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领跑高质量发展 打造绿色生态城
发布日期:2019-03-11 08:08 来源:新华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8年,江苏全省PM2.5浓度下降2%,国考断面优Ⅲ比例上升7.7个百分点、劣Ⅴ比例控制在1%,均优于国家约束性考核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项主要污染物减排,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任务,推动实现生态环境高质量,让江苏8000万人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绿色,是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无锡市2017年荣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2018年GDP突破1.1万亿元,增速为全省第二……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新思想指导生态文明建设新实践,新战略建设美丽城乡新家园,新理念掀开绿色发展新篇章——无锡,走出一条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的双赢之路。

新思想 指导生态文明建设新实践

无锡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优先位置,连续四年,生态环境保护会议都是第一个全局性大会。

无锡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有关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治理连续多年被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第一件实事。无锡率先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自上而下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率先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形成了“横向覆盖、纵向贯通”的生态保护工作格局。

无锡率先开展县区绿色发展评估研究,率先启动《无锡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修编)》,把生态文明内容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

纲举目张,无锡建构科学有效的生态责任体系,强化党政主导责任,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污染防治攻坚任务,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实施意见,无锡各部门“同下一盘棋”“下好同一盘棋”,主动履行环境保护职责,做到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推动形成各尽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无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健全约束和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杜绝环境风险,主动履行污染防治主体责任。

开展“绿刃”环保专项行动,以监管促守法。无锡各类案件的办理数量和质量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人均主要执法数据指标全省排名第一。无锡还首创设立环保检察官办公室。

无锡在省内地级市中率先设立环保公益发展基金。每年财政新增财力20%专项用于太湖治理和生态保护。在全省率先试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打造环责险“无锡模式”2.0版,参保企业达7374家,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一。

无锡还积极构建全民参与的生态文化体系,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氛围。无锡生态环境部门微博、微信,在全国环保系统政务“双微”排行榜中位居前列。建成公共机构感知能耗监管平台,建设一批绿色餐厅、绿色商场、绿色超市等,无锡博物院获得“国家环保科普基地”称号,首列“环保号”地铁专列为无锡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绝佳方式。

无锡全市涉农镇(街道)全部建成国家级生态镇,市级以上生态村占全市行政村的90%以上。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县(市、区)创建,无锡获得省级命名的县区数量居全省首位。

新战略 建设美丽城乡新家园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碧水城市”“低碳城市”“净土城市”“无废城市”为目标,无锡正建设美丽中国的幸福家园。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太湖治理,是无锡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无锡一直坚持不懈做好根治污染、恢复生态系统的“加减乘除”。

“加”指增加环境容量,城市河道每5-8年轮浚一次,探索太湖生态清淤聚泥成岛,提高河湖自净能力;“减”是减少污染总量,通过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散乱污”企业(作坊)整治等举措压减污染因子;“乘”是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激发优化水生态的乘数效应;“除”指破除只顾各自利益,损害生态环境的陋习。

建设低碳城市,无锡不放过一个“减排可能点”。发布全省首个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上发力。具体举措包括狠抓锅炉超低排放、提标改造和关停替代,严控能源消耗增量、有序开展电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全面实施特别排放限值、推进非电行业氮氧化物深度减排和超低排放改造等。

在钢铁领域,无锡大力推动沿江地区产业布局调整,重点优化钢铁行业布局,推动分散产能整合,加快构建沿江高品质特钢产业集聚区。在石化领域,有序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重点推动江阴高新区化工集中区等6家化工园区(集中区)和宜兴陶瓷产业园编制改造方案,启动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能循环”的发展方式。

宜兴环科园成为全国首批“国家低碳工业园试点园区”。率先实施“低碳城市发展规划”,高标准建设太湖新城—国家低碳生态城示范区。江阴秦望山产业园和惠山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成功获批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净土城市,“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从2017年起,无锡全面推行耕作层剥离和再利用工程,目前全市已实施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1277亩,再利用规模655亩。宜兴自2018年起全面实施休耕轮作、有机肥替代、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四个一万亩工程”。今年继续实行1万亩农田的休耕轮作,新增1万多亩应用环境友好技术的绿色防控示范区。

2017年起,一场对全市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的摸底调查在无锡城乡间展开。全市布设了近2000个土壤采样点位,根据详查结果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多个地块已完成修复治理和效果评估。

解决日益增长的固废处置需求,打造“无废城市”,是无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垃圾分类从源头抓起,今年《无锡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将出台,落实责任人管理制度。结合惠联餐厨项目的投运,无锡将构建完善的餐厨垃圾专运体系。

在扎紧“洋垃圾”进口通道的同时,无锡严厉打击违法偷倒。专项整治贯穿全年,共组织大规模集中执法行动63次,检查车辆13680辆,查扣1253辆,处罚1015.6万元,多部门联合打击违法转移倾倒危废,加强进口废物管理,去年削减废物进口量超过40万吨。

再生利用产业化,无锡努力做好循环经济大文章。持续推进固废处置能力建设,制定实施固废污染防治规划和市区主要固体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三年计划,出台关于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锡东垃圾焚烧电厂复工投运、为近年来全国同类项目原址复工的成功范例。

新理念 掀开绿色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要构建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目标责任、生态文明制度、生态安全等五大体系。以此为引领,无锡向着打造现代化绿色生态城市的目标奋进。

2017年无锡进入万亿元GDP时代,全市入围中国企业五百强、中国制造业企业五百强的企业数均居江苏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名列前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和能力跃升全国第一,风电产业达到了国内技术创新的最高水平。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物联网技术研发与应用跻身世界先进城市行列。服务外包产业各项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第一。

治水方面,太湖一级保护区全部建成禁养区,实施881项太湖治理重点工程、482项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项目;“河长制”“断面长制”实现全覆盖。去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改善幅度大于全太湖,主要指标好于全太湖,总氮浓度近30年来首次达到Ⅳ类标准。蠡湖水环境治理成为世界湖泊治理典范。

治气方面,无锡完成2931项重点工程项目,全市45家燃煤电厂整合至25家、保留的热电厂全部完成烟气脱硫脱硝和除尘改造,完成3100多台燃煤小锅炉整治、2300家企业全面达标排放,完成730个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10万余辆。无锡PM2.5平均浓度排名从曾经的全省第11位提升至第3位,去年大气污染防治年度考核综合评分名列全省第一。

治土方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和43项重点工程项目,完成农用地详查工作。减排方面,实施减排项目635个。

新的一年,生态文明建设篇章已经掀开新的一页。

水污染防治,截污是根本。无锡今年将系统性推进管网全覆盖,不仅要完善城市污水管网系统,也要把管网延伸到农村地区的各个行政村。无锡将在河道整治中同步对入河雨水管网进行清通改造,推动建设初期雨水收集处理设施,深化排水达标区建设。

今年畅流工程将启动建设,让原本的“断头浜”“活”起来。目前,锡澄片区骨干河网畅流活水方案已经编制完成。全市首个开箱涵战役在扬名街道潘步桥河整治工地打响,被埋20多年、长达千米的“地下河”将在今年夏天“重见天日”。今年年底前市区41条河道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的畅流工程,正在谋划。

无锡“治太”目标任务已经排定,299个项目计划投资35亿元,项目总量、投资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4.5%、59.1%。

大气污染防治8大类100项重点任务和19个重点工程已经排定,无锡将通过深化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大气污染治理、柴油车船污染治理、扬尘污染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重污染天气防范等方面综合施策、联防联治。

生态文明建设波澜壮阔,无锡始终探索前行;环境保护事业风正帆悬,无锡从未停下脚步。领跑高质量发展,打造绿色生态城,是无锡人民的共同追求,无锡将以“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勇气,朝着目标奋力前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