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引领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2023年,徐州市聚力提质增效,不断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力军,培大育强成果丰硕,新凤鸣、龙兴泰等4家企业迈入50亿元企业“俱乐部”,百甲科技、苏能股份、康力源3家企业成功上市,鑫华半导体入选“江苏独角兽”,“四上”企业净增1598家。
2024年,徐州市明确提出构筑优质企业矩阵,深入实施培大育强工程、企业上市鹏程计划,推动企业深耕细分领域、打造拳头产品,构建梯次培育体系;加快推动“小升规”,年度新增产值超10亿元企业10家、上市企业5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80家,培育省长质量奖及提名奖2个;净增规上工业企业600家,提速智改数转网联,新增星级上云企业200家,新增省级以上智能工厂和车间16个;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增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6家。
根据全市目标,徐州市各地也纷纷出台了相应“计划表”“任务书”,全力推进优质企业培育。
沛县提出狠抓后备企业培育、做优四梁八柱,重点支持观澜、大川、阿拉丁等后备企业做大做强,确保全年净增“四上”企业200家以上,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新领军企业”培育梯次,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以上。
睢宁将建立完善企业培育梯队加强动态跟踪和精准扶持,力争全年新增“四上”企业215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70家。深入实施“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实现规上企业全覆盖,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以上,两化融合贯标认证企业10家以上。
邳州将突出固本强基,梯度抓好企业培育。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力争工业开票过千亿,新增“四上”企业240家以上。全年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家,潜在独角兽、瞪羚企业6家,力争鲁汶上市,博康、上达报省辅导,不断做大资本市场“邳州板块”。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计划,新增国家高企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0家以上。
新沂将以“头雁计划”为引领,全力打造“百亿领航、五十亿带动、十亿支撑”的大企业发展矩阵;推进“雏鹰计划”,鼓励中小企业加强与龙头企业的协同创新配套合作。推进“筑巢暖窝计划”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建立上市企业培育库,积极推进经营主体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新增省“星级上云”企业40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4家、智能车间3家、互联网标杆工厂培育达标2家。
贾汪区明确今年力争新增“四上”企业172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0家。培育星级上云企业20家。新增5G基站50个以上,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