、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意见》特别重视发挥基础设施在城市群建设中的先导性、服务性和引领性功能,提出要加快建成以国际国内重要枢纽为先导、以快速轨道交通体系为主干的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城市群。一是构建城市群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提出要实施高速铁路、过江通道等一批补短板工程,确立南京国际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建成南京至省内设区市城市“1.5小时高铁交通圈”,增强无锡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巩固提升苏州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地位,支持南通、常州、泰州等地建设综合性立体交通体系。二是提出要完善城市群内部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打造长江两岸高铁环线、加密过江通道、扩能高速公路,重点建设南沿江、北沿江高铁,促进中心城市高效一体,构筑“1小时城际交通圈”,实现高速铁路设区市全覆盖。推进布局城际轨道,完善快速路网,打通中心城市与中小城镇交往通道,实现快速铁路县级以上节点城市全覆盖,形成“0.5-1小时城市通勤圈”,进一步优化城市内部道路网络功能和级配结构,发挥快速交通骨干作用,打造“15分钟便捷生活圈”。三是提出要提升城市群对外通达效率,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江海河联动和港口一体化发展,构建集约高效现代物流体系,发展以江海河联运为特色的多式运输服务,加快长江南京以下江海联运港区及太仓集装箱干线港建设,打造通州湾江海联动现代物流集聚区,完善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为核心的国际运输机场体系。

二、关于突出中心城市带动功能,创新驱动扬子江城市群多层级联动发展

在推进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中,特别注重发挥城市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强化功能分工,形成分工协作、特色鲜明、有机整合、联系紧密的城市功能网络体系。

1、注重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优化。提出要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依托交通网络体系推动区域功能和空间重组,提升宁镇扬、锡常泰、(沪)苏通一体化水平,加快形成跨江融合、江海联动的网络化城市群空间格局。

2、注重发挥不同等级城市功能。一是发挥南京特大城市、省会城市龙头作用,突出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地位,高标准建设南京江北新区,大力提升区域性经济文化、科技创新、金融商务中心地位,大幅提升南京中心城市首位度和集聚辐射带动能力,支持南京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二是巩固提升苏州经济中心地位和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作用,加快苏州、无锡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高地、创新驱动与经济转型的先行区。三是提升南通城市发展能级,强化江海组合港、航空港、信息港联动建设发展,建设成为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四是推进常州、泰州中部崛起,强化南北传导纽带作用,集聚创新优质资源,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城市群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五是发挥镇江、扬州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优势,大力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强化城市功能和品质塑造,打造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名城和人文宜居城市。

三、关于完善产业与城镇转型互动机制,整体提升扬子江城市群国际竞争力

一是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出要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机械、纺织等传统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形成千亿级、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发展现代金融、软件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大健康、文化创意和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培育一批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集成创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分享经济、平台经济、创意经济、绿色经济,推动新经济成为城市群经济增量的主体。

二是提升产业分工协作水平。提出要继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定位清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区域一体化产业体系。引导产业跨江融合、江海联动,重点打造沿沪宁高端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带、沿江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产业集聚带、里下河和宁杭地区绿色生态产业带,促进产业轴带联动协调发展。按照建设产业“航空母舰”的要求,突出产业集中集聚、特色发展导向,强化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配套,打通产业上下游,构建一体化产业链,引导各市围绕主导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力量打造2-3个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在全球有竞争力的地标性产业集群。

三是打造一流国际营商环境。提出要更大力度推进“放管服”改革,率先在行政管理体制、资源要素一体化配置、投融资体制、产业分工协作、区域金融创新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群治理、绩效考核等方面实现突破,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新模式,加快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营造国际一流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建成制度成本最低、市场活力最强、一体化水平最高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先行区。

四是促进园区开放合作。提出要支持鼓励各级各类园区和市场主体围绕资源共享、政策互惠、功能互补、要素整合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健全完善合作园区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支持合作各方合理分担建设运营成本,支持共享经济产出和税收分成,探索建立重大经济指标协调划分的政府内部考核机制。综合运用降低过江通勤成本、强化政府支持等手段,调动合作双方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园区建设水平。鼓励合作园区创新管理架构,探索第三方运营管理,推动形成一批合作园区管理模式、先进经验和品牌。提升苏通科技产业园、江阴靖江工业园区、江阴高新区黄桥工业园等合作园区建设水平,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型、园区合作型、企业自营型等多种形式的园区合作协调发展模式。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希望您继续关心关注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建议。

 

                                                                                     2018年6月1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