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者版首页 > 要闻动态 > 地方动态

南京江宁开发区探索“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政府支撑”改革

时间:2025-08-20 07:10 来源:新华日报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没有冷却塔,没有燃烧设备,更没有轰隆隆的声响,走进南京江宁开发区能碳虚拟电厂,宛如步入一间高科技实验室。

硕大的绿色低碳智慧能源云平台展示屏上,一串串数字如跳动的绿色脉搏,实时更新着开发区的发电容量、可调节容量、绿电使用比例、碳排放量等信息。屏幕一角,虚拟电厂的“最强大脑”正通过一条条曲线延展,实时显示园区碳达峰、碳中和达标数据。

7月31日,南京江宁开发区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发展大会举行。当天,涉及新能源产业、零碳园区战略合作、双碳集聚区入驻等20多个项目现场签约。

“省电相当于另一种方式的发电,还能帮助降碳减排。”虚拟电厂项目负责人说,这座仅用8个月就建成并落地运转的能碳虚拟电厂示范项目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也是虚拟电厂建设跑出的又一“加速度”。

虚拟电厂的快速落地,不仅是技术的集成,更是体制改革的鲜活注脚——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以来,开发区以“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政府支撑”为改革模式,发力绿色“碳索”。去年,开发区探索政企分离改革,推动集团公司实体化运营,也启发了开发区推进碳达峰建设的新思路:由集团公司与企业双方合作成立新公司,开发区实际参与到绿色低碳发展相关业务中去。

“碳达峰是系统工程,不是一家或几家企业能做,也不是政府单方面就能推动,需要多方协作形成合力才能做成。”江宁经开集团有关负责人说,不同于单纯的产投出资,这套发展模式运作过程中,开发区以“园区国资”入股,以“政府支撑”出协调出服务,积极参与到合作成立的新公司运营中、新产业培育中,搭台唱戏,既促进园区碳达峰相关产业起好步、迈开腿,也能产生示范带动效应,助推园区企业绿色转型。

与此同时,新公司并不是“样板间”,而是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以盈利为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例如,刚投用不久的紫金山科技城光储超充放智慧能源示范站,共设有12个超充充电车位,12个不是随意定下的,而是经过测算周边车流量和已建充电桩等情况综合分析最终得出的结果。站点服务能力达35000车次/年,不仅可以缓解周边5公里充电焦虑,更让辐射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38%。

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政府支撑的改革模式,正在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开发区在这一模式主导下,已与一些央企、国企、民企等合作成立7家新公司。其中,有与华电和国电南自合作组建的虚拟电厂合资公司,让南京市首个园区级能碳虚拟电厂项目顺利落地;还有与中石油、英飞源合作的新公司,主营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目前已备案3个项目。除了产业项目,也有咨询服务类企业。开发区与上海环交所以及园区一家咨询公司,三方合作共建了EATNS碳管理体系南京服务中心,可以“手把手”帮助企业完成EATNS碳管理体系贯标,助力企业绿色发展;开发区与中江国际合作成立的江苏智探云科技有限公司,聚焦于“双碳”产业咨询和战新产业项目投资。

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7家新公司的示范带动效应正不断显现。此次开发区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发展大会上刚刚签约的氢能转化项目,正是来自开发区与中江国际合作过程中碰撞出的火花。在与央企合作的过程中,园区一些企业的优质产品也进入更高层次的供应链体系。截至目前,开发区已新招引亿元以上低碳类项目超50个,在建低碳类重大项目35个、总投资335亿元。

改革让开发区活力澎湃,“首个首创”接连亮相:发布全国首批园区ESG发展报告、打造全省首个绿色低碳法律服务中心、上线南京市首个园区碳足迹服务平台、建成南京市首个政府机构微电网……去年底举行的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培训班暨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工作推进现场会上,江宁开发区相关工作获得充分肯定。尤为亮眼的是,江宁开发区以不到南京市4%的能耗贡献出全市22%的工业产值,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