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季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力度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加快推进宁镇扬一体化,是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更是宁镇扬三市高层次参与对内对外开放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三市和省有关方面通力协作,一体化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发展合力
根据《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要求,2014年1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成立宁镇扬同城化发展协调小组及专项工作组的通知》(苏政传发[2014]199号),明确成立由省政府领导任组长、三市和省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宁镇扬同城化发展协调小组以及能源、信息化、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城乡建设、交通、水利、社会保障等八个专项工作组,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宁镇扬三市随后相应成立了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目前,我省已建立了省市联动、职责明确的一体化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省级层面,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作用,各专项工作组密切合作,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宁镇扬一体化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市级层面,形成了三市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决策层、市长联席会议协调层、专业委员会执行层三级运作机制和定期会商机制,并成立了综合协调、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和城乡规划等5大类17个专业委员会。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现有机制的积极作用,更有效地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发展。
二、加强协作协同,全面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长期以来,我省积极推动宁镇扬三地产业发展一体化发展,坚定不移地引导三市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围绕产业链条强化协作配套,防止产业同构性发展、同质化竞争,努力在协作协同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支持宁镇扬三市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重点推进南京核心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集成电路等集群发展,推进镇江前沿新材料等集群发展,推进扬州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等集群发展。二是支持宁镇扬三市产业协作配套发展。支持南京、镇江、扬州在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高端装备等领域,支持南京、扬州在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加强研发、制造、人才、资本、检测、应用等方面的协同合作,细化集群区域布局,明确各重点产业以及产业内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牵头城市和协作城市,共同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主导产业一体化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宁镇扬三市的协作配套。加快一体化创新创业合作示范区建设,共同打造研究院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持续提升区域创新平台建设水平。重点加强高端软件与新兴信息服务、下一代信息网络、新型显示、高端养老服务业等方面协作,共同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汽车产业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等。
三、加快共建共享,提升公共服务一体化
医疗保障方面,一是已建成医检结果共享查询系统,宁镇扬城市医院的医检项目已完成接入,医检报告通过远程临检诊断系统上传总量超过6400万份。已建成“江苏省集约式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宁镇扬95家医疗机构接入省预约平台,基本覆盖三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二是不断缩小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差距。截止2018年底,宁镇扬三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的住院医疗费用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分别达到89%、86%和8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的住院医疗费用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3%、70%和61%。三是畅通医保关系转移接续。通过规范办事程序、搭建业务平台、推广电子应用、优化经办服务等手段,确保参保人员在宁镇扬三地之间顺畅流动。四是健全异地就医费用结算体系。宁镇扬三市全部接入国家和省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算平台,三市2018年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就诊人次达29.42万,与省结算平台联网结算的医疗机构增加到410家。三市从今年开始又都开通了与上海门诊医疗费用联网即时结算,大大便捷了参保人员看病就医需求。教育资源方面,不断强化教育资源整合,将建立相应的融通与协作体制机制,优化三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政策与配套措施,加强三地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推动三地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宁镇扬产学研合作和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四、加强联防联治,加快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
强化生态红线管控,宁镇扬三市分别划定了市级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建设了赤山湖国家级湿地公园、金山湖湿地等一批湿地公园。积极开展区域大气、水、土壤污染联防联治,组织编制了重污染入江支流综合整治方案,开展了重点行业和企业筛选、空间点位遥感核实、农用地详查布点和关闭搬迁化工企业遗留地块排查等。三市合作开展了交界断面联合监测和跨界断面区域补偿三方联合监测,实现了地表水省级自动站数据共享,加强日常环境空气预测预报、重污染天气和重要活动期间联防联控等方面的合作交流。2018年,宁镇扬地区应急联动处理突发环境事件信息15起,在危险废物动态管理系统上初步建成危废利用处置供需对接平台,省内转移量共计2.86万吨。下一步,我省将继续打好“碧水保卫战”、“蓝天保卫战”、“净土保卫战”,指导宁镇扬三市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区域环境应急联动。
五、加速互联互通,全力推进交通一体化
目前,宁镇扬三市交通网络跨界衔接良好,宁镇之间有京沪高铁、沪宁城际、京沪铁路、沪蓉高速公路、G312、S338等多条交通干线,通道运输能力全省领先,两市交界处相互连通的县道及以上公路多达15条;宁扬之间有宁启铁路、沪陕高速公路、G328、S356等,两市交界处有8条县道及以上公路贯通;镇扬之间现有润扬长江大桥实现了快速连通。交通枢纽地位较为突出,南京禄口机场客运量连续两年居全国第11位,国际客运航线连接20个国家和地区、33个城市,其中洲际航线8条;南京铁路基本实现沪宁杭“1小时交通圈”;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达到127个,长江12.5米深水航道2018年建成通航,港口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打造宁镇扬“1小时交通圈”,加快建设宁镇扬地区高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过江通道、跨界毗邻地区连接路网等,打造快联快通、多联多通综合交通网络,促进区域机场、港口等重大交通枢纽设施便捷共享,提升一体化运输服务水平,更好地引领和支撑宁镇扬一体化发展。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希望您继续关心和支持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为我们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19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