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加快构建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格局
时间:2023-05-11 09:20 来源:泰州市政府办公室 字号:默认

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是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泰州市聚焦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突出主导产业,强化投入保障,以延链、补链、壮链、优链为支持重点,着力推动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提升生产能力,夯实全产业链发展基础

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级投入部分,市财政按50%的比例进行配套。截至2022年底,共建成高标准农田337万亩,占耕地面积76%,提前实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占耕地比重达70%”的省定目标。2018年,设立农业可持续发展专项,用于支持示范区建设,累计安排市级财政资金6亿元、支持项目91个。研究制定《泰州市种业发展扶持政策》,安排专项资金400万元,从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农业新品种培育等六个方面支持种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泰稻、泰麦”品种系列。

突出载体建设,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5个。积极申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共获批建设国家农业产业强镇6个,获得中央财政补助6000万元,带动地方投资1.8亿元。从2020年起,每年安排3000万元支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46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38个。开展“一村一品”镇村市级认定工作,对达到市级示范标准的镇村,按照每个镇村20万元的标准进行奖补,共建设市级以上示范村镇125个,其中国家级20个。

壮大产业主体,做强全产业链核心力量

制定下发《泰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双倍增计划扶持政策实施细则》,2022年24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获市级财政奖补资金444万元。印发《关于推广姜堰区家庭农场主养老保险补助经验做法的通知》,按照“一人一户”的原则,市财政对家庭农场主缴纳的养老保险给予补助,标准为2000元/人·年。2023年,市区受益农场主预计超过200个。积极整合各类资金,加快培育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市已成立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727家。

健全支持体系,推动全产业链加快发展

将农业信贷担保纳入“泰信保”体系,对农户免收担保费,由财政全额补助。设立农业信贷担保应急转贷资金,初期规模300万元,按0.02%的日费率收取资金占用费。截至2022年底,农担在保余额超过16亿元。2022年,设立农产品品牌建设专项资金,预算安排350万元,实施市(区)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补助政策。先后投入5000万元,支持省农科院泰州农科所、南农大泰州研究院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泰州农科所已建成特色粮经、特色园艺等4个特色学科。南农大泰州研究院组建了11个专家科技服务团队,建立了8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