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2024年,盐城市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攻坚年”活动,聚焦创新资源、创新主体、创新氛围等,奋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一体推进“科技—产业—机制”创新,全市科技创新主体不断壮大。
强化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出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量质并举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促进创新链、产业链相互融合、协同升级。不断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导向作用,全市5047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获评数位居苏北苏中第一。定期举办高企沙龙活动,突出新落地科技型项目和科技企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等重点对象,“一企一策”开展对标补差,邀请省专家开展预评审,全年推荐上报申报企业1760家。打造领军企业标杆,制定《2024年雏鹰、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培育方案》,加快推进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强化核心技术攻关能力,聚焦“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编制重点产业链创新图谱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指南,推荐申报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345项、前沿技术研发项目20项、应用场景13项、发布“揭榜挂帅”榜单11项。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升级。出台《关于支持打造全市创新之核的专项政策》,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风能资源精准计算与评估软件及服务系统开发”(国家气候中心)已通过省产业研究院审议。积极推广应用科技创新券,与省签订联动协议,共享长三角科研设施、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盐城分中心、中科西伏河概念验证中心等一批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相继落户,中科检测(广州)公司新型储能研发检测公共服务平台落地建设。将科研机构掌握的最前沿信息、强大研发能力与企业丰富的实操能力有机结合,加速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加快平台载体建设,打造创新高地。聚力打造重大科创平台,按照“1+7+N”建设思路,高标准建设西伏河绿色低碳科创园,成功签约中国科学院氢能装备智造基地、通泰风电技术研发总部、中国能建沿海区域总部等项目。提升高新区创新能力,出台省级以上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办法,制定“一园一策”改革方案,盐城高新区牵头,淮河生态经济带17个国家高新区联合成立高新区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建湖高新区获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环保高新区入选省碳达峰碳中和首批试点园区,清华大学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团队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和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奖金奖。对全市离岸载体建设运营状况进行梳理分析,引导北京、上海等地的离岸科创中心制定对标补差方案,打造“一核+多点”模式,向盐城输送产业化项目、技术和人才团队,不断提高科创飞地运行质效。目前,全市已建成离岸孵化载体19个,入驻科技企业和人才团队250多个,在孵企业(项目)共27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