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连云港市坚持产业强海、科技兴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科学用海,紧紧围绕全年230项工作任务,迅速行动稳推进、突出重点抓落实,较好完成序时目标任务,努力为中国式的现代化连云港新实践注入澎湃“蓝色动能”。
加大统筹力度,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召开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全面总结部署海洋经济工作。梳理全市海洋经济及海洋产业现状,启动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3620”引培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常态化做好海洋产业55家企业监测。57个海洋产业重点项目一季度完成投资50.35亿元。发布2024年度全市海洋经济领域项目融资需求清单,截至一季度末,累计完成授信金额110.72亿元,完成放款金额12.97亿元。高质量宣传海洋经济十大典型案例,营造发展海洋经济的良好氛围。
矢志产业强海,加快推进海洋产业发展。海洋渔业走深走实,青口中心渔港获得全国文明渔港称号,“深蓝”号成为全球首例获得“三认证”的海上食品工厂,赣榆2024年第三届紫菜交易会总经营量达4.2万箱、交易额近3亿元。海洋新能源产业提速发展,全国最大的海上光伏项目——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取得国务院用海批复,海上主体工程已开工,赣榆区64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开始桩基施工。海洋装备制造业持续向好,特种船舶、港区国际船舶修理基地8.5万吨大型散货船合拢完成。海洋旅游业层级提升,连岛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西连岛综合开发、秦山岛二期提升改造、海州湾之星水上酒店、连岛海上游艇俱乐部等旅游项目加快建设。海洋新兴产业后劲增强,省海创中心完成海洋生物质材料研发项目前期工作,江苏海洋大学与省海创中心联合申请获批“基于海洋酶制剂的甲壳废弃物高价值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全市申报海洋产业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2项。
夯实平台支撑,不断提升海洋创新水平。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7000吨级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合拢。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重大科学基础设施TB-01透平试验台基本完成安装。4000马力绿色智能电动拖轮等自主科研项目研发及成果转化。中船节能连云港分公司新签绿色智能船舶装备产品合同总额超3800万元。江苏海洋大学涉海创新平台开展产学研项目6项,组织重点装备制造企业赴江苏科技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围绕海洋装备、海洋通讯、绿色船舶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
强化资源整合,不断提升港航枢纽能级。1-4月,连云港港口实现货物吞吐量10860.79万吨,同比增长7.03%;中欧班列开行319列,同比增长34.3%。提升海河联运功能,与徐州市共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1-4月,连云港港海河联运量共完成693.27万吨,同比增幅8.55%。拓展开放合作空间,1-4月,中蒙班列完成30列1210车发运。与徐州陆港建立线上“蓝宝星球”全程物流平台。拓展与上港集团战略合作,联合新辟东南亚、中东和俄罗斯5条集装箱航线。
守护海洋生态,不断强化要素资源保障。完善海上环卫视频监控系统,常态化开展海洋垃圾治理。推动入海河流生态环境改善,全市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优III比均达100%。赣榆国家级渔港经济区码头面修复及破损岸线修复完成71%的工程量。连云区正在申报创建省级渔港经济区。完成田湾核电一期温排水立体分层设权用海变更662.91公顷,新增获批用海面积134.77公顷。海洋牧场示范区取得新增海域及原创建海域不动产权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