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解读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十四五”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时间:2021-12-03 11:31 来源: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11月6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行总体部署,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愿景,提出具体推进举措,是我省“十四五”时期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一、编制目的

为抢抓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国办发〔2020〕39号)和《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江苏省“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二、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省坚决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多措并举推动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产业规模全国领先。2020年全省汽车产业规上企业2397家,实现营业收入7672.7亿元,全国占比9.4%。整车产量130.5万辆,全国占比5.2%,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营收5966.8亿元,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9.6万辆,全国占比7.0%。

产业链竞争优势突出。增程式SUV、纯电动大巴、纯电动重卡等销量位居细分市场前列。零部件产业配套齐全,2020年“三电”系统实现营收超700亿元,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全年内销动力电池产量33.6GWh,全国占比40.3%,居全国第一。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全省已集聚智能车辆、信息交互、基础设施等智能网联汽车企业400家,获批国家首个车联网先导区,涌现出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在智能驾驶底盘、网络信息安全、车路协同、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高级辅助驾驶等领域推出了一批先进产品。

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加快起步。全省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企业110余家,初步形成了涵盖上游氢气制备、储运,中游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零部件,以及下游整车制造和加氢站建设运行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累计投放氢燃料电池汽车300余辆,建成商业加氢站5座。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持续深入。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27.4万辆,公交领域新增或更新新能源汽车占比已超90%。建成充电基础设施监管运营平台和各类充电桩12.5万个,全省198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和1073个乡镇实现充电桩全覆盖。

三、主要考虑

《规划》针对全省汽车产业布局不够集中、整车制造产能利用率不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站在全省“一盘棋”高度,从加强产业布局、推动研发创新、鼓励模式探索三方面谋篇布局,优存量、提增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产业布局。一是提升产业集中度。严格落实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加强汽车项目统筹指导,防范盲目投资;通过推动整车、动力电池等企业采取兼并重组、产能合作等方式整合要素资源,提升产业集中度和产能利用率。二是强化区域布局。加快南京、徐州、苏州、盐城、扬州等汽车生产基地向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型布局。以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等城市为重点,积极推进国家级江苏(无锡)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加快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改造。依托南京、徐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等重点城市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新技术、新车型、新模式的示范应用。三是优化企业结构。具有一定优势的新能源客车、中重型货车等领域,进一步增强品牌影响力和竞争优势。乘用车领域,全面提升产、研、销协同水平,增强企业根植性。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汽车、充换电智慧能源网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

(二)推动研发创新。动力电池领域,加快发展高比容量及高安全正/负极材料、耐高温隔膜材料、耐高压阻燃电解液、固态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突破智能驾驶算法、域控制器、汽车线控底盘、道路融合感知、车联网信息安全等关键核心技术。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重点推进燃料电堆关键材料(双极板、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纸/碳布)、高压储氢瓶等核心产品的技术攻关。关键基础技术领域,重点突破关键基础材料、车规级芯片、轻量化设计、计算与控制基础平台等基础共性技术。

(三)鼓励模式探索。充换电设施方面,鼓励整车企业、充换电运营企业等多方联合打造换电产业生态,发展“车电分离”“电池租赁”“电池银行”等商业模式;鼓励“光储充放”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推进新能源汽车与包含电网(V2G)在内的多种能源消费场景互动试点。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完善数据产权和收益分配机制,构建全省统一的车联网大数据交互体系,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建立可持续运营的车联网商业模式,面向机场、景区、矿山、工地、港口、社区等特定需求,开展基于5G的自动驾驶接驳车、工程车、物流车、快递车、环卫车等车辆示范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方面,出台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审批管理办法,探索氢燃料电池汽车“气—站—车”一体化联动运营模式,重点推动市内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运营,城市间氢燃料电池汽车物流配送,省际中重型氢燃料电池汽车商用车产业化应用,逐步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

四、发展目标

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产业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

——技术发展方面。新能源整车安全性、产品可靠性大幅提升,全气候高安全动力电池、高效电驱动系统等环节取得突破,固态电池研发及产业化取得新进展。智能车辆、信息交互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基本实现自主可控。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基础材料、氢气制储运等产品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企业培育方面。新能源客车、中重型货车等品牌影响力和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新能源乘用车产、研、销协同水平全面跃升,企业根植性显著提高。重点在智能网联汽车、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汽车、充换电智慧能源网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

——推广规模方面。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以上。建成“车—路—云—网”协同的智慧出行服务体系,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部分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取得突破。累计投放燃料电池汽车超过4000辆,中重型货车、物流车等推广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完整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产业链基本形成,省内产生的废旧动力电池实现全部回收。

——基础设施方面。充换电、智能路网、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建成各类充电桩累计超80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累计建成约20万个,累计建成换电站500座,建成适度超前、分布合理的充换电网络。C-V2X车联通信网络实现区域性覆盖,部分应用实现商业化。建成商业加氢站100座,基本形成涵盖制、储、运、加多个环节的氢能供给体系。

展望203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汽车生产总量比重超过50%,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形成布局合理、体系完善的充换电、智能路网、加氢配套基础设施网络。

五、重点任务

《规划》包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强自主品牌企业培育、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推广应用力度等5个方面16项工作任务。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完善创新机制、优化公共服务、强化标准引领。

——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提升自主可控能力、提高协作配套水平、构建绿色循环体系。

——加强自主品牌企业培育。培育领军企业、提升品牌质量、推进智能制造。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充换电设施建设、智能路网设施建设、氢能供给体系建设。

——加大推广应用力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试点应用。

《规划》结合重点任务,提出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完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材料回收管理与应用、建设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产业链协同平台、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建设行动等4个工作专栏。

六、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实施。发挥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作用,强化部门协作、省市联动,形成政策和工作合力。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保障规划的贯彻执行。

强化政策支持。充分发挥省政府投资基金和财政资金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针对重大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等项目建设,给予用地政策倾斜支持。

优化人才供给。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和人才培养机制,构建高水平、多层次的人才供给体系,加强新能源汽车维保人才的有效供给,促进产才融合发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