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赵建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一老一小”服务水平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等部门对提案进行了深入学习研究,各部门高度认同提案对“一老一小”服务重要性的分析,认为所指出的扬州市在“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代表性,所提出的具体建议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我们将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吸收采纳。
江苏是人口大省,“一老一小”群体数量大、服务保障任务重,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民生工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一老一小”工作,不断强化制度设计、优化政策环境、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扩大供给,养老托育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发展水平总体上居全国前列。
一是组织领导更加有力。在全国率先将老龄工作委员会提升为省委副书记牵头负责的省委议事协调机构,建立由常务副省长任组长的省“一老一小”工作协调小组,并召开工作会议、印发任务清单、组织工作督导、开展能力评价,初步建立起统筹解决“一老一小”的工作机制。
二是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在全国率先出台《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并不断根据新形势作出修订完善。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等制度性文件,编制养老、托育、老年健康、老龄工作等发展规划,近期又出台关于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政策文件,13个设区市全部制定出台“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为更好保障“一老一小”夯实了基础。
三是政策支持不断强化。省财政建立稳定的养老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从2012年的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9.4亿元。2020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经费支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累计已安排2046万元。全省已有9个设区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今年内可实现全覆盖。截至2022年底,全省参保人数5315万人,待遇享受33.7万人,基金支出25.8亿元。“十四五”以来,省发展改革委共安排近3.1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了127个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建设项目。2022年,在全国率先实施民营养老托育机构一次性纾困补贴政策,省级财政分别发放养老、托育纾困补贴资金1.37亿元、639万元,为稳定养老托育服务市场注入“强心剂”。
四是服务供给稳步扩大。全省共建成各类养老服务床位73万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7%;建成二级及以上老年医院51家,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83.9%,护理院总数达到348家、实现所有县(市、区)全覆盖,建成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848家;全省各类托育服务机构超过4600家,可提供托位超过26万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超过3个,养老、老年健康、托育服务等关键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五是短板弱项逐步补齐。加强社区养老托育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更好满足群众对于“一碗汤”距离的服务需求。全省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点)1.8万个,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377个,老年人助餐点4680个,“15分钟养老服务圈”初步建成。各地切实加强居住区配套托育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南通等地积极推广“1+N”普惠托育新模式,通过免费提供社区用房等措施,支持优质机构建设社区嵌入式托育点,满足家庭就近入托需要。强化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全省建成236家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拓展了农村养老服务阵地。
六是人才培养不断提速。大力推进养老托育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养老护理员一次性岗位补贴、特殊岗位津贴等激励制度。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培养,目前全省有53所高职院校、101所中职(含五年制高职)学校开设养老托幼相关专业,职业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能力逐渐增强。省政府与民政部共建高层次养老人才培养协调机制,开办全国首家本科以上层次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2021—2022年累计招收本科新生339人、研究生45人。持续开展养老护理员、健康照护师、保育员等康养服务技能人才培训,累计培训18.6万人次,有效提升服务人员职业技能素质和工作质量。
虽然全省“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但相对于需求的持续刚性增长,当前的服务供给远不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平衡并存、发展不足和意愿受约束并存、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问题并存,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养老托育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广大家庭养老育幼服务需求。对于提案中所提出的工作建议,下一步将突出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工作。
加强部门协作,突出规划引领
省有关部门将认真组织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有效落实国家优化生育政策,切实将“一老一小”问题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整体解决。充分发挥省“一老一小”工作协调小组职能,通过编制实施年度重点任务清单、推动解决突出难点堵点问题、加强经验交流和总结推广等途径和方式,切实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工作落实。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推动以养老托育服务为重点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发挥考核“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不断压实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
加强财政投入,扩大普惠供给
省财政厅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主动参与政策研究,探索建立适应我省省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继续统筹安排相关专项资金,支持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养老托育公共服务水平。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将加强省级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强化任务清单引导作用,推动县级失能(失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机构、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托育服务。省发展改革委将使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工具,持续加大对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建设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各部门将坚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更好发挥市场作用,综合运用规划、土地、住房、财政、投资、融资、人才等支持政策,引导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持续扩大普惠性养老托育服务供给,让养老托育服务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运行可持续,更好满足广大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需求。
加强阵地建设,突出人才培养
省有关部门将持续加大养老托育类人才培养力度。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积极设置养老托育类相关专业,积极推进“1+X”证书标准。深化产教融合,支持各类院校与养老托育企业深度合作,开展订单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积极培育一批养老托育领域产业融合型企业。深入推进康养职业技能培训,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多样化、针对性培训服务,吸纳更多劳动者投身康养服务领域。持续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不断规范康养服务人员从业标准,推动先培训后上岗、人人持证上岗,确保康养服务人员素质过硬。
衷心感谢您对发展改革工作的理解、关心和支持!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2023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