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呵护“江岛风貌”,春风又绿江心洲——
一条水杉大道连载“生态故事”
时间:2019-04-22 07:33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默认

暮春时节踏足南京江心洲,绵延十几公里的穿洲公路两侧,列列水杉郁郁葱葱,被网友誉为“最美水杉大道”。鲜为人知的是,这条公路及两侧水杉已有40多年历史。一条“水杉大道”不仅见证了江心洲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也连载了一篇篇精彩的“生态故事”。

40年“长”出“江岛地标”

上世纪70年代的江心洲,到处都是烂泥路。当时岛上流传一串顺口溜,“下雨滑如油,天晴像骨头,小孩像老头,病人骑老牛”。

“现在在江心洲医院门口的梧桐树,当年栽了就是为了拴牛!”今年93岁、曾在江心洲担任了17年乡党委书记的韩荣贵老人说,当年,一到下雨天,路面像抹了油一样滑;天晴后,太阳晒过的泥巴路上全是脚印,踩上去比骨头还硬;小孩子走泥路容易摔倒,纷纷像老头一样拄起拐棍;只有老黄牛能在泥巴路中平稳前进,用来运送往返医院的病人。

“江心洲‘害在水上,穷在路上’。”韩荣贵回忆,落后的交通曾严重阻碍江心洲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1975年夏天,一场暴雨过后,岛内积水严重,家家户户只能靠盆出行。汛期过后,村里开大会决定,修一条贯穿洲头洲尾的公路,彻底改变江心洲“无路可走”的状况。

当年9月,一艘满载石块的运输船停靠江心洲洲尾,穿洲公路正式开建。凭借区交通局仅有的5万元补贴,江心洲从江宁石塘和江浦石桥买来石块,每天清晨,村民一齐涌向洲尾,男女老少齐上阵进行人工碎石,再由岛上唯一一辆拖拉机拖到施工现场。“当时路面坑洼不平,全靠村民用锄头平整;也没有压路机,就用一个废弃的水泥墩子挂在拖拉机后来回轧路。”一位曾参与修路的老人回忆。

次年夏天,十几公里长的穿洲公路初具雏形。“江心洲要发展,不仅要有路,还要有一个好的环境,不但要路成线,还要树成行。”韩荣贵说,村里从苏北苗圃买了上万棵拇指粗的水杉苗,按照一米范围内2到3棵的密度栽种于穿洲公路两侧,为防止耕牛踩踏,岛上6个大队划定责任范围,每天一名党员轮流“护树”。

“如今,当年拇指粗的水杉小苗都已长成参天大树,平均树高近20米,有的甚至成年人都难以环抱。”江心洲街道农水科负责人余永春说,每年夏季,郁郁葱葱的水杉形成遮天蔽日的“一线天”景观,已成江心洲最鲜明的标志之一,穿洲公路甚至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水杉大道”。

“上跨下穿”让路水杉大道

40多年来,江心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水杉大道”基本保留了原有样貌。2010年,江心洲作为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进行第一轮概念规划之时,在开发建设中保留“水杉大道”被正式写入规划。

“江心洲在发展,全岛规划建设约70公里市政道路,不可避免会与原有的穿洲公路进行交叉。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尽量采用立交而非平交的方式,让新修建的市政道路‘上跨’或‘下穿’,不惜增加建设成本,为水杉让道。”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开发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负责人华宁介绍,已建成的龙恩街、民安街、文泰街等道路,为避免与穿洲公路直接“相交”,均架设桥梁“跨过”穿洲公路。

开发建设中,水杉的保护一直是江心洲的“头等大事”。2年前,江心洲中部主干道中新大道施工,与之平行的约1公里穿洲公路规划为中新大道的非机动车道。“中新大道的道路标高比穿洲公路高约1.5米,垫高穿洲公路势必会造成水杉根系深埋。经过几轮设计方案的修改,我们将中新大道与穿洲公路中间的侧分带缓慢降低至穿洲公路的标高,使水杉能在原有的土壤基面继续生长;不具备‘降标’条件的路段,在穿洲公路上方铺设了透水木地板,下方架空并增设排水管道,最低限度减少对水杉生长的影响。”华宁说。

“在全岛路网建设完成后,穿洲公路将禁止机动车通行。”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开发有限公司主任景观师韩峰介绍,穿洲公路将保留江心洲的生态肌理,并增设标识标牌,沿路修建公园和相关配套设施,最终打造成为集休闲、旅游、生态等功能为一体的慢行系统。未来,全岛将贯穿穿洲公路、江堤路、滨河路等,构建140公里以步行者为中心的绿道。

“生态红线”守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优质的生态环境就是全岛最大的发展优势。一切有悖于生态环保要求的项目,宁愿不做,也要牢牢守住生态红线!”生态科技岛管委会负责人说。

何止“水杉大道”,在岛内,青奥森林附近约3万平方米池衫林、江心洲葡萄园、岛内水系河道等特色生态景观全部予以保留。在开发建设中,对于体现江心洲生态特色的原生态景观,一律遵循“能不动就不动,实在不行就少动”的原则,原汁原味的江岛风貌正受到最大程度保护。

“生态好坏是丈量发展质量的标尺。生态科技岛的建设,一直确保规划建设用地不增加、生态湿地零损失、水面率保持现状6.5%不降低。”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开发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吴凡介绍,目前全岛生态保护用地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高达55%,综合绿化覆盖率更是达到了70%。去年,江心洲街道配合中新公司完成了102万平方米土地的覆绿,今年还将完成约60万平方米拆迁区域的平整覆绿工作。

近年来,部分水杉在生长过程中自然衰亡。为保持穿洲公路的水杉景观,江心洲街道和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开发有限公司每年选取直径10-15公分的水杉进行补种,去年累计补种水杉超200棵。

曾经,江心洲人出行靠轮渡,农民以种地为生。如今,夹江大桥、地铁10号线等让江心洲四通八达,生态科技岛建设正日新月异。“当年穿洲公路贯通,我一直遗憾没有拍照留念。如今路还在,水杉还在,江心洲发展越来越好,我时常让儿孙带我到处拍拍转转。”韩荣贵说,“这些我和乡亲们亲手种下的水杉,是江心洲发展的见证,江心洲在发展过程中,也为我们留下了乡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