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以离岸创新建设为抓手 破解科创资源匮乏难题
时间:2023-12-13 09:35 来源:泰州市政府办公室 字号:默认

近年来,泰州市突破行政区划、体制机制限制,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开放理念,扩宽引才视野、拓展科创半径,在北京、上海等科创资源富集地区建设离岸创新中心,构建“离岸-在岸-靠岸”项目孵化转化体系,“嵌入式”链接科创资源,“无缝隙”推进成果转化,有效破解城市能级不高导致的创新资源承载力不足、对创新要素吸引力不强等问题。

围绕创新要素集聚,离岸端打造“桥头堡”

聚焦离岸创新中心“为谁建”,针对高层次人才引育难、留用难问题,深度链接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等资源,吸引高层次创业人才团队、初创型科技企业入驻孵化,构建“离岸研发孵化、泰州转化应用”协同创新模式,推动本土创新和离岸创新双向联动。针对本土企业创新发展技术、人才现实制约,打造集办公办会、研发创新、休闲配套、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离岸创新中心,帮助企业“零距离”链接高校院所科创资源,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助力企业突破成长天花板。

聚焦离岸创新中心“怎么建”,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探索灵活多样的离岸创新中心建设运营新模式。市、市(区)携手,打造标杆型区域离岸创新中心,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离岸创新中心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建有市、市(区)联合共建区域离岸创新中心3家,在孵项目32个。市(区)、重点园区聚焦主导产业,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专业运营、多元服务”模式,布局建设区域离岸创新中心,截至目前,全市建有区域离岸创新中心11家,在孵项目59个。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主体、协调推进”模式,引导支持企业建设离岸创新中心,实现更多科技成果转化,截至目前,全市建有企业离岸创新中心96个,其中海外创新中心7个。

聚焦离岸创新中心“如何建好”,坚持目标导向,着力打造集基础服务、研发服务、投融资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交流共享服务于一体的离岸创新生态系统。基础服务方面,组建专业化人才团队,为入驻项目提供注册、法务、财务等服务;研发服务方面,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入驻项目提供研究开发、小试、检验检测等专业技术服务;投融资服务方面,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加强与创投机构、产业投资机构等合作,为离岸项目注入金融活水;人力资源服务方面,集聚人才引进、高端猎头、管理培训、人才测评等细分领域创新型人力资源服务类企业入驻,为离岸项目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交流共享服务方面,常态化举办专场招商会、项目路演、创业大赛、产学研对接等活动,打响离岸创新品牌。

围绕项目加速成长,靠岸端筑牢“孵化巢”

建设特色化加速器。聚焦离岸创新重点产业链和产业技术细分领域,在全市范围布局建设加速器,为离岸项目提供中试熟化、工程开发、样品试制、数据模拟、场景应用、工艺改进等服务,加速项目成长进程。目前,全市建有泰兴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中试基地等科技企业加速器18家,占地176万平方米,集聚专业技术人员123人、各类领域专家39人,累计完成中试项目25个。

打造专业化服务平台。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源优势,引进复旦大学、东南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建设新型研发机构23家,集聚国内一流研发团队35个、研发人员584人,解决纳米级超精密装备制造等卡脖子技术难题16个,有效助力项目孵化转化。布局建设疫苗工程中心、江苏泰州医药科技等公共服务平台23个,提供公用设备、信息资源、科技咨询服务等,帮助项目降低成本、便捷获得经营资质和市场空间。

构建多元化金融体系。在全国首创“创新积分贷”产品体系,按多倍额度为离岸项目提供纯信用、低利率的信贷支持。截至目前,已为离岸项目发放贷款46笔、8.53亿元,年利率最低仅为3.7%。建立“苏科贷”离岸创新项目库,简化入库程序,累计为12个离岸创新项目发放贷款12笔、4770万元。设立总规模10亿元泰州市天使投资基金,采用直投模式向离岸项目投资,截至目前,已投资交割项目4个,累计投资金额2300万元。

围绕创新成果转化,在岸端建强“大后方”

打响园区“升级战”。聚焦18个重点园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强创新资源配置,在政策制定、资金投入、重大创新载体和平台布局建设等方面优先给予园区支持,创成国家级高新区1个,省级高新区2个。大力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在江苏率先专题开展低效闲置工业用地盘活提升,建立全省首个低端低效闲置土地新上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截至目前,累计盘活提升低效闲置工业用地1.5万亩,大幅提升离岸项目承载力。

打造服务“快车道”。组建“助企强链”科技创新服务团,形成由职能部门牵头,汇聚创新平台载体、高层次人才科创力量,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服务网络,为离岸项目提供政策宣讲、技术攻关、投资融资等服务。建立离岸项目专员服务机制,打造“店小二”式服务,选派熟悉政策、精通业务的骨干人员,下沉一线服务项目产业化,逐一协调解决土地、审批、资金等问题,切实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打好政策“组合拳”。研究制定离岸创新专项政策,对离岸创新中心建设运营最高给予1600万元资金扶持,离岸创新人才视同在该市工作,同等享受购房券、凤城英才卡等人才政策,对离岸创新企业单年度最高给予20万元研发补贴。将离岸创新中心内项目纳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范畴,对新建市外企业离岸研发机构给予科技创新政策奖补,构建起离岸研发、孵化、转化全链条创新扶持政策,全谷物浓浆、汉食机器人离岸项目已进入产业化阶段,预计投资2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