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拥有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城市,苏州积极转变传统生产和消费模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坚持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导向,努力抓好循环经济、新能源产业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如今,苏州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有序下降。2024年苏州地区零碳(近零碳)工厂数量同比增长超9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70万吨/年。全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初步形成,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释放绿色发展强劲脉动。
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作为全国领先的制造业大市,近年来,苏州以创建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为抓手,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在苏州工业园区东南隅吴淞江畔,一座现代化循环经济产业园正在重新定义“垃圾处理”的概念。园区内坐落着垃圾中转站、有机废弃物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厂、热电厂、天然气接收站等基础设施,虽是个垃圾“集散地”,但厂区内尾水生态湿地环境优美,空气中弥漫花香,更像个花园。截至2024年底,该产业园累计处理污水99967万吨,削减污染物CODcr41.7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1.8万吨等,相当于种植500万棵树木,同时创造了59亿千瓦时的绿电。近日,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变废为宝”项目荣膺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吴江区纺织、印染、涂层等传统产业集中,2022年12月以来,吴江区聚焦纺织染整行业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经过两年集中整治,累计淘汰低端低效喷水织机超8万台、低端落后涂层生产线267条,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跃进。吴江的苏州南华纺织,主要从事织物植绒、轧光、轧花、涂层及后整理加工。2009年企业开始环保提升改造,随着技改和管理的精细化运营,企业产能逐年提升,年产值实现6000万元左右。目前,南华纺织的产品远销欧美市场。
苏州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转型升级前为“黄桥电镀园”。相城区黄桥街道的电镀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高峰时期有相关企业309家。虽然企业数量较多,但每年税收不足千万元,且废气、废水等环境矛盾突出。相城区以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散乱污”专项整治两个三年行动计划为动力和抓手,实现电镀企业全部清零。目前,苏州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已入驻“独角兽”区域总部型企业、日资服务业、数字经济类等220余家企业,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新能源产业发展成势
从光伏、氢能到碳交易创新,苏州正以科技赋能绿色发展,打造全国新能源产业高地。
苏州工业园区高贸区内,全国首个“一对多”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项目正高效运行。当前,中鑫新能源重点投资运营分布式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同步拓展储能、配电、充换电等综合能源服务。目前,业务版图已覆盖全国23个省份,形成“源网荷储碳”全业态布局,投建分布式光伏规模突破1吉瓦;创新研发的中鑫—西浦智慧能碳联合实验室AI大模型、鑫浦电力交易平台等数字化产品,成为“能源+科技”跨界融合标杆案例。
在苏州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务中心,大屏实时跳动着碳减排供需数据。7月,山东聊城交运集团冠县汽车站通过苏州碳普惠服务体系完成首笔碳交易,实现跨省应用。在碳市场创新方面,苏州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3月投运的张家港信义光伏微电网项目,年发电量超1.8亿千瓦时,相当于为地球“减负”约17.9万吨二氧化碳。3月至4月,该微电网通过光伏储能、余热发电、负荷协同方式,有效响应电网填谷需求,总填谷电量达1051兆瓦时,相当于为数万户家庭提供一天的清洁用电。
2024年,苏州接纳区外清洁来电规模达到1700万千瓦,占全市负荷一半以上。分布式光伏装机量达554万千瓦,居全省首位。
生态价值加快跃升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苏州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努力推动生态红利向发展红利转变,“金点子”遍地开花。
在常熟虞山脚下,一片片茶园不仅孕育出AA级绿色食品“剑门”绿茶,更创造了万人同品蕈油面的吉尼斯纪录。宝岩杨梅节每年吸引8万游客,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沙家浜镇通过数字化智能渔场建设,3.14万亩养殖池塘全部完成高标准改造,纳入农业农村部“阳澄湖大闸蟹”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年产值超8亿元,让2500余户养殖户、300余名水产品经纪人尝到了生态养殖的甜头,全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常熟市生态产品(GEP)核算研究报告》显示,沙家浜成为常熟市GEP产生热区,通过发展生态经济,沙家浜镇GDP增加同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常熟平均水平,实现GEP与GDP的双丰收。
常熟是最早将“江南文化”与生态融合的地区。常熟尚湖景区充分发挥常熟“山、水、城一体”“自然、人文、历史相交融”独特优势,先后开发水上森林、拂水山庄等多个景点,同时培育优质“体育+”赛事项目,打造覆盖水上、山地、户外、室内的赛事品牌体系,发布体育赛事清单。这种“生态+文化+体育”模式,不仅培育出国际马拉松等品牌赛事,更通过文化IP,开发出独具特色的研学课程。数据显示,常熟通过“七溪流水”生态文旅开发,已形成四大新业态,带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
张家港冶金园(锦丰镇)交通村,大寨河环村流淌,水清岸绿,沿岸花卉竞相绽放。大寨河是交通村44条河道之一,此前由于农户种植菱角、阻水坝埂、河道围网养殖,造成河道水质下降、河道面貌不佳。张家港首创“国省考断面纵向生态补偿办法”,通过181万元奖励资金撬动水环境治理积极性,实现地表水质量连续5年100%达标。目前,当地正构建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体系,通过市场化机制让生态价值真正“流动”起来。
2023年11月,苏州在全国首创启用企业环保自查自纠服务平台,对应用平台较好的企业颁发“金、银、铜”牌予以政策奖励,数千家企业享受生态红利,成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