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月27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指导开展的“专利转化运用助推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题活动在苏州开幕。
活动现场开展了制度标准化工作启动、交易数据和案例发布、交流分享和专题研讨等一系列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知识产权交易场所单位、全市各板块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高校院所及重点产业企业的11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为知识产权交易场所服务能力提升等提供智慧支撑。
高水平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是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年是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战略,以高标准、实举措推动专利成果更好、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放大专利转化运用对产业的支撑作用,打造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专利转化运用引擎”。
为优化专利转化运用工作布局,苏州聚焦企业、高校院所、产业、平台、资本等核心主体和要素,建设“五位一体”的专利转化运用工作格局。全市着力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化前景好、实际运用效益优的高价值专利,在企业实现快速转化;依托江苏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重点构建技术与知识产权线上线下交易体系,搭建面向全省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资源对接平台,加强高校院所技术成果转化,培育一批专家型人才。
释放专利转化运用生态活力,苏州加快建设知识产权竞争力强的世界一流企业,推进重点产业自主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全市共有185家企业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称号,数量位居全省第一。苏州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着力打造一批知识产权强企,目前全市累计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1398家,推动522家企业的908件专利密集型产品在国家平台进行备案。
紧抓专利转化运用运营模式,苏州探索高校院所专利转化运用新模式,借助知识产权在产业创新集群中的桥梁作用,开展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工作。针对高校院所的增量专利,苏州依托在全国率先开展的知识产权运营引导项目为切入点,在科技项目研究早期开展知识产权检索和运营工作,根据产业和知识产权数据,动态调整转移转化技术方向,将科技成果精准匹配市场需求,形成产业化。
聚焦“1030”产业体系,苏州围绕纳米、光通信、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开展了产业专利信息分析研究,打造专题数据库、构建产业联盟和专利池,建设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已成立“长三角光通信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和专利池”等相关产业知识产权载体,服务企业超1500家。
苏州将进一步以专利转化运用工作为重要抓手,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动专利成果更好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引导高校、科研机构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形成更多符合产业需要的高价值专利,以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