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宿迁市坚持以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为目标,不断提高乡村文化和旅游服务水平,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一是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示范工程建设,推动82家乡镇文化站和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示范项目建设,分别在站房标准化、服务精细化、运行一体化等方面形成经验成果。持续推进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搭建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常态开展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情况排查治理。创新开展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动10家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加大政府购买力度,在设施管理维护、免费开放和文化惠民活动开展等方面提升效能。
二是丰富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市、县区文化部门充分调动优质文化资源,不断加大文化进乡村工作力度。扎实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年组织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不少于500场;各级图书馆定期开展流动图书车下乡活动,为基层图书室流转配送图书;组织书画展、摄影展、文博展、剪纸展等各类展览进乡村,提升农村群众的艺术修养。各地乡镇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以广场舞、民俗展演等群众便于和乐于参与的活动为着力点,为群众搭建展示的舞台,激发群众的自主创造力和参与热情,提高农村公共文化产品自给能力。
三是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统节日和岁时节令,举办以庙会、非遗展演等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展示活动,打造“皂河正月初九庙会”“宿迁非遗大集”“琴鼓村村行”等特色非遗文化活动品牌。大力推进“乡村书场”建设,开展苏北大鼓、苏北琴书、工鼓锣等地方曲艺项目表演,复兴乡土地域文化。鼓励扶持非遗传承人通过自办、合资、入股方式兴办非遗工坊,实现非遗活态传承,助力乡村文化产业兴旺发展。举办“非遗购物节”,让非遗“触网上线”,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电商平台,拓展非遗项目产品推广销售渠道,扩大影响力。
四是强化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举办专题培训班,集中对基层文化工作者、非遗传承人开展系统性、专业性培训,提升基层文化人才的业务素养。扶持乡村文艺团队建设,各级文化馆定期组织馆内文艺骨干深入农村地区结对辅导乡村文艺团队,加强农村文艺专场人才和群众文艺团队带头人的培养,发展壮大农村文化专场人才队伍,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人才力量支撑。
五是抓好特色乡村旅游开发。先后指导宿豫区新庄镇朱瓦村、沭阳县新河镇双荡村、宿城区王官集镇唐圩村等10个村落创成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宿城区耿车镇刘圩村创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出39项乡村旅游特色活动和5条线路产品,涉及非遗展示、美食品尝、红色研学、蔬果采摘等多种形式,全力助推全市乡村旅游恢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