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涟水县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成效。
一是聚焦稳定粮食生产。强化服务指导,落实冬春田管关键措施,小麦种植面积达98万亩,亩产382.5公斤,呈现面积、单产、总量“三增”局面。实现秋收水稻92.29万亩、玉米8.25万亩、大豆11.07万亩。
二是聚焦打造产业集群。实施稻米“品质提升、延链强链、主体引育、品牌打造”四大行动,推动涟水稻米产业集群发展,新增南梗9308、南梗66等优质稻米种植面积15万亩。延续《关于推进芦笋产业发展的六条意见》,新增芦笋种植面积3134亩,涟水芦笋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春竺”芦笋获评第十二届江苏省(连云港)园艺博览会园产品一等奖。延续高粱种植奖补政策,推动高粱产业发展,种植面积达2.3万亩。
三是聚焦强化产业招商。该县先后拜访河南思念、荃银高科、神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等60余家企业,收集有价值信息40余条,接待赴涟客商22次,在谈项目6个。
四是聚焦推进农村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在高沟镇扁担村试点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工作。全县土地流转71.71万亩,今年新增土地流转8.3万亩。强化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1个,新增家庭农场108个。深入推动公共空间治理,累计排查问题25182个,涉及土地面积27.82万亩,收回土地面积27.7万亩、收回率99.6%。
五是聚焦整治农村环境。组织开展统一村庄清洁日活动、村庄垃圾清理专项行动,考核评选出三批“双最”村居名单。对标省级创建标准,择优申报创建省市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培育对象1个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8个(其中省级1个镇、8个村,市级10个村)。扎实推进户厕改造。印发《涟水县2023年度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召开部署会、业务培训会、工作推进会、现场观摩会等会议40余次。深化改厕“日报”机制,常态化深入改厕一线督查指导,开展“改厕大比武”活动,以比促学,全面完成年度改厕任务。
六是聚焦提升村集体收入。编印年度村集体增收清单,实行挂图作战。坚持专干会周通报、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月调度、重点工作会季推进机制,着力提升村集体收入。今年上半年,全县354个涉农村(居)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达25311万元,村均收入71.5万元;收入达50万元的村289个,达标率8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