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张心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江苏省高应变动测市场管理的提案》收悉,经商省市场监管局,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高度重视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工作
(一)我省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基本情况
截止2022年底,全省共有工程质量检测机构424家,其中事业单位及其他23家、占5.4%,国有企业84家、占19.8%,民营企业317家、占74.8%。424家机构中,有地基基础资质的 290家。全省共有检测专业技术人员14305人,其中中级职称5888人、占技术人员的41.2%,高级职称3137人、占技术人员的21.9%,注册执业人员886人、占技术人员的6.1%。
(二)不断加强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监管工作
我省持续加强检测行业监管,提高检测能力,规范检测行为,检测市场整体运行平稳。
1.制定加强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监管工作措施。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地基基础工程检测监管工作的通知》,对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检测机构等检测行为的规范性提出要求,对建设主管部门和监督机构检测监管工作提出针对性的要求,同时鼓励检测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从而加强我省地基基础工程检测管理,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规范检测市场行为。印发了《江苏省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导则》,为地基基础工程检测提供了工作指引,进一步规范了我省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工作。
2.加大工程质量检测监督检查力度。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检测机构管理薄弱环节和现场检测行为的检查,随机抽取检测人员进行现场实践操作考核,近5年省级监督检查255家次,其中检查地基基础检测机构72家次。共对9家次地基基础检测机构实施行政处罚并记不良行为记录。通过监督检查,加大了对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的行为监管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有效规范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行为。
3.健全工程质量检测能力验证制度。开展多层级的能力验证活动,通过能力验证比对,对检测机构、检测设备、以及检测人员的现场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检验。近5年,我省开展省级地基基础能力验证3次,共563家次参加能力验证,满意411家次,可疑94家次,不满意58家次,不满意机构要进行二次能力验证,直到满意为止。省级层面切实做好对全省验证工作的统筹协调、业务指导和省级能力验证,各地积极推进本地区检测能力验证工作,并开展检测技术交流会、专家专题讲座等活动,通过省市联动提升全省整体检测水平。
4.不断完善工程质量检测数字化监管措施。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工程质量检测监管工作,开发了“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了检测数据和结果实时上传,各地主管部门和监督机构利用实时查询手段,有效提高了工程质量检测监管效率和权威性。各地也积极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地方工程质量检测监管工作,无锡通过JCQ基桩测试远程监管系统对基桩检测活动进行监管,以“四不两直”的方式采取屏前检查、现场检查、专项检查及双随机检查等手段对全市检测桩基检测展开抽查;泰州要求检测机构将桩基低应变现场检测数据实时上传至“泰州市地基基础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南通建立桩基完整性检测提前上报检测信息制度,通过现场随机复测、检测报告检查等措施,保证检测工作质量。
二、我省高应变法检测开展情况
基桩质量(承载力、桩身完整性)是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工程中影响上部结构安全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国家和我省对基桩施工质量控制均做了严格的规定,包括事前桩的选型、事中成桩过程控制和事后质量验收,以保障基桩质量。《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第5.2.5~5.2.7条,规定基桩承载力(为设计提供依据)应通过静载荷试验确定;《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将基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列为基桩验收的主控项目,该标准第5.5~5.11节规定了承载力验收采用的检测方法,明确规定预制桩、钢桩的承载力验收检测方法为“静载试验、高应变法等”。
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标准》(JGJ106-2014)和江苏省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DB32/T3916-2020)对地基基础工程检测方法的适用条件、现场检测的操作要求及分析评价标准均做出了规定。JGJ106-2014第3.3.5~3.3.6条及DB32/T3916-2020第3.3.3条规定,本地区或同一单位工程相同条件下具有可靠的动静对比验证是高应变法使用的前提。DB32/T3916-2020将高应变法用于多节桩(预制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是充分考虑高应变法的技术特点,在我省苏州、南通、连云港等地区已得到很好的应用。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江苏省高应变动测市场管理的建议非常好,对问题的分析和提出的建议都非常有针对性,下一步我厅将重点抓好一下三个方面工作:
1.充分发挥高应变法检测优势
竖向承载力检测方面,在符合现行标准规范及工程适用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高应变法检测基桩竖向承载力在检测速度快、检测费用较低及检测样本范围大的优势,引导高应变法在检测基桩竖向承载力方面的推广应用。桩身完整性检测方面,基于低应变法的局限性,充分发挥高应变法锤击能量大的优势,推广高应变法在桩身完整性检测方面的综合评价作用,保障基桩桩身完整性判定的可靠性。锤击法施工工程方面,在桩的选型、试桩及施工过程控制时,提倡采用高应变法在桩基施工中的监控功能,在科学选型、工艺优化、过程控制方面发挥高应变法的作用。
2.进一步提高高应变法检测能力
加强高应变法检测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和能力验证工作,切实提高相关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保证地基基础工程检测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开展地基基础工程检测技术研究,组织高校、科研单位及检测机构对高应变法的科研活动,积极参加国家、行业在高应变法检测标准的研编工作。
3.进一步加大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监管力度
一是压实地基基础检测工作责任。通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对监理旁站见证责任履行情况和检测机构检测行为的规范性、检测数据的真实性等进行检查,并及时通报、公开检查结果。二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管效率。通过视频、图片、微信工作群或监管系统随机抽查地基基础工程检测过程中的设备、人员、检测数据等情况,研究制定高应变法实时采集上传制度措施,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检测监管效能。三是持续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严重违反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要求、造成严重质量隐患以及检测弄虚作假等行为的有关责任单位和人员,加大处罚力度,公开行政处罚信息。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3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