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泰州市海陵区积极推广“大数据+审计”模式,构建“高标准农田大数据审计”模型,广泛应用无人机航拍、GIS遥感技术和RTK测量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农业审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升审计效率和数据利用水平,助推高标准农田建好、用好、管好。
利用无人机布下“天眼”。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大、分布广的特点,审计人员应用无人机航拍,加强高空查勘与现场审计间协同。审计人员在项目现场通过无人机高空摄影,对高标准农田选址位置、配套设施的建设、管护情况以及建成后的种植情况进行核查,全面排查项目存在的不标准、不规范问题。
使用GIS系统织密“地网”。为精准核查高标准农田“非粮化”使用和周边楼房“非农化”建设的问题,审计人员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地毯式”审计,通过对各年度上图入库矢量数据、卫星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图、全国国土核查数据等信息进行比对、分析、核查,有效诊断农田“非粮化”使用、“上图入库”数据不准确等问题。
运用RTK技术强化巡检。在高标准农田审计中,核实机耕路的工程量是一项重要审计事项,也是配套设施建设资金容易发生虚报冒领的领域之一。审计人员改变传统手工测量方法,探索应用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让其代为“跑腿”。首先运用RTK测量仪进行实时动态定位坐标采集,再利用CASS软件将坐标在CAD软件中进行展点,进行数字绘图成图,重现机耕路原貌,最终准确测算出道路长度、宽度、面积等工程量数值,将审计精度提高到“厘米级”,极大提高了工程量测算的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