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邓东升、蔡荣国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我省南极磷虾产业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发展南极磷虾产业的有利条件
南极磷虾资源是人类未来的动物蛋白库。南极磷虾资源储量丰富,约有6.5亿吨~10亿吨,是全球可捕量最大和具有重要开发潜力的海洋渔业资源,是目前全球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生物之一,被称为“人类未来的动物蛋白库”。目前,全球南极磷虾捕捞量最大的国家挪威年捕捞量约为16万吨,中国2018年的捕捞量约为3.8万吨。开发利用南极磷虾资源,开辟新的渔场及渔业资源,可争取和维护我国在南极的公海权益、扩展我国远洋渔业空间和内涵,为我国人民提供优质、安全的动物蛋白及其附加品。
发展南极磷虾产业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一是南极磷虾作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已被列入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中关于“积极参与开发南极海洋生物资源”的指导意见,为南极磷虾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南极磷虾船舶装备列入了“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路线图计划,成为高新技术海洋工程装备领域14项重点产品之一,也是远洋渔业领域两种支持的船舶装备之一。三是南极磷虾资源开发列入中国工程院“中国海洋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Ⅱ期)”促进海洋强国建设6大重点工程之一。四是南极磷虾产业是我国的“第二远洋渔业”,南极磷虾的开发与利用对提升远洋渔业竞争力,丰富远洋渔业内涵,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农业农村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并出台了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
二、我省发展南极磷虾产业的主要举措
(一)加强制度保障和规划引领
2019年6月1日实施的《江苏省海洋经济促进条例》规定“扶持远洋渔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深海、远洋、极地等海洋资源开发”。《江苏省“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鼓励江苏企业参与国际渔业资源共享和市场竞争”。
(二)支持装备制造和南极捕捞
在省企业投资6亿多元、历时4年,率先建造我国首艘万吨级南极磷虾专业捕捞加工船的基础上,支持专业捕捞加工船按计划赴南极作业,可望实现原虾捕捞年产量7-10万吨,为我省南极磷虾产业发展进一步积累经验、夯牢基础。
(三)加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紧紧围绕沿海地区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需求,加大科技支持力度,2019年共组织实施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7项,省拨经费超过1.87亿元。培育了堪称大国重器的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健康安全型水产裹涂食品生产关键技术研发”等获得省科技计划的立项支持。大力提升沿海地区农业科技服务水平。2019年共建设1家国家和5家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围绕耐盐植物、海水养殖等产业建设5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沿海三市新建农村科技服务超市18家,确认备案国家及省级以上“星创天地”6家。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厅将继续高度重视发展南极磷虾产业,加强与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协调配合,根据产业发展需求,从规划引领、产业布局、科技创新、生态保护、国际合作等方面,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推动我省南极磷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规划引领
在“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编制过程中,深化对包括南极磷虾产业在内的海洋渔业发展的专题研究。针对提案建议,结合研究成果,积极争取将南极磷虾产业列入江苏海洋经济发展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南极磷虾产业高值化开发利用和全产业链构建,促进我省南极磷虾产业发展壮大,推动我省海洋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深化调查研究
为推进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实施渔业走出去战略,支持江苏智慧海洋联盟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对我省的南极磷虾产业多作专题调研,就大力发展我省南极磷虾产业向省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三)协调产业布局
根据南极磷虾产业涉及船舶制造、设备研发、捕捞加工、冷链物流、生物制药、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等多学科,产业发展具有投资大、技术难、周期长的特点,着眼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优势,加强多方协调协作,推动连云港市承接南极磷虾产业园项目,并予以政策支持。
(四)加强科技创新
支持建设江苏南极磷虾产业公共研发平台,鼓励相关龙头企业建设南极磷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平台,集聚船舶制造、捕捞装备、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制药、装备制造等相关企业和高校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围绕磷虾产业链,重点突破南极磷虾船舶装备技术、精深加工及高值化利用新工艺和新技术,协同高端海洋生物制品与生物医药研发攻关,促进我省南极磷虾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五)注重生态保护
南极极地环境特殊,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南极磷虾是以企鹅为代表的多种海洋动物的主要食物,是南极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种类。尊重生态平衡,以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为前提,合理确定捕捞规模和计划,对南极磷虾进行合理利用。
(六)促进国际合作
积极产业园区、相关企业推进与先进国家在南极磷虾产业发展方面的合作,引进、消化、创新先进技术尽快缩短我省与先进国家在捕、存、开发等方面存在的差距。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
2020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