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钟暮鼓”中遇见“大明风华”
10月1日,历时3个月封闭保养的南京鼓楼公园恢复开放,一场以“大明风华”为主题的游园会也同步启动。假期首日,这里迎来3000多人。
位于鼓楼岗上的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为南京城报时所用。历经600多年时光流转,如今它的城阙式台座仍是明代原物,上层大殿建筑则为清代复建。今年6月,鼓楼公园进入封闭施工期,此时距离上一次大规模修缮已有8年。核心养护是对红墙墙面出新。“采用与‘故宫红’同款的涂料,没有化学原料添加,特点是色泽润、质感好、无异味、不易掉色。”南京市鼓楼公园管理处主任唐鸿颖介绍。
当晚6点,在司时官的主持下,浑厚有力的27响鼓声回荡上空,复原了明代“晨钟暮鼓”仪式。礼部侍郎、市集掌柜、书生墨客……数十位有身份设定的NPC沿红墙一圈巡游,市民游客可随机与其游戏互动。一张“大明通行宝钞”形制的票券,成了这里的“硬通货”。入园免费领取3张后,就能轮番打卡投壶、射箭、捶丸等古代娱乐活动,赚取“宝钞”,并兑换小礼物。专程来鼓楼公园游玩的福建游客武先生,没想到正巧碰上这场游园会,他6岁的儿子玩得不亦乐乎。“能让孩子体验古代‘君子六艺’,这种活动形式很好。‘宝钞’的设计也很有巧思,我们专门留了一张带回去做纪念。”
游园会将持续到10月5日。南京市鼓楼区文旅局副局长张楠介绍,假期里该区文旅消费好戏连台,音乐节、市集、展览等多达20余场。颐和路十一片区的“颐和风物诗”主题活动、南艺后街的国庆音乐会、清凉山公园的“人民的胜利”版画作品展等活动将轮番上演。
穿越千年唤醒沉睡的东夷文明
10月3日,连云港市桃花涧景区内,《神祈之仪》正在上演——太阳使者诵祷文、叩龟甲,大首领率“族人”举着火把齐吟古谣,烟雾在山间缭绕。游客汪女士感慨,“吟诵着古谣,真像穿越到了千年前的部落!”双节期间,以“放肆天性·做回野人”为口号的“东夷部落野趣季”,凭借鲜活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成功圈粉本地市民与周边游客。
这场“东夷部落探索之旅”,核心是把厚重的东夷文化变成“可玩、可感、可互动”的体验。景区深挖“东方天书”(将军崖岩画)文化IP,设计12条贯穿全园的剧情线,游客一入园就化身为“部落探索者”,要完成狩猎、搭建茅草屋、制作原始图腾等任务,收集到的“贝壳货币”能兑换东夷文创摆件,或是体验陶土制器,全程充满新鲜感。
13个特色体验点位让游客“步步有惊喜”:玄鸟使者身着羽纹古服以古舞迎宾、陶乐乘竹筏奏笛、猎手“鹰眼”传授远古狩猎技巧……“以前带娃逛景区就是看风景,这次他跟着NPC做任务,还主动问东夷人怎么生活,在玩中学到了知识。”陪儿子完成“部落任务”的游客安然说。
除了动态互动,景区还打造“静态文化体验区”:“天书文化艺术展”通过版画、摄影作品展现东夷先民的生活场景,游客能亲手体验岩画拓印、木块画绘制、压花书签制作,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步开启的“登高寻宝”活动也人气十足,从山门广场到山顶观景台的路线中藏着“部落圣物”,集齐不同数量的“部落圣物”可兑换东夷文创、漆扇制作体验等奖品,不少游客边登山边寻宝,直呼“过瘾”。
此外,景区还推出主题市集、部落服饰租赁、脸部彩绘、皮划艇等项目,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
“只有提供‘好玩且有深度’的情绪价值,才能留住游客。”景区相关负责人坦言,这不是简单的主题活动,而是以桃花涧将军崖岩画为根基,从岩画中提取东夷先民的生活印记与信仰符号,深挖文化IP魅力。“为双节增添文化休闲选择,更让沉睡千年的东夷文明,以游客喜爱的方式与他们进行历史对话。”
汉风雅韵氤氲“彭城七里”
双节假期,徐州“彭城七里”示范段精彩的文艺表演和沉浸式互动项目,吸引大批市民游客观看体验,成为热门打卡地。
作为“示范段”核心项目的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假期人气爆棚。把子肉、米线、八股油条等各类美食商铺食客络绎不绝。这里的《彭城宴》主题演出,每日上演10余幕主题演艺。来自扬州的游客陈宇花了13块钱购买一份把子肉,边品尝边欣赏表演:“吃的是地道徐州味,看的是汉代乐舞,这种时空交错的体验太奇妙。”
“彭城七里”示范段包括1处历史文化街区、3处文物保护单位、5条历史街巷,充分展现出徐州的文化底蕴和烟火气,受到市民游客青睐。
“双节期间,我们把对徐州历史文化的宣传融入表演、市集、戏剧等多种形式。”徐州市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戏剧江湖穿越互动游园会中,20余名NPC和15个点位贯穿示范段,每天10时至15时上演沉浸式剧情互动。游客挑战成功即可领取盖章银票,兑换礼品。
踩着高跷表演的《云禾颂》巡游队伍精彩演绎宋代山水秘辛,带来集合侠女、画灵、画魇、护卫等人物身份的奇幻戏剧。火爆的遇见博物馆落地彭城,带来《遇见古蜀·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用全息投影技术,将古蜀文物转化为可互动的光影奇观。土城广场戏剧艺术集市上的华裳华服、漆扇、古琴雅集等摊位,更是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
“来‘彭城七里’,老人能喝茶听戏,大人能选购好物,孩子看展学习,适合全家出游!”南京游客邱玉丹对“彭城七里”示范段赞不绝口。
据了解,“彭城七里”示范段作为徐州独家文化旅游领域重点项目,将通过“文脉保护利用+产业协同融合+城市功能完善”运作模式,持续打造集“潮流社交+文化体验+场景消费+创意休闲”于一体的徐州首个城市记忆情景消费体验街区。
沉浸式夜游解锁古典园林新玩法
船厅述历史、水心亭展四季之美、玉绣楼显人文底蕴、片石山房现叠石美学……10月2日晚,扬州何园内,《何堂月色》沉浸式夜游项目人气爆满。作为国庆假期扬州重点推出的夜游活动,该项目为游客打开了这座古典园林全新的体验方式。
《何堂月色》项目以“荷塘月色”谐音命名,呼应园内船厅“月作主人梅作客”的楹联意境。游客在NPC“管家”和“侍女”的带领下首先抵达船厅区域,通过光影技术与真人表演相结合,船厅呈现何园自建园以来的历史变迁。行至水心亭时,以四季为主题的光影秀在水面生动展现。春夏秋冬的景致交替呈现。来自天津的大学生王雨欣感慨:“没想到夜晚的何园这么美,之前白天来过,但夜景完全不同,水光倒影和实景呼应,仿佛我也成了画中人。”在玉绣楼前,通过现代展示技术,向游客讲述何氏家族的人文故事。绣楼的回廊展现着父女画家何适斋、何怡如的绘画梦想,兄弟博士何世桢、何世枚的青年志向,何家后人核物理学家王承书用生命书写“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片石山房区域的叠石景观在灯光点缀下更显立体,游客在互动体验的同时,感受古代造园艺术的精髓。
何园管理处负责人介绍,《何堂月色》是今年的重点升级项目,采用“光影+演艺+互动”模式,将何园内1500米复道回廊、水心亭、片石山房等经典景观串联成一条梦幻的夜游路线,从而打造扬州夜间文旅新IP、带动周边消费、实现文旅融合发展。
10月1日晚,扬州个园内游人如织,不少身着汉服的游客手提灯笼,漫步在亭台楼阁间,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今年国庆期间,个园推出了“华裳留影 汉韵夜游”免费夜游活动,凡身着汉服的游客均可免费夜游个园,体验古典园林的夜色之美。今年夜游活动相较于往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了创新升级。“我们采用‘行进式观演+定点式互动’的方式,在抱山楼、住秋阁等6个区域打造联动演艺矩阵。”个园景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种设计让游客在漫步中欣赏不同风格的表演,获得更丰富的游览体验。活动现场,抱山楼的古琴演奏营造出静谧雅致的氛围,水榭区域的表演则展现出盛世气象。来自安徽的游客王晶晶是一位“汉服迷”,她表示,自己一看到个园发布的夜游“邀请函”,便毫不犹豫地身着汉服前来。除了夜游活动外,个园核心演艺品牌“千秋粉黛”剧场也以全新节目与游客见面。通过系列文化活动,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深度体验扬州的地方文化特色。
“剧”中感受“中国近代第一城”
国庆期间,南通主城崇川区的濠河风景区上演大型光影秀——“濠河夜画”沉浸式实景演艺项目。
濠河是国家5A级景区、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古护城河之一,历史逾千年。今年,崇川区启动水岸联动升级濠河景区观光软硬件系统工程,依托现有桥梁、码头、建筑、景点,设计“千年濠河”“游园寻梦”“时光河谷”“织被天下”“百年好合”等8个篇章,沿十里水岸新增20处新场景,打造夜游濠河“升级款”。“很震撼,让人眼前一亮,夜游濠河确实更有看头了!”市民陈刚体验后说。无论是盆景园相亲角上演的冒辟疆和董小宛的爱情故事,还是梅兰芳与欧阳予倩同台飙戏的历史佳话,以及以城南别业为幕布投影的张詧、张謇兄弟二人创办大生纱厂广播剧等,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过去是城在水中坐,人在画中游;现在是城在水中坐,人在‘剧’中游。”南通濠河旅游园景建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计量介绍,“濠河夜画”综合运用现代光影技术,采用真人实景演出和广播情景剧的表现形式,演绎先贤张謇“实业兴城”的历史传奇,串联梅庵琴韵、蓝白雅韵、板鹞声韵等南通文化符号,带领游客穿梭于现实与历史间,感受“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文化厚度与时代活力。
数字化AR系统演绎中国古典文学
10月2日,在淮安市淮安区,绵绵细雨挡不住各地游客观光热情,随着金秋文旅嘉年华系列活动的开展,新景点、新街巷全新亮相,各大景区人潮涌动,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气息。
走进河下古镇梁祠水域,以西游人物为题材的飞天威亚表演将活动互动性、参与性拉满。表演包含大闹天宫、嫦娥奔月、凤舞九天等多个节目,为古镇夜景增添奇妙趣味。在茶巷,30分钟原创短剧,融情景表演、淮剧、器乐表演等形式于一体,以古镇盐商视角带领游客们赏一出好戏。漫步古镇的大街小巷,游客们可随机偶遇NPC,解锁盐商管家街头招工、锦衣卫缉盗、与诗人赵嘏对诗等沉浸式体验。
10月1日,淮安区施耐庵—罗贯中著书处景区正式开放,这座承载着《水浒传》《三国演义》两大名著诞生记忆的文化胜地,以多媒体光影设备、数字化AR系统讲述淮安与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渊源。“孩子是‘水浒迷’,没想到正好赶上著书处开放,很兴奋,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来自南京的游客郑玉敏说。
国庆假期首日,淮安区各景区接待游客量已达17.41万人次。节日期间,淮安区将持续打响“千年河下·家国情缘”主题文旅活动,在多个景点开展涵盖五大板块的30余项特色项目,包括文化体验、沉浸互动、非遗展演等内容,为来到淮安区的游客市民打造一场可沉浸、可互动、可回味的文旅盛宴。
“湖西小延安”再现“地道战”
10月3日,丰县首羡镇张后屯村格外热闹,这个素有“湖西小延安”美誉的村庄,以其独特的“地道战沉浸式体验”红色文旅活动,吸引八方来客。昔日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热土,如今已成为游客追寻红色记忆、感受家国情怀的假日目的地。
“注意隐蔽!快速通过!”在地道战文化体验园,来自徐州市区的游客李伟正带着10岁的儿子猫着腰,在蜿蜒曲折的地道中穿梭。昏暗的灯光、复旧的掩体、隐蔽的出口,将人们拉回到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孩子只在电影里看过地道战,这次能亲身体验,特别兴奋,对革命先辈的智慧与勇敢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李伟抹了把汗说道。该村旅游文化公司负责人张道省介绍,这条复原的地道全长近百米,依据历史资料和老人回忆修建而成,力求原汁原味。“国庆假期,我们增加了互动环节,比如‘护送情报’‘寻找密道出口’等任务,让游客不仅是参观者,更是参与者。”
走出地道,不远处的中共丰县县委旧址陈列馆内,讲解员张道品声情并茂地为一批青年学生讲述湖西革命史。斑驳的桌椅、泛黄的文件、生锈的电台……一件件珍贵文物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艰辛。“国庆假期,我每天从早上9点讲到晚上6点,嗓子都快冒烟了,但心里高兴。”张道品说,今年以来,他已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为进一步丰富旅游体验,村里开发了VR体验项目,还推出“实景教学+红色答题卡”等互动模式,让革命历史变得可感可触。
中午时分,村里的“红色饭庄”座无虚席。游客们品尝着特色“忆苦饭”——杂粮窝窝头、清水煮野菜。“吃起来确实粗糙,但想到革命先辈连这个都常常吃不上,更觉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带着家人前来体验的王女士感慨。“忆苦饭”背后,是张后屯村“红色教育+生态农业”的融合发展思路。食材大多来自本村的生态农业示范园,村里着力推广“红色张后屯,绿色农产品”品牌,让游客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能品尝到绿色农产品。
农业科普教育展示园的温室大棚里,阳光玫瑰葡萄长势喜人。“假期正好是部分果蔬的成熟期,开放采摘很受欢迎。”技术员介绍。
“红色旅游带来了人气,绿色产业则留住了财富。”张道省算了一笔账:去年以来,红色旅游带动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村民年均收入达1.8万元。
欢笑声中600年古驿正青春
“这才是国庆的正确打开方式!”国庆假期第二天,游客李诗琪在高邮游玩后发出赞叹。当天,高邮西堤湖畔的明清运河文化公园热闹非凡,“天涯集市”成了游客们的欢乐打卡地,手作非遗、文创潮品、地方美食一应俱全。李诗琪手中提着刚买到的手作木雕,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里的东西太有特色了,每一件都饱含匠人的心血,我一定要带回去留作纪念。”
国庆佳节,高邮以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为游客们打造一场难忘的假日盛宴。在西堤湖畔的国风舞蹈秀中,舞者们身姿轻盈,衣袂飘飘,与湖光月色相互映衬,仿佛一幅绝美的画卷在眼前缓缓铺展。充满古韵的盂城驿街区以“明潮乐园”的崭新面貌迎接八方游客。踏入街区,仿佛时光倒流,游客瞬间穿越至大明盛世:他们在青石板铺就的古驿街巷间穿梭,围在身着明代服饰的“驿丞”“仕女”NPC桌前对弈互动,赢取印着古纹的“大明宝钞”时,此起彼伏的欢笑声让这座600多年的古驿也显得活力十足。“天宫赐福”的祥瑞舞姿还未落幕,“嫦娥奔月”的唯美演绎又惊艳登场,紧随其后的汉服巡游队伍,衣袂翩跹如流动的古画,引得围观群众连连喝彩。
在高邮,除了热闹的街区,还有一场文化盛宴悄然上演。汪曾祺纪念馆内沙家浜小剧场座无虚席,经典戏曲选段让老戏迷听得如痴如醉。“人间小温”舞蹈秀以汪老笔下的市井生活为灵感,舞者们用灵动的肢体语言演绎“四方食事”,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汪老文字里的烟火气息。来自山东的梁先生带着孩子前来参观,他感慨地说:“带孩子来感受汪老的‘烟火气’,没想到还能看戏,这才是文化旅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