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日前,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和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共同发布长三角“无废城市”区域共建联治倡议(以下简称《倡议》),主要内容包括部门深度合作,共谋“无废之路”;企业协同发展,共创“无废经济”;社会广泛参与,共享“无废生活”等三个方面。
部门深度合作方面,《倡议》提出要协同规划联动、流程标准互认、设施共建共享、深化联防联治。长三角生态环境部门将创新长三角区域“无废城市”联治体制机制,加强会商研判,协同开展进展成效评价;建立固体废物跨省转移审批绿色通道,优化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豁免管理;推动区域内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资源共享,统筹布局区域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引导区域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培育;深化“三省一市”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平台互联互通,完善跨省联合执法机制,提高生态环境应急协同能力,共同筑牢固体废物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企业协同发展方面,《倡议》提出要科技引领治废、产业协同减废、典型引领创新。长三角生态环境部门将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攻关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工业污泥、建筑垃圾等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建立上下游企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模式,打造“生产-回收-再生”无废产业链,实现全生命周期减废降碳。鼓励管理模式和技术创新,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性的“无废工厂”“无废工业园区”“无废集团”等优秀实践案例。
社会广泛参与方面,《倡议》提出要倡导绿色消费、践行光盘行动、做好垃圾分类、促进循环利用。优先选择地铁、公交、骑行,积极践行低碳出行;自带餐具、环保杯等,减少一次性餐具使用,使“零废弃午餐”成为新时尚;优先选择应季食材,减少加工环节,按需点餐,剩食打包带走;家庭带头践行日常垃圾分类,定点精准投放,积极参加积分奖励等活动;支持再生材料、环保品牌,推动“天然棉麻”“再生涤纶”等成为市场新潮流,引导市民和群众积极参与旧衣跨省捐赠、书籍异地漂流、旧物改造等,让闲置物品“活”起来,共建长三角“循环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