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医保个人账户里怎么突然多了一笔钱?”日前,某人力资源公司员工王青青致电医保热线咨询。工作人员核查后发现,早在8月6日,她的医保关系已从扬州市江都区自动迁至泰州市高港区,个人账户中原有的2353元也同步划拨到位。王青青不由感叹,“这次工作调动,医保关系仿佛‘咻’一下就办好了,真不可思议!”
“咻”一下的背后,是江苏医保系统正在进行的一场“沉默而高效”的改革:新模式启用至今,已自动办理6.2万笔转移接续,把曾经的“麻烦事”变成如今的“指尖事”,让曾经的“跑断腿”变成如今的“零跑腿”,真正实现民生实事扎实落地。
从“忘记办”到“不用办”
医保关系转移接续主要指基本医保参保人员因跨统筹地区就业、户籍或常住地变动时,应按规定办理基本医保关系的转移接续,包括个人医保信息记录的传递、职工医保个账资金的转移以及医保待遇衔接的处理。以2024年度为例,江苏在职职工人数约2550万人,全年转移接续业务办件量超百万件。
跳槽、换城市工作,本是职场常态。但对很多在江苏省内跨市流动的就业者来说,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曾经是一件“麻烦事”。按照原有流程,流动就业人员在新就业地参加职工医保后,必须由本人在线上平台发起转移申请,才能转移原参保地的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资金。然而现实中,“不知道要办”“忘了办”“手机操作不了”等现象比比皆是。
相关人士表示,转移接续“断档”,不仅直接关系群众的“钱袋子”,更成为劳动力流动过程中一道看不见的“阻隔墙”。
系统智能“判”,群众“零跑腿”
此次江苏率先实现医保关系“无感转移”,是“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直接体现。
今年起,省医保局紧扣群众急难愁盼,将推进省内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免申请、即时办”列为年度民生实事重点项目。依托省级医保信息平台和“一人一档”大数据系统,江苏实现一场从“人找事”到“事找人”的经办变革。
目前,江苏已建成覆盖全省参保人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如同一座实时更新的“数据水库”。一旦有新参保登记,系统即刻自动读取参保人状态,实时触发医保关系转移业务。缴费年限随之接续,个人账户资金秒到账,原本绑定的家庭共济关系也同步无缝转移。群众真正实现“缴费年限跟人走、个账资金秒到账、家庭共济连续享”。
如今,系统能自动校验条件、发起申请,并完成审核流转。群众无需申请、跑腿,业务即可在后台高效办结。据最新统计,新模式启用至今,全省已自动办理6.2万笔转移接续,超7400万元个人账户资金悄然划转至新账户。
数据跨城穿梭,取代群众跑腿的同时,也将基层医保经办机构人员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向疑难个案处理。“以前每天光审核就要五六个小时,现在九成以上业务系统自动处理,日均自动办结约100件,每天只需花1小时处理跨省转移业务和特殊个案。”南京市雨花台区医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介绍。
通过持续强化数据归集与分析能力,江苏医保云App也迎来功能升级。以往需要逐市查询的参保记录,如今一点即现、全省通查。群众可随时查看转移进度,还可对需转移的缴费年限“一键提交”,不用在不同页面间反复跳转。
待遇不断档,心里更踏实
速度提升只是表象,待遇无缝衔接才是本质,“秒到账”背后体现的是民生温度和服务深度。
江苏推出的“免申请、即时办”服务,不仅是一项技术性升级,背后更是医保服务理念的深刻转变。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从“被动申请”到“主动服务”,江苏医保正由传统的经办管理者,成为参保人贴心服务的提供者。
“群众关切处,就是改革发力点。”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项改革直击民生痛点,解决了群众在流动就业中的后顾之忧,畅通了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是以医保服务小切口优化营商大环境和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有益实践。其所依托的全省统一医保信息平台、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机制,以及“无感智办”服务新模式,也为全国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江苏医保正从需求端出发,不断充实为民办实事的“工具箱”,让“麻烦时刻”变成“暖心一刻”。