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2022年,泰州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持续开展“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先后开展泰州市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子基地和长江(泰州段)生物多样性观测能力建设,完成长江(泰州段)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及应急响应体系建设,通过强化河岸共治,保护长江取得阶段性成效。近年来,长江泰州段流域水质持续改善,稳定在Ⅱ类标准。
一是建设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子基地,形成全链条长江智能化治理模式。该基地以“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充分利用监测监控网络、无人机航拍、无人船监测、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开展沿江生态环境的全天候监测监控,建立有效的巡查、预警及反馈机制,确保各类预警信息及时有效处置,为长江大保护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基地建设形成了“监测-预警-调度”全链条的长江智能化治理模式,实现流域范围内包括政府、公众、企业等不同主体的联动和共治。截至目前,基地建设已立项并纳入省环保项目储备库,实施方案通过了由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组织的专家论证。
二是构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及应急体系,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能力。2022年,开展长江(泰州段)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及应急响应体系建设。依托这一项目,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中心可以对重点区域开展高精度三维建模展示,同时掌握应急物资、应急专家等信息,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可以为有效处置提供决策依据。2022年11月,该项目通过竣工验收,为长江风险管控和应急处置响应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体系建设,保护宣传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建成泰州市生物多样性野外观测体系,针对生态系统及物种类群,积极应用生物基因信息等新兴技术,以固定观测样地、样点、样线为主要形式开展长期定点观测与生物多样性评估,构建生物多样性观测指标体系。建设生物多样性综合研究实验室,以调查观测数据为基础,开展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评估、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研发、生态修复策略制定等方面科研工作。建设生物多样性主题科普馆,综合反映泰州市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开发生物多样性观测数据平台,将生物多样性观测与科研成果进行可视化处理。
下一步,该市将与省环科院对接,加快观测站及实验室建设,提升沿江生物多样性监测能力,通过持续掌握区域生物多样性水平和变化趋势,为评估保护成效和制定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打造全省沿江生物多样性观测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