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大丰以“生态三观”引领低碳发展
时间:2023-11-29 15:19 来源:盐城市政府办公室 字号:默认

近年来,盐城大丰区积极践行“两山”理念,自觉将人民观、系统观、市场观融入生态保护修复全过程,探索“生态修复+”新路径。全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804.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264.64平方公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540.26平方公里,为大丰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筑牢生态基础。

人民观,以人民为中心强化规划引领。

在推进生态保护修复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牢规划这支画笔,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证生态功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绘就全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崭新蓝图。重点协调好陆域和海域、开发与保护间的关系,在“三区三线”划定工作中加强陆海规划统筹,坚持做到应划尽划。对陆域和海域范围内具有重要生态功能、需要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全部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林海省级森林公园、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榆河(大丰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新团河备用饮用水源保护区、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陆域生态保护红线,筑牢大丰生态安全屏障。

系统观,以修复为抓手推进系统治理。

在履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过程中,坚持系统观念,基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等多要素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推进湿地生态修复。大丰区湿地面积397.14万亩,受保护自然湿地面积222.30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7.8%,保护面积位列全市第一,保护率位列全市第二。加强海岸线整治修复。先后实施大丰港滨海大道改造工程、大丰港二期三期码头引堤间临海海堤修复工程和大丰港海堤路(二期—通用码头)修复改造工程等项目,近年来,全区海岸线生态修复整治44.5公里。积极推进沿海绿化造林。在竹川垦区通过收回分散于国土、水利、海洋渔业等部门的滩涂土地,依法终止与各类主体的承包合同,整合土地资源,逐年加大土壤改良、水系配套建设力度,将盐碱地植树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建成万亩新林场,现有造林面积1.5万亩。

市场观,索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工程,是大丰区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坚持市场思维开展的有益尝试。在此基础上,大丰区致力于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动力机制,以发展蓝碳经济为切入点,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主动搭建蓝碳市场交易平台。成立中研绿色金融黄海研究院,推出紫菜贷、林果树碳汇贷等金融产品。江苏省首笔“海洋蓝色碳汇贷—紫菜贷”,以紫菜养殖产生的减碳量、固碳量远期收益权为切入点,成功打通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绿色金融通道;江苏省首笔“林果树碳汇贷—梨园贷”以梨树种植产生的减碳量、固碳量远期收益权为切入点,打通金融支持林果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绿色通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