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镇江抢抓发展机遇,积极探索实践,通过高位推进、政策支持、因地制宜、股份改革、加强监管等举措,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2年全市村级集体总资产155.78亿元,村均集体总资产2772万元,同比增长1.6%;全市总资产超2亿元的村有5个、总资产在1亿元以上的村有28个,占总村数的5%;总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村有439个,占总村数的78.1%。
重实效,股份制改革激活农村金融活水
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事关乡村振兴。2021年以来,镇江连续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方案》,建立了乡村振兴“书记领航”制度,创新构建“六个一”帮促工作机制,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积极推动具体扶持政策的落地落实。而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各村立足优势、挖掘潜力,有的盘活集体存量资产,有的发展物业经济,有的发展现代服务业,有的推进村企合作,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形成了多种经济类型并存的繁荣局面,实现了产业强村之路。
今年以来,镇江稳步推进“政经分开”,通过实施账户分设,构建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的管理格局。
截至目前,镇江丹徒区44个村、扬中市74个村正在推进“政经分开”。同时,全市还鼓励有条件的股份经济合作社以股份分红的形式进行分配。
强监管,守牢集体经济发展边界
重发展更要强监管,才能保障集体经济之轮稳定航行。近6年来,镇江连续开展农村基层腐败和作风问题“三治理一挂牌”专项行动、农村集体资产租赁交易专项整治行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巩固提升专项行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不断升级完善,通过“风险点排查+制度+科技”手段,不断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水平。
在监管中,镇江还不断提升“互联网+”思维,积极推进省“苏智农经”平台应用进度。目前,全市已全面启用省“苏智农经”平台,形成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信息、成员动态管理、股份权益保障、资产管理运营、财务核算监督、产权流转交易等为一体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服务体系。
丹阳市作为全省6个承担试点任务的县市之一,2022年9月选定司徒镇落实试点任务。经过前期对试点乡镇农经人员和村会计进行专题培训,现场指导农经人员财务数据核对、辅助表格导入、系统初始化和账套启用等实际操作,对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答,为全市推广总结经验。2023年初,丹阳市全面开展省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推广使用。截至目前,丹阳市168个村已全部建立财务账套,开展日常的账务处理,建立资产资源电子台账,全面使用省监制的电子票据。
规范农村产权交易也是监管的目的之一,进一步完善交易规则、交易流程、交易合同,才能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截至11月底,全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共成交金额7.98亿元,同比下降2.87%,溢价2212.04万元,溢价率19.12%。丹阳市开展农村产权交易创新工作,与阿里拍卖平台进行对接,通过阿里拍卖网上竞价的方式处置农村资产;规范农村产权交易电子档案管理,创建全省首个《镇江市农村产权交易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地方标准。
优机制,集体经济发展未来可期
对于集体经济的发展来说,经营收益是重要监测指标,2022年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9.94亿元,村均收入176.85万元,同比增长5.4%。全市经营性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村有3个;经营性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村有439个,占总村数的78.1%。
将聚焦资源盘活,充分挖掘利用整合好土地、劳务、企业、区位、文化、乡贤、帮促等资源,推动农村耕地、林地、水域等资源向优势产业、行业和领域流动,规范项目招引,资产出租、拍卖等操作流程,使村集体资产承包、出租、出让等行为步入规范化法治化管理的轨道,实现资产利益最大化。还要聚焦改革动能,进一步谨慎扩大“政经分开”试点范围,加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减轻村级集体支付压力,增强集体经济的发展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镇江还将进一步聚焦监督管理,健全落实“三资”管理制度,加大检查督查力度,严格“应进必进”,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