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巩在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冷链末端民生保障问题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及中央1号文件均多次明确提出实施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十三五”以来,随着生鲜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增长,江苏冷链物流需求持续增加,冷链设施逐步提升,冷链服务不断完善,冷链主体不断壮大,冷链物流得到较快发展。围绕冷链物流行业健康发展,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与政策支持。2014年,为促进我省冷链物流业健康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编制并印发了《江苏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4-2020)》,提出围绕消费升级、食品安全和农民增收,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以健全冷链物流体系、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快平台与设施建设,培育主体,创新模式,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标准化、一体化、智能化。2017年,省政府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7〕109号),提出要着力构建“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保障食品消费安全,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意见》明确了要加快标准研究推广和技术研发应用、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和公共平台建设、壮大冷链物流企业、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等重点任务,并从财政、土地、人才、项目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
二是积极组织开展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通知要求,及时组织开展我省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申报工作,择优推荐产业基础较好、存量设施相对完备、辐射带动作用强的苏州市南环桥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申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后经国家评审,苏州市南环桥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入选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全国共17个)。同时,指导苏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促进业务流程和经营模式创新,不断提高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和效率,切实推进基地建设方案落实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为我省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探索经验。
三是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2019 年,根据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关于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知》要求,积极申报并成为15个试点省份之一,获得2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先后支持无锡天鹏、朝阳集团、汇鸿冷链、卫岗乳业、永辉超市等 36 家企业在冷库及相关农产品冷链设施设备方面的项目建设,建设或改造冷库约11万吨;支持苏州食行生鲜、盐城雅家乐等11家企业新增冷藏车115辆,有效改善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短板,对提升农产品品质、完善冷链末端网点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按照商务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开展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工作要求,推荐我省食行生鲜等9家企业成为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试点企业,指导推动企业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示范企业。
四是持续推进农产品市场改造升级。2017年,运用中央财政资金2亿元支持南京众彩、南通通农等4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公益性试点,推动试点市场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完善公益性机制,其中,南京众彩、常州凌家塘、南通通农3家农产品批发市场被评为全国公益性农产品示范市场,数量全国最多。自2019年起,推动全省新建和改造升级农贸市场383家,经过改造升级的农贸市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营业态更加丰富便民、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五是大力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省内冷链物流企业快速成长,江苏天天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南京天环食品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跻身全国冷链物流百强。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免收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通行费,年免收通行费20亿元以上,并对其他通行高速公路的冷藏运输车辆实施通行费85折优惠。印发《江苏省交通发展(客货运枢纽场站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加大对冷链物流企业以及公共货运枢纽拓展冷链物流建设冷库等基础设施投入的支持,最高补助金额达3000万元,为保障冷链产品全程不断链、提高冷链运输服务质量提供了支撑。
六是进一步提升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互联网+”冷链物流,支持中国冷链物流网发展冷链运输撮合交易,将中冷云达纳入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积极推广“江苏冷链”追溯系统,系统自去年底正式上线运行以来,按照“边运行、边完善、边推广”的指导思想,在集中推广应用的同时,对系统同步进行优化完善,实现“江苏冷链”系统与“南京市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预约系统”对接,进一步完善数据链条。
下一步,围绕推进冷链物流健康发展,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冷链物流末端设施网络建设。针对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短板,重点围绕果蔬、水产、肉类等主产区,建设一批结构合理、设施先进、节能环保、高效适用的冷藏冷冻库。完善生鲜食品消费终端“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体系,加强面向城市消费的冷链配送设施和冷链物流服务网点建设,支持大型食品生产流通企业建设完善停靠接卸冷链设施,鼓励并支持商场超市配置冷链终端存储服务系统,快递企业、冷链物流企业在居民小区投放冷藏快递柜。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提高生鲜农产品冷链流通率。
二是推动建立省市两级冷链共配中心,创新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立足资源协同共享,推动冷链共同配送组织模式创新。引导冷链物流企业通过联盟、合资等方式建立共同配送平台,充分利用现有冷库资源,推动建立省、市两级冷链共同配送中心,实现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数据、统一分拣的共同配送体系。引导城市农产品流通由供应原料为主向供应成品、半成品为主转变,建设面向城市的低温加工处理中心,拓展社区服务网点,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新模式,提升消费者体验感。
三是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围绕高附加值生鲜农产品产区和中转集散地,突出集聚集约、功能集成、价值创造,重点选择运营良好、需求旺盛、布局集中、条件成熟的冷链物流设施群,加快布局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高效便捷的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进具备条件的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形成覆盖城乡的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加强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改造,推进公共服务型冷库、集疏运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农产品交易、加工、分拨配送与金融支持等功能,打造具有数据保障的安全和温控双追溯监控体系。培育壮大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运营主体,推动单一企业或企业联盟统筹推进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和运营管理。
四是加快培育国际性冷链物流龙头企业。立足提升冷链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突出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布局、一体化运营,提升专业化、精益化服务能力,加快培育一批组织化程度高、专业服务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冷链物流龙头企业。支持大型冷链物流企业构建跨区域冷链物流网络,积极开展国际冷链物流合作,提升冷链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支持有条件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开展战略性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围绕高铁集装箱冷链、航空冷链、医药冷链、生鲜电商、温控供应链等,打造一批冷链物流高端服务品牌。
五是进一步提升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快建立城市配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互联网+同城配送”,推动平台型企业整合同城货源和物流运力资源,加强配送车辆的统筹调配和返程调度。依托大型流通企业和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监控平台,加强产品溯源和全程温湿度监控,构建智能温控仓储、冷链运输、加工配送、终端销售、全程可追溯的“无断链”冷链物流追溯体系,提升冷链物流安全运行和质量保障水平,更好满足城乡居民对高品质生鲜农产品消费需求。
六是规范我省冷链行业信用管理。支持信用监管示范创建部门开展冷链行业信用评价,建立行业信用评价标准,并向公共信用信息系统推送信用评价信息,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信用监管的支撑作用,加强多方协同监管。严格严重失信主体名单认定标准,将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嵌入式共享至部门业务系统,实现严重失信主体名单自动比对、自动提示,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措施。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2021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