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迎来金融政策红利。日前,江苏省发布金融支持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未来五年提供不低于5000亿元的新增融资支持,系统建立支持制造业绿色转型的长效机制,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
近年来,南通市积极调整信贷政策,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全力施肥灌溉,助力制造业根深叶茂。今年三季度末南通市绿色贷款同比增速为57.44%。
政策支持,为绿色发展铺路架桥
南通市聚焦绿色智造,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长三角区域发展的绿色增长极。工信部日前公示2023年度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南通市共有8家企业入围绿色工厂,2家企业入围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个园区入围绿色工业园区。
2018年初,南通市在省内设区市中率先推出“绿色金融”新政,积极探索构建南通市绿色金融体系,加快绿色金融发展支持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全市绿色信贷融资余额1800亿元,较年初增长620亿元,较2018年末翻了近两番。
为助力南通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现“3060”双碳目标,人民银行南通市分行还制定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补齐政策短板、完善制度体系;今年4月,还联合市金融监管局、生态环境局制定专项评估办法,从金融政策、金融产品、产业发展等方面综合评估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有力推动金融机构支持绿色高质量发展。
此外,人民银行南通市分行还全面强化货币政策的机构引导作用,在绿色金融领域加大资源倾斜力度。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该行累计发放“苏碳融”政策资金1.68亿元,惠及28家企业;办理绿色再贴现55.15亿元,惠及107家企业;累计推动银行机构发放碳减排支持工具合格贷款69.2亿元。
产品创新,为绿色生态赋能提速
南通市各银行机构积极探索产品创新,为绿色转型赋能提速。海安农商银行为江苏合源纺织科技公司投放的南通首笔排污权抵押贷款,有力支持企业节能环保改造;海门农商银行为海门鑫源环保热电公司发放的南通地区首笔150万元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有效盘活企业碳配额资产,助力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江苏银行南通分行发放的175万元江苏省首笔面向养殖户的紫菜碳汇贷,解决了紫菜养殖行业担保不足和碳汇资产长期搁置等融资难题。
除了碳权贷、碳汇贷等环境权益质押类产品,南通市金融机构还创新推出光伏贷、环境目标挂钩贷等针对绿色行为的专项产品,财政部门还联合人民银行推出环保贷、苏碳融等货币和财政政策支持的产品。截至目前,南通市共落地光伏贷103笔、22.5亿元;环境目标挂钩贷款21笔、14.37亿元;排污贷10笔、5700万元,碳权贷5笔、1.5亿元;碳汇贷4笔、280万元;环保贷环保担210笔、16.4亿元。
服务提升,为绿色转型添薪加柴
近年来,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南通市金融机构不仅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更积极探索金融服务模式,努力提高金融服务与制造业转型发展需求的适配度,走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共赢的创新之路。
南通市积极推动制造业企业债券发行,促进金融资源循环畅通,为绿色生态添薪加柴。目前,已成功推动南通农商行发行全国农商行系统首单、江苏省首单绿色金融债;支持兴业银行承销发行江苏省首单绿色私募债;帮助南通金通灵科技公司成功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知识产权质押创新创业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