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899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提案)
时间:2023-07-14 15:21 来源: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字体:[ ]

林敏洁、华桂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我省能源体系建设概况

我省经济体量大,能源特别是煤炭、天然气、用电量等消费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但一次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96%以上的煤炭、99%以上的油气由省外输入,区外来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20%,形成了“能源消费大省、能源资源小省”的供需格局。2021年,我省用全国6.6%的能源消费总量、8.5%的用电量,有力支撑了10.1%的经济发展,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361吨/万元,能源利用效率居全国前列。

在资源禀赋方面,省内煤炭、油气等化石能源产量很少,基本为省外输入。可再生能源中,太阳总辐射量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呈现递减态势,从全国来看太阳能资源中等偏下;沿海海域可利用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开发条件较好,陆上可利用风资源由沿岸地区向内陆地区呈现递减态势,从全国来看陆上风能资源相对较差。

在消费总量方面,2021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3.48亿吨标准煤,位居全国第三,其中非化石能源占12.3%。经初步测算,2022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小幅增长,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13.5%左右,煤炭消费比重稳步下降。

在电力消费方面,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7400亿千瓦时,江苏电网最高用电负荷达到1.31亿千瓦,区外最高净受电力达到3251万千瓦。2022年,全省非水可再生能源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约15%,含水电可再生能源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约22%,分别完成国家下达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目标。

在电力设施建设方面,截至2022年底,全省电力总装机容量约16000万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30%,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22年,新增装机约760万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新增占比超过80%。电网方面,500千伏电网已形成“七纵七横”网架,220千伏电网优化为31个片区运行;建成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形成“一交四直”特高压混联电网。

二、关于我省能源领域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发展方向

“十四五”期间,我委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能源安全保障为首要任务,以能源绿色低碳为发展方向,以能源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实现能源更加安全、更加绿色、更加高效、更高质量的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在安全高效保障方面,全力以赴做好迎峰度夏与迎峰度冬工作,统筹发展与安全,保障我省能源电力稳定供应。“先立后改”加快推进全省支撑性电源建设,提升省内供应能力;多方筹措固化区外来电资源,获取省外支撑;高质量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保障系统安全;积极对接主要产煤省区和重点煤炭企业,稳定煤炭供应;多元化拓展天然气资源,发挥顶峰功能;持续强化电网和发电机组运行管理,确保稳发满发;不断提升能源监测预警水平,做好能源形势分析和需求预测。

在清洁低碳发展方面,深刻领悟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要求,积极稳妥、系统谋划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路径。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发展光伏发电,因地制宜规模化、多类型推动项目建设;规范化推进已竟配海上风电项目前期工作;不断挖掘农村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提升农村清洁能源供给能力和消费水平;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和行业科研力量,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深度开展重点课题专项研究,积极探索氢能多场景、多领域示范应用,科学谋划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可靠的多元供给体系和柔性可调、多能互补的调节体系;支持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支持常州建设新能源之都,支持徐州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不断促进可再生能源高效绿色消纳、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在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布局方面,立足我省发展实际和资源禀赋,重点在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区域产业发展潜力大的连云港、盐城和南通沿海三市开展规划研究。合理谋划沿海新能源开发布局,印发海上光伏开发建设实施方案;科学开展沿海储能规划研究,系统出台支持新型储能发展相关政策;统筹规划沿海新能源可靠接入和有序消纳方案,分析沿海地区新能源消纳形势;系统研究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及新兴产业发展态势,提升地区绿电消纳水平,增加地区产业绿电供应能力,促进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

在充电桩设施配套方面,我省相关主管部门将与我委等多部门协同配合,贯彻落实国家部署,努力构建布局合理、标准统一、智能高效、安全便捷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网络,有效支撑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研究制定我省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优化城市公共充(换)电网络建设布局,加快居住社区与乡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公路沿线快充网络建设,不断提升节假日高速公路充电服务保障水平,持续开展充(换)电基础设施发展路径研究、管理模式探索,加强新业态、新技术的应用。

衷心感谢您对发展改革工作的理解、关心和支持!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2023年6月2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