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今日江苏
江苏试点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
到2027年超85%新增专业瞄准“急需”
时间:2025-09-11 07:17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默认

9月2日,省教育厅召开江苏省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对开展急需学科专业快速布局、学科专业内涵更新等改革试点工作进行解读。

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实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推进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工作,江苏省被教育部列为专项试点省份。对此,近期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实施《江苏省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方案》提到,到2027年,新增学科专业点中属于国家或江苏急需的占比超过85%,理工农医类学位授予点占比超过60%。到2030年,学科专业布局全面调整优化,江苏“1650”产业体系所需学科专业覆盖率达到100%,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

《方案》提出将实施四项行动。包括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发布急需学科专业清单,构建急需学科专业超常规设置机制,推动江苏高校设置与所在设区市主导产业适配的急需学科专业;实施学科分类发展卓越提升行动,启动顶尖学科筑峰计划、基础学科筑基计划、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筑优计划、文化传承学科筑源计划;实施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新行动,建设面向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江苏学院”、面向高质量专门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学院、面向产业发展需求的卓越工程师学院、培育新时代优秀导师的江苏省导师学院;实施学科专业发展机制深化改革行动,创新复合型拔尖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多元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构建多元多维学科专业评价机制,构建精准分类的学科专业特色发展多元评价体系,健全学科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健全研究生、本科、高职学科专业协调发展机制,不断提高学科专业与产业链的匹配度。

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有关工作人员表示,江苏高校将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江苏产业创新发展需要,打造与产业链精准耦合的学科链体系。“到2027年,围绕集成电路、低空技术等领域打造若干个学科链创新联合体,为江苏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该工作人员说。

对于高校来说,破解同质化发展与提升质量的双重挑战仍然存在。南京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大学科学增设学位授权点、严格控制学科整体规模,持续推动学科专业布局调整优化,其中布局设置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国家安全学、区域国别学等新兴交叉学科,成立南京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化生医药学科交叉中心。未来,南大将积极布局多项试点改革任务,结合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跨学科“博士+硕士”双学位项目试点等,持续探索创新复合型拔尖人才培养的“南大模式”。

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苏州大学近5年新增人工智能等急需专业6个,实施“X+”学科赋能计划,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纳米材料+生物医药”两大前沿领域建设交叉创新中心,打造以需求为导向、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兴交叉学科,推进“法学学术博士+药学专业硕士”“纳米科学与工程学术博士+基础医学学术硕士”等双学位复合型项目。苏州大学有关负责人表示,苏州大学将持续完善“科学统筹-持续发展-精准评价”三位一体治理体系,实施“学科专业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加速培养适应科技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方案》并非仅针对本科高校,也涵盖高职院校。其中在学科专业发展机制深化改革行动中提出,需健全研究生、本科、高职学科专业协调发展机制,同时优化高职本科贯通培养模式、支持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延伸。对此,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同志介绍,近3年,该校新设工业机器人技术、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等12个产业发展急需专业,累计停撤建筑工程管理等8个专业,构建与地方产业同频共振的专业体系。该负责人认为,高职本科贯通培养并非简单的学制增加、学历提升,其核心是聚焦产业发展急需,完善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