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截至5月底,南通市城镇新增就业5.06万人,同比上升3.24%,位于全省第一方阵。近日,南通市促进就业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组合拳,惠企政策精准直达
去年,南通市出台《积极应对疫情深化落实保企业稳就业惠民生十条举措》等一揽子政策措施,打好“降缓返补贷”助企纾困、稳岗留用组合拳。全年为10万家市场主体减轻失业保险缴费负担13亿元,向5.9万家用人单位发放稳岗返还3.9亿元、惠及90万人,为225家企业缓缴失业保险费397万元,向2142家用人单位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2832.45万元、涉及留工稳岗5.66万人,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2798.55万元。
南通市从2016年开始,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稳定岗位补贴。从2020年初开始,为加速资金返还,南通市优化申报方式,将企业找政策转换为政策找企业,依托大数据,筛查比对出符合条件的企业直接进行资金拨付,企业无须申请。
南通市还推出企业用工奖补政策,进一步提高劳务基地运行补贴标准,规范人力资源机构推荐用工,扩大企业自主招聘补贴范围,去年共发放用工奖补资金763.01万元,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得到最大限度满足。
规范化,新形态就业更优质
今年,南通市在新建10个规范化零工市场的基础上,还将推动“零工驿站”建设,进一步方便灵活就业人员。南通市本级零工市场自去年11月开门运营以来,已开发6305个灵活就业岗位,通过“云端送岗+现场直聘”,为新业态、非全日制用工、临时性和阶段性用工与用人单位搭建起沟通桥梁。
去年,南通市按照“一县一品”建设原则,征集了7个劳务品牌,鼓励劳务品牌与合作机构洽谈签约,扩大其吸纳就业能力,共促成培训合作签约6.5万人次,人力资源对接签约7780人次,投资签约1400万元,海安茧丝绸巧工匠、如皋红木雕刻师、南通中天光电产业制造师3个劳务品牌被评为省级劳务品牌,其中海安的茧丝绸巧工匠最具示范引领作用,累计培训蚕农22万人次,直接帮助1.3万名蚕农就业增收。
南通市新增就业人数中,有一半都是新业态下的就业人口。南通市从新职业培训工作入手,通过培训更好引领职业规范、提升从业水平,创新发证模式,将居家养老照护、剪辑视频、无人机操控、验房师等19个培训合格证书项目正式纳入《南通市2023年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工种)目录》,同时,该市还通过对培训教师开展培训、举办教学能力大赛,邀请资深专家编写培训大纲、建立更新考试题库等,针对重点人群编写职业指导的教学大纲和授课内容,努力提升培训能力,从而提高技能人才就业质量。
标准化,就业服务触手可及
今年1月13日,南通市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国家级考核评估,被评定为优秀等次。2014年被确立为全国首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以来,南通市就管中心先后制定了通用基础、服务保障、服务提供、服务评价与改进四个标准子体系,共包含各类标准158项,其中自订比例近九成,覆盖了就管中心、人力资源市场和基层平台的日常管理工作,基本满足公共就业服务需求。
由于标准体系的导入,平台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2019年就实现了四级平台标准化率100%。今年,南通市将建成30个标准化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就近为辖区百姓提供就业创业服务。
2021年,江苏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正式在南通地区切换上线,改造一新的南通人社综合服务大厅也正式对外服务,“就业一件事”“工伤一件事”“社保卡一件事”等业务也在人社专柜以专窗的形式统一对外服务。去年,南通市人社部门联合南通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打通部门壁垒,开通“就业登记一件事”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设立业务。江苏省人社一体化平台南通创新区建设项目于6月6日上线试运行,这是省平台上的首个地方创新区项目,把省系统没有实现的就业创业服务功能纳入信息化建设,打造省市协同应用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