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江苏标识 打造江苏精品 传播江苏故事
以文化自信激活文化创新创造
时间:2019-09-28 07:32 来源:新华日报 字体:[ ]

文化是衡量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尺度,江苏文化强省建设始终坚持以创新思维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70载春华秋实,江苏文化实现了从单一到多元的文化形式,从封闭到开放的文化心态,从粗放式发展到高质量供给……抚今追昔,江苏用深厚的人文底蕴、哲学智慧、共情思考,为文化发展创新提供了源头活水;憧憬未来,江苏也必将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文化自信激活文化创新创造,为文化发展做出新的江苏贡献。

高效文化供给,凸显“江苏智慧”

9月10日,“2019紫金文化艺术节”首场群文广场演出在盐城世纪公园盐渎大舞台举行,新颖的广场舞《点赞新时代》震撼全场。

近年来,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群文广场演出好戏连台,包括广场舞大赛在内的“草根”文化登堂入室,在江苏最高层次的文艺舞台上大放异彩。深得惠民福利的江苏人,面庞被精彩艺术照亮,精神被优秀文化引领。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不再满足于做“文化看客”,他们更愿意成为文化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政府搭台、群众登台的背后,凸显的是公共文化产品如何满足新时期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高端化需求的“江苏智慧”。

在南京,“二楼南书房”等民间阅读组织进入政府视野,他们凭借新颖的创意、灵活的组织和贴近时代的理念,逐渐成为全民阅读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在江阴,民营企业海澜之家斥资打造的“海澜马文化博物馆”,吸引大大小小的旅行团云集于此,“约会”世界名马;在宿迁,由个人创办的“天使之翼读书会”为农村留守儿童发起“乡村天使阅读行动”,让全民阅读惠及农村及周边乡镇……放眼全省,个人、企业、社会力量的加盟,让大量的创造性思路、创新性解决方案不断地涌现,让我省公共文化服务有了更丰厚的底色和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公共文化服务,除了聚焦“强供给”更要“提质效”,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省有四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南京图书馆和江苏省美术馆新馆、江苏大剧院、南京博物院二期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建成使用,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总数均居全国前列,全省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

落实文化惠民,我省用“真金白银”畅通文化到达的“最后一公里”。2016年,南京、苏州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南京每年拿出1500万元用于“票价直补”,市民购买入选剧目票价最高可享50%的补贴。去年11月,英国BBC音乐会管弦乐团交响音乐会登陆南京保利大剧院,这样的世界顶级音乐盛会,门票最低只要90元一张。直补票价,精准惠民,让热爱艺术的观众走进剧场,也让更多“门外汉”得以推开艺术之门。

锻造文化标识,彰显“江苏印象”

明清时期,以“苏意”“苏样”为代表的江南文化曾引领华夏300年时尚风潮。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创新思路,以标识化烙刻高辨识度的“江苏印象”,有效提升了江苏文化影响力。

9月27日,一年一度的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再次在扬州举行,来自全球的运河城市和国际组织代表聚焦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中国模式和江苏行动。

运河文化是最具显示度的江苏文化标识、文化名片。近年来,江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力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年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体系:淮安打造“运河之都”,扬州做靓“运河原点”,无锡建设“江南水弄堂”,苏州再绘“姑苏繁华图”,徐州规划建设运河梦华旅游、中运河风情旅游等景区……组织开展“寻找大运河江苏记忆”活动,评选出40处最美运河地标;围绕培育运河旅游精品,引导各地推出漕运文化研学游、名城名镇名村游、运河故事专题游等旅游线路,打造窑湾运河文化风情小镇、蒋坝河工风情小镇、邵伯运河风情小镇等一批富有文化气质的运河城镇……大运河江苏段正日益成为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水平的旅游长廊。

江苏有界、江南无限。江苏作为江南文脉的发源地与主要传承地,2018年12月,首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举行,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共同探讨江南文化所蕴含的人文底蕴、哲学智慧及其所构建的精神家园。为了更加积极主动地传承江南文脉,我省于2016年启动“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全面梳理江苏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编纂总规模3000册的《江苏文库》,由书目、文献、精华、史料、方志、研究6编组成,将收录近1万种文献,去年,《江苏文库》首批成果86册图书正式发布。

熔铸江苏标识,必须优化舆论场。我省大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江苏特色、全国影响力的新媒体品牌平台。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推出经济、思想、文艺、科技、人文“五大周刊”,通过中江网、交汇点APP全媒体矩阵广泛传播。江苏广电总台着力打造荔枝云平台,建设“我苏”等新媒体集群以及“紫金国际台”海外传播全媒体平台。全省37个县(市、区)融媒体中心挂牌运行。互联网内容建设不断推进,重大主题传播工程、江苏地方文化资源数字出版工程深入实施,网上系列主题宣传深入人心。

多平台聚人才,传播“江苏故事”

将于9月30日开幕的2019紫金文化艺术节,几十台原创剧目将呈现江苏地方戏创作的最新生态;紧接着11月的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上,国内名团名家还将带来几十台好戏……近年来,江苏打造紫金文化艺术节、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一节一会”品牌,为艺术人才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精品创作呈井喷状态。

今年以来,苏剧《国鼎魂》、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相继荣获国家文华大奖、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继淮剧《小镇》、话剧《雨花台》之后,连续两届获此殊荣;淮剧《送你过江》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近年来,江苏“大手笔”打造文艺平台,为各界艺术人才提供了绽放艺术才华的载体——

扬子江作家周、扬子江诗会、扬子江网络文学周等为代表的“扬子江”系列品牌活动为文学人才提供大展拳脚的阵地;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南京森林音乐会等影响力不断扩大;连续举办六届“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成为省内外知名文化创意赛事;积极培育江苏版权贸易博览会、江苏印刷业创新发展博览会、太湖影视文化产业投资峰会,以及苏州创博会、南京融交会、常州动漫周等特色文化展会品牌,江苏品牌文化会展矩阵已然成型。

打造文化艺术精品,关键在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表彰38位“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26位江苏社科名家。全省共有41人入选全国“四个一批”人才,249人入选省“五个一批”人才,选拔培养185名各类文化英才。2018年12月初,我省举办“传承·发展——罗周作品研讨会”,高规格为一位80后年轻编剧召开个人作品研讨会,在江苏尚属首次。正如省委宣传部一位负责同志所言,研讨会不仅为了激励罗周个人成长,更希望以点带面,推动全省文艺人才队伍的全面建设。

为了更好地凸显人才高地,我省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通过实施“文化名家影响力提升行动”“文化英才培育行动”“文化优青储备行动”,建设一支以“紫金文化名家”为引领、“紫金文化英才”为中坚、“紫金文化优青”为支撑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启动实施文艺“名师带徒”计划,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不断建强“文艺苏军”梯队。

重装上阵的“文化苏军”,在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的同时,不忘“走出去”的文化使命,一大批“江苏制造”文化产品走出国门。今年7月10日,江苏原创歌剧《拉贝日记》在维也纳结束了在欧洲的全部5场巡演,所到之处,均收获经久不息的掌声。而之前一个月,原创歌剧《鉴真东渡》在美国进行了4场海外演出,同样是好评如潮。江苏原创歌剧频频“出海”,用一个个中国故事,表达了人类命运与共的理念,用艺术这种世界通用“语言”,搭建起联通中外文化的桥梁。

在文化交流的舞台上,从江苏交响乐团“江苏风韵”奏响维也纳金色大厅,到“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办进世界顶级艺术殿堂卢浮宫,再到“江苏文化周”频频亮相世界舞台,近年来,“感知江苏”“同乐江苏”“符号江苏”“洋眼看江苏”等系列外宣品牌,大大提高了江苏国际知名度,同时赢得了精彩掌声。

七十年砥砺奋进,江苏文化强省建设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新时代扬帆起航,江苏的文化创新发展之路,也必将开启新征程、书写新华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