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1月3日,苏州发布《苏州市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增资扩产实施方案》《苏州市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等12项产业政策,围绕工业经济稳增长、产业集群建设、智改数转网联、土地集约利用、企业服务等多个方面强化要素保障,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苏州新型工业化走在前、做示范。
一是推出“311”服务业体系。当前,苏州正加快构建由10个重点产业集群和30条重点产业链组成的“1030”产业体系,为了紧密契合该体系,《苏州市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将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的布局概括为“311”服务业体系,“3”是指要素支撑服务、质效提升服务、商务专业服务等3大重点方向,“11”具体包含11项细分领域,其中着力突出了碳中和服务、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服务、工业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新的领域和方向。
二是持续推进智改数转网联。苏州计划,到2026年,全市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70%和75%,全市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企业比例达到80%,全市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超过70%;累计创建灯塔工厂1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G工厂)300家、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000个。一方面,完善《苏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准》,全面提升智能制造诊断水平,每年组织不少于2000家企业开展各类诊断;另一方面,全力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在汽车装备行业和电子元器件行业,累计培育数字化能力水平二级企业600家以上,三级、四级企业各100家,征集中小企业“链式”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20个。
三是支持工业企业增资扩产。为进一步扩大工业有效投入,到2025年,全市实施1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增资扩产项目1500个,总投资额超4000亿元;工业投资突破2000亿元,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保持在30%左右,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保持50%以上。同时,每月监测调度增资扩产项目建设进度,逐一摸清工业企业增资扩产拟开工项目开工计划,瞄准项目审批中的安评、环评、能评等关键环节,以“能免则免”“能简不繁”“能快不慢”为工作目标,加速项目开工建设。各县级市(区)可根据具体情况对重点项目“一事一议”,加快项目落地和推进;对于特别重大项目,由市、县级市(区)两级给予“一企一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