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4081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19-10-11 17:02 来源:江苏省财政厅 字体:[ ]

刘燕、房文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协同创新优势,提升产学研合作效率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省历来重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提升产学研合作效率。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财政积极运用财税政策,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完善产学研全链条扶持政策,把支持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作为支持重点,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一是支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促进我省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有机融合,大力提升我省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2012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省级高校协同创新计划,以国家和江苏省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重大协同创新任务为牵引,汇聚优秀创新团队,聚集各类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国际合作交流。自2013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第一个建设期省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15.53亿元。各协同创新中心充分发挥省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积极争取地方、企业、社会多方面支持和投入,第一个建设期协同创新中心累计投入经费194亿元。到目前为止,全省共建有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76个,其中立项建设60个、培育建设7个、自主发展4个,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中心5个。经过第一个建设期的努力推进,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实施取得显著成效。

二是强化财政资金引导力度。一方面我省在全国率先设立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多元化资金投入,支持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截至2018年,累计安排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超160亿元,立项支持近1800多个项目。另一方面加大金融等社会资本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投入。通过财政扶持,引导金融机构、创业投资机构、保险机构投向科技领域。目前,全省78个市县(区)、高新区(苏中、苏南全覆盖)开展“苏科贷”业务,省科技金融风险补偿备选企业库入库企业超25000家,全省累计发放贷款475亿元,支持企业5519家。全省累计入库天使投资机构近94家,引导天使投资机构为381家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股权投资13.7亿元。

三是支持重点创新平台建设。2013年我省成立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采用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运行方式突破现行的体制框架,探索“将研发作为产业来打造、将技术作为商品来推销”的新模式。省财政累计支持省产业院各类资金35亿元,引导科技成果对接特色产业需求转移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研究院基本实现专业研究所和创新中心在我省重点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全覆盖。

四是重点支持企业创新。根据“科技创新40条”政策要求,省财政于2017年新设立“重点政策落实补助”专项资金,建立面向全省企业的普惠制奖补政策,主要用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省级财政奖励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奖补。2017、2018年省财政累计兑现企业研发财政奖励21亿元,奖励企业20000余家次;对进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的6000余家企业采用后补助方式给予培育资金4亿元。通过普惠制补贴政策,激励企业积极投入技术研究开发,系统化营造我省创新软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收您的建议,进一步完善协同创新的支持政策,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改革评价机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一方面深化“三评”改革。根据中办、国办出台的《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省财政厅会同省有关部门近期拟定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方案》,已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方案》以改进科研评价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为目标,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对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人才,突出市场和社会评价,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管理。另一方面强化技术转移体系建设。2018年,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8〕73号),打通技术转移全链条。今年,全省各级财政安排技术转移奖补资金,强化财政支持,对企业吸纳技术成果、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纪人从事技术转移活动的财政奖补资金,对技术合同登记机构予以财政足额保障。省财政按因素法对市县予以补助。通过以上优化财政投入结构,改革评价机制两方面措施,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各方的资源及优势,提升我省产学研水平。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江苏省财政厅

2019年6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