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林斌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我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机制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创新公共服务方式,促进公共文化设施高标准覆盖、高效能使用。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
一是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根据中央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重点改革任务,我们聚焦基层,聚力创新,及时出台了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颁布实施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将公共文化服务相关工作列入全省高质量考核指标以及省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实事。先后制定出台江苏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八个一”标准以及一系列服务规范,实施以奖代补对经济薄弱地区进行扶持,并将各地贯彻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监测统计指标。积极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建设,全省提前一年完成了20410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全面实施,分馆覆盖全省90.7%乡镇。
二是积极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公共文化设施配置标准化建设,统筹区域、城乡之间文化设施建设,以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为龙头,在全国率先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率先建成“省有四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中心”的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积极发展城乡居民家门口的新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益书房2800多个、公益小剧场3200多个、室外演艺舞台3500多个,10个地区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数量居全国前列,全省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由“十三五”初的0.16万平方米增加到0.37万平方米。
三是积极探索文化惠民服务新模式。在积极推进阵地服务丰富内容、提升效能的同时,加大流动服务,丰富基层文化供给。推出“文化直通车”、“流动文化馆”、“流动图书馆”等系列文化惠民品牌,积极开展“送书、送戏、送展览”和“基层文艺巡演”等活动。每年给苏北农村地区送书27万册,送戏2800场,送展览40个。组织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基层巡演,实施“万场文化活动进农村”,涌现出“百千万工程”、“千场大戏”、“文化惠民券”、“五个一百”等一批文化惠民工程,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多彩,文化获得感大幅提升。
四是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适应数字化发展新趋势,整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数字文化建设工程,创新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数字文化馆建设成效显著,率先实现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对接,超900家文化馆(站)及社会机构入驻江苏公共文化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广泛辐射到乡村和社区,服务人次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五是加强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全省共建成各类国家和省级非遗项目传承基地、生产性保护基地、研究基地等各类基地60余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0个,各类非遗展示馆(厅)和传习所(传承基地)583个,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依托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景区景点设立非遗展示点,组织开展传统民俗活动,丰富百姓文化生活。
六是完善社区教育网络。全省以江苏开放大学为龙头,共建成社区大学5所、标准化社区学院103所、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1230个、居民学校上万个,建成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12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16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65个,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全省各地依托各级社区教育机构广泛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文化素养、非遗传承等内容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深受群众喜爱。据统计,我省城市、农村居民的社区教育参与率分别达到60%、40%以上。
七是加大农村人才培训力度,形成“建基地树品牌、做示范促增收”的服务三农长效机制。全省共建成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区县15个、高水平农科教结合富民示范基地55个、教育服务“三农”高水平基地83个。开展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全省已有近15万名农民工接受学历继续教育。开展农村妇女“网上行”基础技能培训,6万余名农村妇女参加培训,有近5万人获得“现代女性网络技能初级证书”。
八是搭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加大优质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开发。全省共有71个项目入选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创建长三角32个社区教育品牌项目、13个终身学习体验基地,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教育质量。推进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和优质在线资源建设,“江苏学习在线”网站已开放共享各类视频学习资源近4万个,发布课程2200多门,注册人数160余万人,联盟网站80家。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存入用户数已过百万,用户学习成果记录已达1千万。
2021年,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总体要求,聚焦高效能服务、高品质供给、高水平治理,全面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我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机制,扎实推进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好助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
一是研究制定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继续扶持经济落后地区送戏2800场,带动全省全年开展万场以上送戏活动。开发江苏省戏曲进乡村服务管理系统,方便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实时了解辖区戏曲进乡村工作开展情况,同时群众可通过系统对演出节目进行线上评分。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激活传统文化设施和社会活动空间,启动“千个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计划”,“十四五”期间,每年计划打造200个“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创新基层文化发展机制,激发基层文化内生活力,启动实施“千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计划”。通过学习培训、辅导交流、组织活动、资助扶持等方式,发掘本土文化,培训基层文化人才,提升群众自办文化能力和水平,实现群众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使农村文化自身形成良性发展,不断增强基层群众文化获得感。“十四五”期间计划培育1000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每年200支。
二是制订出台江苏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管理制度,支持乡村地区传统表演艺术、民间文学、传统工艺、传统医药、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深入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推动乡村地区传统工艺振兴,积极支持市场潜力大、就业带动强的乡村传统工艺项目传承发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三是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办学体系。力争到2025年,省级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达标率100%。继续组织开展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建设,提高社区教育课程质量。继续完善江苏终身学习服务平台。积极整合“江苏学习在线”“江苏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等平台资源,构建纵横衔接融通的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不断丰富平台在线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供给,满足农村居民时时处处可学的需求。继续开展农民教育培训。鼓励引导各级社区教育机构,联合涉农高校和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单位,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及农民创业培训等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切实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
四是积极探索社区教育新模式。着力打造“一社区一品牌”乡土特色文化品牌,培养社区治理骨干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培育一批乡村社区道德模范、百姓学习之星、学习中心户主和星级学习团队,推动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1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