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今年以来,涟水县以实施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为抓手,推进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实现粮食高位增产,夯实“三农”压舱石,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动能,赋能乡村振兴。
一是以基地建设为“窗口”,规模发展优势产业。发挥以核带镇辐射带动效应和特色产业基地示范效应,推进特色产业规模集群发展,出台优质稻米、芦笋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制定高粱生产专项扶持政策,新建连片1000亩以上“涟水大米”核心生产基地2个以上,新增优质食味稻米5万亩,力争到2025年,优良品种种植面积达65%;新建连片200亩以上青芦笋基地14个,新增种植面积3200亩,力争到2025年,全县设施芦笋种植面积超3万亩;打造红窑、岔庙、南集、高沟食用菌基地,新增食用菌种植5万平方;推动今世缘酿酒高粱本地化种植,力争酿酒高粱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到2025年,全县酿酒高粱种植规模达10万亩。
二是以平台建设为“开口”,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加快完善食品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制定食品产业招商图谱,发挥考核“指挥棒”引导作用,从畜禽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大米深加工、矿泉水和预制菜生产、今世缘酒业上下游配套、冷链物流企业入驻等方面着手,持续开展食品产业招商攻坚活动,在全县营造食品产业招商“比学赶超”浓厚氛围。持续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做优红窑芦笋、岔庙食用菌、涟城豆丹、朱码草莓、梁岔葡萄、高沟酿酒原粮等一批特色产业园打造,新培育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2个。以南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为依托,以高沟大米加工厂为龙头,大力推进粮食仓储设施提升改造,重点建设南集、高沟等稻米生产集中区,围绕高档配方米、米饼等米制品,以及留胚米等高附加值产品进行研发,加快构建现代稻米加工体系。以红窑乡村振兴产业园为支撑,保持央视连播热度,着力从山东、福建等地引进一批高端加工企业,拓展开发芦笋“一桌菜”“一瓶饮料”“一套日化用品”等系列产品,加快打造绿色健康芦笋产业链。以南集新合食用菌产业园、红窑裕淮菇业等为主体,加强农业产业资金引导,着重从福建等地招引食用菌种植、加工企业,促进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
三是以品牌建设为“切口”,讲足讲好产业故事。以农业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为抓手,以“品牌+基地”“品牌+标准”为模式,积极申报一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以芦笋、优质稻米、食用菌等为重点,力争新增“两品一标”农产品品牌6个以上,积极争创芦笋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积极筹划第二届涟水芦笋节、办好办实第三届“寻味涟水好大米”评选活动,讲好涟水优势产业成长故事,进一步提升涟水农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