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传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5年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名单。其中,无锡市作为江苏省唯一推荐城市成功入选。
从制造业重镇到科创高地,从传统“制造”到高端“智造”……一直以来,无锡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制造业发展始终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在新领域和新赛道走在前列。
此次无锡成为江苏唯一入选的城市,其背后蕴藏着什么样的跃升“密钥”?
密钥①|聚焦智能化
智改数转网联“跑”在前
在世界最大跨度悬索桥——张靖皋长江大桥施工现场,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施工。
在兴澄特钢,一批特钢线材刚刚下线,这些钢丝将被用在张靖皋长江大桥上,而生产出这些“钢铁琴弦”的“灯塔工厂”可不简单。
“灯塔工厂”400多米长的产线上,布满了智能燃烧、精准冷却等200多种智能应用以及检测机器人、5G无人车等上百台套智能装备,仅需4人就能完成十几道工序;工厂的数智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整个工厂的运行数据,“指挥”着钢铁生产的各个环节。
这座工厂是全球特钢行业首家“灯塔工厂”,也是兴澄特钢数字化转型迈入新阶段的“象征”。
在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数字孪生技术,推动全流程智能化升级的过程中,数智中心就是兴澄特钢的“智慧大脑”,既能通过AI算法实时分析海量数据,对各个工艺参数进行实时优化,又能通过5G物联网贯通生产各环节,让机器变得既能“说话”,又能“自决策”。
据兴澄特钢相关负责人介绍,“传统产业+智能技术”应用后,总产量提升11.79%,产品质量损失下降46.7%,产品不良率下降近六成。更是在2023年行业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实现利润总额43.76亿元。
以兴澄特钢为代表的无锡制造业企业,缘何能取得如此成就?其背后离不开智能化。
“近年来,无锡始终聚焦智能化的大方向,坚持点线面协同重塑‘焕新’‘智造’新格局,同时坚持技改融合推进。”无锡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无锡聚焦重点标杆、产业链、工业园区三类主体,以“智能产业化”和“产业智能化”为抓手,推动数智标杆引领行业变革,激活制造业发展动能。
在推动“智能产业化”方面,无锡市围绕材料研发、缺陷检测、故障诊断、柔性装配等场景需求,组织开展“揭榜挂帅”攻关;打造“硬件升级、软件迭代、软硬件协同发展”的智能产品矩阵;优化核心要素供给,通过“算力券”“模型券”“数据券”三券齐发,支持企业低成本使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发展。
在推动“产业智能化”方面,无锡市启动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引导和支持规上工业企业加快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推动形成基础、先进、卓越、领航四级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重点面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行业,从制造全流程和重点行业两个维度推进智能化升级。
“聚焦新型工业化发展和制造强市建设主线,无锡持续深化融合促转型,制造业智改数转的步伐不断加快!”无锡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感慨道。
密钥②|聚焦高端化
全链条产业创新“深”一步
随着高端制造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应用场景不断增加、产能规模不断扩大,下游高端精密制造业对射线检测需求也在持续增长。作为工业X射线领域的龙头企业,日联科技对市场需求有着敏锐的感知。
前不久,总占地面积约8.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一座现代化大型产业园——“日联科技新总部园区项目”在新吴区破土动工。
“我们瞄准高端化,将以此为总部,为国际化战略发展奠定技术、人才、产品的雄厚基础;不断丰富X射线核心部件的系列产品研发,扩大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的产品矩阵和生产规模,形成规模化优势。预计达产后年产工业射线智能检测设备3000台,届时不仅可实现产能及销售收入翻倍增长,更有利于提升全产业链自主性与安全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日联科技董事长刘骏信心满满。
瞄准高端化,不仅是日联科技为代表的无数企业的追求,更是无锡制造业发展的目标。
近年来,无锡积极打造平台载体、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全链条产业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加速创新平台布局建设,加快打造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出台《无锡市中试基地管理办法》及相关政策,支持集成电路先进封测、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光刻胶树脂、车规级芯片等重点产业链中试平台建设,推动重点领域技术成果工程化突破和产业化应用。
聚焦“465”现代产业集群技术创新需求,制定全市核心关键技术清单,征集梳理关键核心技术900余项,并启动“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支持创新型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支持首台(套)装备、创新软件产品、重点新材料首试首用,强化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等一揽子瞄准高端化大方向的政策的推出,全力推动创新平台扩能提级,让核心技术实现创新突破……
浇下高端化的“水”,很快就结出“硕果”。无锡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实现7连创,5家单位入围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2024年无锡更是交出了“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44%,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地级市第2位”的亮眼成绩单。
密钥③|聚焦绿色化
率先节能减排向“绿”行
年初,无锡宝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旗下子公司——无锡百年通工业输送有限公司正式获评2024年度国家级“绿色工厂”!
其实,早在2022年7月,宝通智慧工厂就下线了世界首条碳中和输送带产品,后来还成功交付全球钢铁业首条碳中和耐高温输送带、创新研发世界首条生物基输送带等,在绿色化方面成果丰硕。
在宝通科技智慧工厂,除了自动配料线、AGV系统无人配送机器人、CNAS实验室等高端智能设备,不少绿色低碳的设备也映入眼帘:
能源管控系统正实时追踪能源消耗情况,做到优化使用;在厂房外,国内领先的RTO环保设备正处理着废气,能实现90%以上的收集率和处理率;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看板,计算着碳排放总量、各范围分布,异常数据智能预警……
在宝通高性能输送带智能密炼车间里,车间标准人力减少约31.5%,产能提升约20%,单位能耗降低3.7%。车间获评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绿色研发、绿色生产、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办公与绿色文化建设齐头并进,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了节能环保。”宝通科技相关负责人说。
宝通科技全流程见证了无锡绿色化之“路”。那么,作为全省唯一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无锡究竟有多注重绿色化?下了哪些狠功夫?
无锡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了一组数据:按国家新口径,无锡市连续三年单位GDP能耗保持全省前二。“十四五”前三年,无锡单位GDP能耗下降18%,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节能目标任务。
在绿色化之“路”上,无锡还创下了多个率先:在全国率先开展节能降碳综合诊断,在传统节能诊断的基础上增加了产品碳足迹核算及企业指定产品碳足迹核查(认证);在全省率先开展输配电设备、电动两轮车产业碳标识认证创新试点,大力开展零碳工厂培育,以点带面加快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碳达峰。截至目前,无锡市已完成绿色工厂星级评定6000多家。
“提前两年完成节能目标,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而是‘久久为功’!”无锡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感慨道。
无锡用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三把“密钥”,打开了成为“第二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之门。未来,无锡将如何发力?“点线面”体系化实施“339”工程,是无锡给出的新答案。
“无锡将建立市区园三级协同机制,健全‘双专班、清单式’项目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试点城市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的引导作用,统筹省、市、县三级技改专项资金全力支持试点工作。”无锡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了下一步发展的蓝图:
到2027年,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大主攻方向,无锡将累计推动1400家企业完成新型技改,打造500个省级以上智能工厂,打造300个省级以上绿色标杆,实施300个以上绿色化改造项目。
按照“点线面”三个维度体系化推进企业、产业链、园区集群技术改造,通过“以点带线”“以线促面”,“一园一策”打造3家高标准数字园区。
通过实施系统诊断深化、服务商引培育、国货国用发展、人工智能赋能、标杆示范引领、技术改造扩大、创新平台建设、工业安全提升、协同生态构建九大行动,加快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强市赋能加力。
未来的无锡,将逐步构建“以高端制造为引领、智能技术为支撑、绿色发展为底色”的新模式,全力打造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的“无锡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