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峰:集体领头种好地 降本增效掘真金
时间:2024-03-09 08:39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默认

人勤春来早。初春的海安市角斜镇富港村,千亩小麦犹如一片绿毯。3月8日上午,村党总支书记王琪峰正带领几个村民在田里施肥打药,脚边麦苗已长到小腿高度。“过完年,我们就忙着春耕备耕工作,这几天天气回暖,正是抓田间管理的关键时候。”她说。

富港村粮食种植面积2000余亩、水产养殖面积1400余亩。这样一个不靠海、不邻景的纯农业村,随着年轻人纷纷外出,土地谁来种、村经济怎么发展,曾是摆在村干部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村“两委”班子商量后,决定由集体领种土地。

2017年,富港村组建海安港丰谷物农地股份合作社,流转村民承包地,实行公司化运作。“一方面解决了没有劳力种田问题,另一方面把村民变为股民,到了年底土地保底分红,年富力强的劳力也能在外安心打工。”王琪峰介绍,合作社的粮食生产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机耕、统一技术、统一种苗、统一销售,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过去一年,村里新动作不断。去年7月,富港村与南通天安数码城公司党支部签约开展支部共建,通过资源共享等方式,健全完善村企结对机制。“去年10月,我们签约特色农业项目,投资额3500多万元。”王琪峰介绍,项目以“农场+”建设模式为核心驱动力,整合本村稻麦种植、水产养殖两大特色产业的农业资源,融入生态、休闲、主题、食宿等“农场+”发展模式,形成“农业+文旅+科普”一体化产业布局。

去年10月底,港丰合作社建成日产200吨全智能自动化大米加工生产线,水稻通过碾米、抛光色选、成品分级打包等工序加工成精米,有效锻强产业链,延伸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去年,合作社被评为南通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基地,并顺利创成南通市“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

截至去年底,合作社共流转土地2046亩,全村超八成土地实现规模种植经营,带动100多名村民就业。去年,村级集体收入达167.4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万元。

王琪峰表示,富港村在新一年仍将聚焦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延伸产品附加值,提高港丰大米品牌知名度,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持续打造特色农业综合体项目,拓宽农户致富渠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