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头不大、跑得快、跳得高,体态轻盈的瞪羚被誉为“草原精灵”。拥有同样特征的瞪羚企业,则被视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和发动机。日前,泰州市印发《泰州市瞪羚企业培育实施方案》,将多方面加大对瞪羚企业的培育,计划到2025年,全市培育瞪羚企业100家。
为了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近年来,该市完善了“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位于中间位置的瞪羚企业发挥着关键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省级瞪羚企业33家,近两年的新增数量在苏中、苏北地区排名第一。
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硬科技属性,是瞪羚企业的“三大标签”。新的实施方案为瞪羚企业认定增加了多条硬性标准,包括企业近三年均有研发投入,申报前一年度研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重不低于3%;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原创性技术,在关键技术或主要产品(服务)上具有较强技术优势,近三年内通过自主创新获得相关产业领域内的知识产权等。
《方案》明确,将加大对瞪羚企业的扶持力度,针对瞪羚企业的独特发展需求,将集聚各类资源,提供精准服务。一方面加大政策供给,对瞪羚企业研发投入、科技金融、科技支撑计划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依据企业创新积分开具“一企一清单”,给予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发挥龙头牵引,优先支持瞪羚企业牵头建立创新联合体,带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围绕共性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
《方案》规定,对瞪羚企业有2年考核期,并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创新引领型企业整体发展质量。到2025年,全市将培育瞪羚企业100家,其中医药高新区(高港区)等省级以上高新区培育瞪羚企业超过6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