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061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19-09-02 17:01 来源: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字体:[ ]

李凤祥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特色风情小镇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收悉,我委会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对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培育创建一批特色小镇是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的重要平台、落实“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重要载体。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工作,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苏政发〔2016〕176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江苏特色小镇是聚焦特色优势产业,集聚高端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非镇非区”创新创业平台,主要聚焦于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意创业、健康养老、现代农业、历史经典、旅游风情等特色优势产业,力争通过3-5年努力,分批培育创建100个左右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指导意见》明确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培育创建特色小镇工作,由省文化旅游厅负责培育创建旅游风情小镇相关工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实施方案》(苏政办发〔2017〕36号),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实施方案》(苏发改经改发〔2017〕201号),建立省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省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工作协调小组,切实加强对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截至目前,全省公布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两批56个,已集聚企业8920家,亿元以上投资项目289个,吸引国家和省级人才115名,逐步成为我省创新创业的新高地、发展动能转换的新样板;认定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单位两批33家,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我省乡村振兴的“实践地”和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其中盐城千鹤湾温泉风情小镇位列江苏省第二批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名单。

您提出的建议符合省情实际,对我省特色小镇和旅游风情小镇建设有很好的借鉴和启迪,在创建过程中会高度重视。

一是关于统筹思维,系统设计。在旅游风情小镇创建之初,加大规划编制和实施力度,总体规划由政府组织编制实施,既要体现前瞻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也要突出协调性、融合性,注重旅游与文化融合、主题与特色彰显、业态与功能匹配,从顶层设计上为旅游风情小镇建设把握发展方向。全省56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坚持规划先行,聘请专业规划机构,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要求,因地制宜编制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城镇建设等规划,找准比较优势,明确发展路径,并将规划内容作为小镇创建目标和考核验收的重要内容。

二是关于多方筹措,保障资金。江苏努力通过多元化融资产品及模式对省级特色小镇给予融资支持。除财政扶持外,省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江苏分行、省国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发起成立了总规模1000亿元的江苏特色小镇发展基金。为搭建小镇与银行对接的桥梁,推进产业与金融的深度合作,采取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的方式,2017年8月组织召开了银镇对接会,会上6家商业银行与22个小镇签署了556亿元的意向融资协议。另外部分小镇也设立了相关产业的引导基金,例如常州石墨烯小镇组建了总额1.5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用于支持招商引进的石墨烯重点项目,对单个企业的投资额原则上不超过500万元。各小镇还积极引入外部战略合作者,如丹阳眼镜风尚小镇与中国金茂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三是关于合理布局,试点先行。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就是核心竞争力。我省各小镇已经形成一批特点较强、区域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地域特征,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兼顾特色文化、特色功能和特色建筑,找准特色、凸显特色,防止内容重复、形态雷同、特色不鲜明和同质化竞争,坚决克服小镇“景区化”“同质化”,严控房地产化倾向、严防政府债务风险。特色小镇的规划应该围绕“主题”、“功能”、“空间”三个环节进行深化。主题的定位要体现新意和深度,区别于其他小镇,符合自身特色产业主攻发展方向的切入点,挖掘深度。功能布局要强调集聚、连接,功能配置的选择应根据主题定位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空间上要体现因地制宜和集聚作用,节约利用,展示小镇地域、风貌和建筑风格,实现新老建筑的有机更新,避免大拆大建,功能业态也要符合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空间节约利用水平。

四是关于强化产业,打造品牌。产业是特色小镇创建的根本,没有特色产业的支撑,聚不起人气,就没有小镇的活力和生命力。重点要在特色打造上下功夫,在差异发展上谋思路,在领域细分中找亮点,在富民惠民上见成效。我们将依托独特地域文化、乡土民俗、历史遗存、传统工艺、舌尖美食等资源,定位最有基础、最有特色、最具潜力的主导产业,培育具备唯一性或独特性的吸引物,打造宜居宜游宜业休闲集聚区。我们还将重点关注主导产业催生的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叠加创意创新元素、文化生态元素,以产业为基础、文化为灵魂、创新为理念、改革为动力,探索“生态+、文创+、旅游+、互联网+”新模式,努力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五是关于设立机构,制订政策。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做到市场主体不缺位、政府引导不越位。在小镇的投资建设运营上,努力搭建企业、政府和居民共同参与的市场化、专业化运营管理平台。一是让行业龙头企业成为特色小镇建设的主力军,引导企业有效投资、扩大高端供给,激发企业家创造力。二是政府注重发挥好保障作用,在小镇规划编制、设施配套、文化建设、生态保护、要素保障等方面顺势而为,既不过度干预,也不消极作为。《江苏省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实施方案》对土地保障、财政扶持等都有具体措施,对首批创建单位年度考核合格的已兑现了相关政策。三是调动当地百姓参与小镇建设的积极性,注重小镇原居民资产的保值增值,如苏绣小镇实施富民合作社模式,通过募集动迁农户的闲置资金,为小镇物业开发和投资经营提供资金。

今后,希望您继续关注和支持江苏特色小镇和旅游风情小镇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2019年6月2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