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杨晓勤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补录徐州镇江大运河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水道,全长2700千米,跨越八个省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超大型线性活态文化遗产。大运河江苏段由京杭大运河江苏段和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江苏段两部分组成,流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和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八个设区市,是大运河全线流经城市最多,遗产类型、遗产数量最丰富的河段之一。2006年,国务院将京杭大运河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国务院在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将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并入,更名为“大运河”;2019年,国务院在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又将淮安板闸遗址扩充并入“大运河”。
二、2009年,国务院建立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协调机制,正式启动申遗程序。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积极发挥牵头城市所在省份的示范引领作用,率先成立由分管省长牵头、相关部门及运河沿线8市负责同志参加的省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市厅际会商小组,率先编制公布大运河省段遗产保护规划,率先建成大运河数字管理和监测预警示范平台,率先启动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在经费、政策、项目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运河沿线各市也将运河遗产保护列入长期性重点工作,在组织机构落实、保护规划编制、保护工程实施、政策制度保障、申遗公众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大运河申遗成功作出了关键和决定性的贡献。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通过在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江苏段7个遗产区,22处遗产点,325千米遗产河段入选。
三、由于一些具体原因,大运河镇江段、徐州段没有遗产点、遗产区和遗产河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但仍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或缺的遗产价值。近年来,镇江市、徐州市抓住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契机,编制了当地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积极做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做好大运河文化价值的阐释弘扬,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成效显著。镇江市将近年来发现的大运河重要遗产京口闸遗址申报为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京口闸遗址本体保护和展示工程,持续推进西津渡、新河街、虎踞桥、开泰桥等大运河文物本体,丹阳南朝陵墓石刻、铁瓮城遗址、伯先路历史文化街区等大运河周边遗产的保护展示工作,持续推进破岗渎、练湖等历代大运河遗迹的考古调查研究,实施镇江城区段古运河水体环境治理。徐州市积极做好黄河故道、会通河遗迹的考古调查研究,做好窑湾镇古建筑群等大运河文物本体,户部山古建筑群、狮子山楚王陵、山西会馆的大运河周边遗产的保护展示。镇江市、徐州市围绕大运河文化遗产,不断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水平,打造大运河精品旅游线路和文化品牌,社会各界对大运河遗产保护的关注度、参与感、支持水平显著提高,为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创造了更好的社会氛围。
四、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积极支持镇江市、徐州市大运河文物和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在今年6月正式公布的《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划》中,以镇江市、徐州市为核心,确定了“宁镇运河”和“黄河故道-会通河-中运河”两个文化遗产组群,作为我省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2+5”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框架的重要构成,同时积极支持镇江市、徐州市将当地重要水工遗产、革命文物、历史城镇和工业遗产、农业遗产申报为国家和省级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项目。为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启动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平台建设,将逐步把镇江市、徐州市的大运河重要文物本体纳入监管范围,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进行管理。
五、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有利于突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措施。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加入的《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规程(试行)》等文件,具体申报工作由国家文物局代表国务院统筹负责。根据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包括补充申报、重新申报项目在内,每个成员国每年有一个申报名额。作为跨越八个省市的超大型线性活态文化遗产,将镇江市、徐州市的相关运河遗产补充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还需要大量的跨省跨部门协调工作。从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角度来看,镇江市、徐州市部分申遗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突出普遍价值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与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工作,也是对一个地区文物保护管理和研究能力的全面考验。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申报规程的要求,做好相关大运河遗产的价值研究和保护管理。镇江市、徐州市政府和文物主管部门,应树立“申遗的目的是更好地保护”的正确理念,抓住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建立健全文物保护机构队伍,进一步提高当地文物保护管理水平,积极稳妥地做好大运河文物保护和环境整治等各方面工作,广泛争取社会各界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将充分吸收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建议,根据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规程(试行)》相关要求,继续支持镇江市、徐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各项工作,在各方面给予支持。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向国家文物局和省政府推荐和支持大运河镇江段、徐州段补充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1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